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羅生門》:門下是破敗,門外是希望

哪里有软弱,哪里就有谎言。——黑泽明

前日刚看完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恰巧周末闲情,欣赏起这部经典黑白电影。

影片由黑泽明执导,以芥川龙之介小说《罗生门》、《竹林中》为背景改编拍摄。该影片曾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入选日本名片200部。黑泽明也因此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僧人,樵夫,乞丐在罗生门下避雨,樵夫讲了骇人听闻的怪事,他在丛林发现死去的武士,公堂上被控谋杀的强盗、借武士亡魂来作证的巫师、真砂(武士的妻子)都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美化了供词。乞丐也抖出樵夫的供词也是假,樵夫除了发现死亡的武士,还拿走值钱的匕首。

电影的最后樵夫决定收养罗生门下的弃婴,雨过天晴后他抱着孩子离开了,仿佛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和真善美。

电影的场景非常少,一共就罗生门,竹林,官府,河边。88分钟的电影,重复出现的场景,不同人的叙述,在黑泽明精细的安排下,去掉了重复感,赋予每个人不一样的镜头视感。

无论是故事展现、叙述,灯光处理等,《罗生门》都毫不逊色现代大片,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的同时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01

影片创作背景及导演的灵感来源

①《竹林中》潜藏着《罗生门》寓意

电影《罗生门》改编芥川龙之芥的著名短篇小说《竹林中》,有趣的是黑泽明使用了芥川龙之芥的另一部小说《罗生门》的名字为电影名。

竹林中的故事就像罗生门事件般不知真假,电影最后也无法判定谁是杀人凶手,罗生门刚好符合的电影故事语意。

②混乱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食粮

《罗生门》拍摄于第二世界大战之后,侵略战争给日本国民带来废旧坍塌的城市家园和严重的经济生存危机。

国民情绪低落,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电影成为了人类生存的心灵寄托。1949年迎来电影新思潮,大量艺术电影涌现,《罗生门》就在这时候诞生,寓意对战争的摒弃讽刺,人性自我救赎变化回归的希望。

③黑泽明的生活经历是电影的延伸

1910年黑泽明出生在日本东京的武士家庭,家教严格,被迫学习书法剑道,偏爱绘画。

在7岁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电影。初中毕业后,以绘画为生,因收入单薄生活艰难,再加上哥哥自杀,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担起了养家的责任,进入电影领域,拜山本嘉次郎导演为师,为其第一副导演,自此积累丰富的电影拍摄经验,1943年开始独立执导处女作《姿三四郎》,被业界关注,紧接着爆发第一部代表作《罗生门》,开始他的成名路。

黑泽明经历生命中标志性的记忆或创伤,1923年大地震和两次世界大战接连毁灭的故乡东京,悲情的生活,工作被影视界压制的经历使他大多数电影充满悲观的元素,后来成家儿女双全,电影创作也慢慢得到新的融资,使他的性格更为平和乐观些,电影《罗生门》最后樵夫收养弃婴人性的回归就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映射。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02

表现手法:错综复杂的蒙太奇手法,展示人们彷徨于心灵之谷的困惑

蒙太奇手法,简而言之就是电影将画面声音剪辑拼贴合成的技巧,每个不同寓意的镜头组合连接,形成新的寓意,以推动影片氛围和情绪,升华影片内涵,制造情节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等。

黑泽明在《罗生门》中使用蒙太奇技巧干净利落,视觉形象十分生动,加强了影片的节奏感,是影片更有艺术渲染力。

①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是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黑泽明以此引起悬念,制造紧张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罗生门》是一部犯罪悬疑片,武士死在了树林里,我们从在罗生门下樵夫和乞丐所说的故事一点一点的将事件还原。影片大面积的使用了交叉蒙太奇,制造了故事悬疑感,引发大众的好奇心。

