書法裡面的因勢生形,是什麼意思?

永遠學不會書法的小白


非常感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嘗試回答。

書法中的“因勢生形”就是說因勢賦形的意思。進一步講,在正書(如楷、隸、篆)書寫過程中,一個字的筆劃疏密、長短、粗細、倚斜等諸方面的安排和設計均要考慮該字本身的形狀特徵。除此之外,如果是行草等書體,還要考慮到行文前後、左右等因素的制約,考慮到每一個字筆劃的絞轉、提按和壓縮或拉伸等,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作品的或氣質沉靜,或韻味生動,或氣勢雄強等藝術效果。

書法的水很深。書法練習和賞識過程是個文化消化和認知高度同步提升的過程,因此急不來。我們可以從旁觀者或參與者等角度漸漸靠近它,久而久之,它的神秘也就不存在了。希望你我共勉,熱愛書法,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且通過書畫習得,修心養志,讓自己的學問和修為精益求精。


韋氏教育書寫美


你好,👍這個問題問得好。因勢生形,形因勢生。無勢不成形,無形不因勢。所以說“形”和“勢”是書法的核心問題,我願與大家一起來說說,對探討和學習好處多多。🙏

因勢生形,明朝魏學洢《核舟記》中有"罔不因勢象形"。一“生”字,一“象”字,字雖異而意相近。一字之差,文意相通。可為互文兼用。也為“因勢生形”找到了源本,理解起來也就方便多了。🌷

一、勢。✍

1、勢是用筆;是一切事物力量表現出來的趨向。筆一旦落下,便有了走勢,有了走勢,過程就是線條,線條組合成字,也就有了“形”。這是對“因勢成形”的初淺而又簡單的理解。稍微展開一下,就是用筆是有方法和規矩的,有規矩才有“方圓”。這個“方圓”就是“形”。👌

2、勢是“形”,是事物本來的形狀。魏學洢《核舟記》中說:“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的是那個技藝精湛的王叔遠,能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這就是王叔遠的高明處。🌷字是書法的內容,書法是文字的載體。字有它本來的形體。書法要順其形體才自然,不然的話,也就不成其形了。因勢生形,不能違背了文字的本體。✍

3、是“自然界或物體的形貌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書法源是自然美,書法的目的也是表達、表現自然美。✍書法是源於自然而又復歸於自然。來有源去有蹤,所以書法藝術,☀️有著廣闊而又燦爛的前景!這個“勢”,也就是“自然”,是因自然而生形。正如蔡邕所說:“……

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 ,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勢有了,形也就有了。這個形,是有源有本的。合於自然合於道,與勢是一個整體。有源有本,有生命。這就是“書法”!✍

🌷🌷🌷歡迎您的欣賞和賜教!🙏🙏🙏


吉峰的文藝視界


書法裡面的因勢生形,是創作階段這個層次的書法用語。初學階段,是講因形生勢。因為勢靠可視的形來生髮。

一,先談因勢生形:

整幅書法作品中的勢,是書者心中的寓意、情感、氣象、精神、氣勢。反映書家對宇宙生命形式的感悟和態勢。

雷簡夫《江聲帖》中說:"餘晝臥聞江瀑漲聲,想其翻駛掀蓋、高下奔逐之狀,起而作書,心中之想皆出於筆下矣。″

雷簡夫聽到江水瀑漲聲,想到了江水不可遏止的一瀉千里之勢,觸發了書法靈感。起而創作,胸中意象直奔筆下,很有奔放氣勢。他能把心中所想,通過筆墨順暢的表現出來,說明他功力技法深厚。因勢生形要有功底作支撐。

"法可以人人而傳,精神興會則人所自致,無精神者,書雖可觀,不能耐久索玩,無興會者,字體雖佳,僅稱‘字匠’,令體在胸中,流露於字裡行間,或雄壯,或紆徐,不可阻遏,若僅在點畫上論氣勢,尚隔一層。″

蘇軾草書《赤壁懷古》,通過奔放酣暢筆墨的豐富變化,寫出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氣勢。(見圖)。

二,談談因形生勢。

筆形之勢加字形體勢就等於氣勢。筆勢和體勢指運動態勢,使靜止的筆畫和字的結構有了生命活力,有生氣。這就是以形生勢。

一幅作品的筆勢要連貫,至始至中像有一條無形的線把它們連接氣來。點畫之間有呼應,有過渡承順關係就能做到氣勢順暢。

傾側是產生體勢的方法,給人以動感,但重心是平穩的。有時靠幾個字的左傾右側,整個字組相互協調達到目的。最終動態是平衡的。

朱和羹《臨池心解》中說:"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字、數行、數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

(上圖書法作品為蘇軾所書《赤壁懷古》局部,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