整个影片,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的时间、背景、环境下,樵夫、武士、武士的妻子、强盗陈诉的画面都不同,影片的最终呈现也自然有链接性,更让人猜不透武士的死因,故事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不同角度的叙述,讲故事还原,这种拍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带给观众想象和思考的余地会更宽泛,真相是什么也将被掩藏,最终答案由观众去评判和定义。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②心理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在现代电影被用的比较多,但是1950不太发达的过去,《罗生门》却是运用心理蒙太奇的典范。

心理蒙太奇通过镜头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遐想、思索甚至潜意识的活动。

《罗生门》通过人物回忆呈现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同人物的回忆画面在剪接技巧上交叉穿插,节奏的跳跃性比较强,其中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樵夫的回忆隐藏了自己拿掉死亡武士上的珍珠匕首,掩饰自己的罪行;武士的妻子为保住贞节,声称对丈夫的忠贞,要自杀的行径,并未陈诉她激起丈夫和强盗的决斗的事;武士对妻子遭遇鄙夷,作为武士秉承精神,不愿苟活而非被他杀;强盗更是以战胜武士和夺走他人妻子为荣,塑造自己英勇有责任感。

不一样的人物镜像中,把不同人内心潜意识所在乎的东西展示的一览无遗,性格鲜明对比强烈,是这部影片的一大重要看点。

③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比喻,通过影片中具有象征有意义的点,突出事物之间的关联,表达的影片中的某种寓意。

《罗生门》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象征,残破的城门、神秘的树林、连绵不断的大雨、用来取暖的火堆、游移不定的凶杀。

门代表着讲故事的现在,是樵夫、僧人和乞丐在下着大雨的门下讨论凶杀案的当下,也是决定将要迎接未来的现在。树林代表着过去,是武士、强盗和武士的妻子发生战斗的场地,它充满着暴力,欺骗,虚假。

滂沱大雨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不可控制的天灾。渲染罗生门下的悲惨生活现状,人们的生存环境的不得已苦衷。

《罗生门》多层次的蒙太奇叙述,虚实的质感让电影更有感染力,看的过程中情绪不自觉的跟着电影起伏,情节中矛盾的冲突这也是这部影片被称为经典的原因。


03

镜头语言:人物镜头的把控,做到无声胜有声

在电影中,黑泽明对镜头语言要求非常苛刻的。拍《天国与地狱》时,他为了拍强盗被抓前,在天空阳光穿透乌云骑马飞奔过山脊的画面,能和摄制组在对面山顶上坐着等一整天,就为了等一片云彩~~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当时在场的制作经理写成了书《等云到》。

拍摄《罗生门》时他利用了很多人物特写,长镜头,光影明暗表现手法,使影片中几乎所有的画面构图都近乎完美,即使是在运动中,也毫无违和感。使片中的人物命运扑朔迷离,又极富西方戏剧风格。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①脸部的特写,表露人物内心情感

在电影的开头,滂沱大雨中,罗生门下,以樵夫的脸部特写来展开故事,他眉头紧锁嘴里喃喃的说到,“不明白我真不明白。”

樵夫凝重的眼神,布满皱纹的脸,黑白相间的胡须映入大中的眼帘,不自觉的引人好奇他在想什么?传达给屏幕外的人紧张而惆怅的情绪。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除此之外,影片中多处的特写镜头还有很多,在强盗看到武士的妻子容貌时,内心欲望激起的情感冲动充满眼球;武士的妻子被侵占及武士嫌弃她时的表情,生不如死的痛苦;樵夫被揭穿谎言时等呆滞狰狞的表情等,画面感情绪传达都通过人物特写表达了出来,反应人心的善恶美丑和七情六欲,自然的强化了人物性格特征。

②长镜头多处使用,渲染影片的氛围

长镜头简而言之就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在纠察便署审判武士死亡案时,樵夫、僧人、强盗、武士妻子、武士(借由女巫之口)受审,用的长镜头比较频繁,增添了不少凝重感,在人物内心最激烈的片段基本都是长镜头,配上演员到位的表演和夸张的表情,给人一种震撼和真实感,牢牢地掌控了观众的情绪。

另外,在竹林中打斗的片段中为了迎合全片的整体节奏,在打斗达到最高潮的时候运用运动长镜头收尾,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可见本片剪切也是非常到位。

③光影明暗交错映射人物微表情

《罗生门》没有什么影片色彩,仅有简单的黑白光影,但是黑泽明用他独特的方式,袒露黑白光影下的人物内在情感和寓意。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开篇中的罗生门阴暗的天空以及瓢泼的大雨与片尾乌云散去,雨过天晴罗生门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对比,预示着在黑暗之中,总有光明的到来。森林里,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缝隙映在灌木丛上,忽明忽暗,让人感受到森林里的迷幻,对接下来的故事保持时刻的专注和好奇。

在妻子真砂被强盗占有的那一段中,树缝间的阳光,被强吻的武士妻子真砂映在阳光下的眼睛,明晃晃的匕首,强盗脖子上的汗珠,这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之下。这种事情本该是在月黑风高的晚上出现的,在明亮的阳光之下,这一切又多了些许的讽刺。

强盗曾说,只要心里生出一个恶念头,就马上去做,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觉得难受,反映了人性当中自私自利的一面。黑泽明精心地控制着光线对镜头表达,对人物神态的微妙的捕捉,更让这个影片故事悬念交织丛生。

04

主题启示:批判人性的自私阴暗面,发现生活的希望

①讽刺人性的自私黑暗面,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

《罗生门》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故事里的樵夫,武士,强盗,真砂都以自我为中心,公堂上粉饰个人行为,影片以一系列的画面描写人性中丑恶,揭示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

影片中的叙述者们为什么会说谎,一个原因是不能承受说出真相的后果。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各种各样的欲望。

樵夫说谎,就是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在别人时候,还贪恋他人财物,不能接受自己人品的有问题以及他想通过那把珍珠匕首换的生存资金就是他的欲望一部分。

面对真相时,他通过说谎,来达到逃避和掩饰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人缺乏自信说谎,缺乏勇气说谎,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说谎,但说谎也不能成为我们生存的护身符。

如果缺乏自信,可以通过磨炼工作技能、提高学习成绩、结交更多的朋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等方式,增强自信心。

如果缺乏勇气,自我心理暗示,踏出改变第一步,是我们实现勇敢面对的前提。

如果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去突破,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通过说谎来逃避懦弱。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②拯救始于残缺处,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影片最后,樵夫讲完案件故事,一阵婴儿的哭声打破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乞丐跑过去毫不犹豫的把弃婴身上的衣服被褥扒走,樵夫指责乞丐他和案件里的三人一样自私,乞丐反问你难道不自私吗?案件里的值钱匕首去哪里了,是你偷走得吧。

被戳穿的樵夫哑口无言,乞丐拿着东西消逝在雨中。

雨渐渐停了,沉默许久的樵夫跟僧人说他愿意收养这个弃婴。行僧听后,表示因为他,对人类依然有信心。随之,樵夫走出了罗生门,一缕阳光吹过他的脸颊。导演有意将希望之光露出一角,这更能引起观众的遐想和思考。

莫泊桑曾说过,生活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当现实成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拦路虎,只能选择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罗生门下是破败的人性黑暗面,走出罗生门寓意着新的希望,好的坏的都代表着生活的可能性。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私自利的一部分,就像电影说的那样,依然不要放弃对人类的信心,因为身后的阴暗,是因为身前有阳光。

经典《罗生门》:门下是破败,门外是希望

最后:

《罗生门》以一个武士被杀的引线的故事,大家各说各话,不明真相。通过这个故事导演黑泽明阐述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人往往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抹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也是人性的弱点。

就如乞丐说的“哪里有软弱,哪里就有谎言”,人只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才需要谎言来合理化自己,让自己在他人眼中趋于完美,反之,很多时候生活就是罗生门,没有确切的答案,内心足够强大,又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