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老溫州:第一橋因何而得名?第二橋又在哪裡?

原创 温州三十六坊

上期,三十六坊君介绍了温州最有名的“大街”——解放街的前世今生,就有小伙伴们在后台留言:说说第一桥呗!


说起来,小编经常路过这一带,可第一桥为啥叫“第一桥”,也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况且,既然有第一桥,那么温州城里有“第二桥”吗?又在哪里呢?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第一桥

清 戴文俊


第一桥通第二桥,望欢不见木兰桡。

回肠正似九曲巷,归期莫误两回潮。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清同治年间,曾宦游温州的嘉善人戴文俊留下的近百首《瓯江竹枝词》中,就有一首关于第一桥。


翻开温州的古籍,提到第一桥的还真不少。早在明弘治年间,《温州府志》中就有记载称:第一桥,在城内孝睦坊。


其实读一读这首竹枝词,你大致上就能知道第一桥的由来。


城门第一桥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人民中路后河,地处广利桥边,当时这里是温州城水上运输繁忙的码头之一。孙守庄1989年摄


翻开温州古城地图,温州城水网密布、舟楫必达的景象跃然图上。早在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就在《东嘉开河记》中描绘“环外内城皆为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升高望之,如画奕局”,老城里甚至“虽远坊曲巷,皆有轻舟至其下”,难怪后人冠之以“浙南威尼斯”之名。


既然是水城,桥梁自不会少。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城区地图上,我们仍能见到,纵贯古城南北的新河街(信河街)、南北大街(解放街)都是沿着河而建,到北边以百里坊河贯通东西。两条大街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众多的桥梁。


从地图上看,第一桥就在沿着南大街的河流上,大致位置在今纱帽河商城附近。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民国二十四年永嘉城池坊巷图


第一桥,是古城瑞安门,也就是今天的大南门与人民路交交叉口附近,从城外往城里走经过的第一座桥,天长日久,这一带就被街坊们叫成了第一桥。


昔日孝睦坊


其实,“第一桥”可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


据传,北宋年间,此地住有戴述、戴迅两兄弟。


戴述,字明仲,是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进士,永嘉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元丰九先生”之一。他与弟弟戴迅(字几仲)合称“大小戴”,二人并习程颐之学,门人合刊其文,称《二戴集》。


北宋绍圣二年(1095),杨蟠任温州知州,规划三十六坊时,戴述已经在京城“游太学”多年,戴家兄弟也已声名在外。杨蟠将这里定名为“孝睦坊”,表彰戴家兄弟二人孝顺长辈、同胞和睦。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积谷山向南拍


第一桥位于孝睦坊内,到了明清时期,“第一桥”已被市井百姓当做一个地段名称叫响了,孝睦坊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上世纪60年,第一桥还曾挂上“团结巷”的巷牌,想来也是孝睦坊名字的延伸了。


第一桥一带,见证了古城的繁华。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花瓣式朱漆碟


宋元时期,温州漆器号称全国第一,漆器作坊遍布城区主要街道,其中第一桥就有知名漆器作坊。2005年9月至12月,信河街周宅祠巷工地出土南宋六花瓣式平底漆碟、七花瓣式朱漆碟等二十余件漆器,铭文上就有“辛未温州第一桥金家上牢”等。


民国时期,第一桥一带商业氛围浓郁,设有钱业公所、纸业公所等。1923年,怡大棉布号经理曹桂生邀集叶孟平、翁来科等人,合伙于第一桥下林宅祠堂创设鹿城布厂,雇佣男女工人多达400人。鹿城布厂后改为鹿城棉织厂股份有限公司,厂址迁至蛟翔巷。


1939年4月,鹿城布厂改为富华染织股份有限公司,王纯侯任经理,股东有翁来科金三益绸布号和国货公司等,是当时温州棉织业规模最大的一家。1951年10月,温州富华染织厂成为浙江省内首家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1957年改为国营温州棉织一厂。


连通第二桥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民国二十二年永嘉县城区全图(局部) 黄聘珍 绘制,图中清晰可见标注的第一桥、第二桥位置


既然有第一桥,温州古城里真的有第二桥。


1933年的永嘉县城区全图上,第一桥的北面就挨着第二桥。


闻潮馆主人写的另一首《竹枝词》中,也写道:


第一桥连第二桥,吕家台榭出重宵。

怡园争比于园好,二月游人闹似潮。


“第二桥”自然是因为边上有座“第一桥”,地处瑞安门内第二座桥梁而得名。


第二桥位于三十六坊的“双桂坊”内,也就是今天的纱帽河一带,大致上在纱帽河与五马街之间。不过,第一桥和第二桥的桥梁本身,如今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清末温州东门浦


纱帽河一带水网密布,清代曾一度被分称大九曲和小九曲,桥梁也是众多。北边有一座明代的高公桥,因此那条连接着纱帽河与五马街的小巷也就因桥而得名;南有寨桥,与纱帽河相通小巷就叫寨桥头,后因谐音被后人称做“柴桥头”,也就有了如今的柴桥巷之名。


“双桂坊”名称的由来,则要讲到另一对兄弟。北宋绍圣年间,王公辅、王公彦兄弟居住在此,绍圣四年(1097)兄弟同登进士第,双双折桂,而被官府立“双桂坊”表彰。


竹枝词中所说的“怡园争比于园好”,说的是第二桥附近有“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的于园。于园曾是晚清至民国期间温州显赫人物吕渭英的私家花园。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纱帽河44弄于园 郑鹏摄


2018年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于园旧址——纱帽河44弄及五马街大众电影院后的小广场,都得到了整治提升。


附: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温州童谣《第一第一桥》

第一第一桥。第二第二桥。第三三宫殿。

第四四营堂。第五五棚殿。第六六塘殿。

第七七星殿。第八八仙楼。第九九星殿。

第十十字街头买酱油。十一烂头儿圈底爻。

考考老温州:第一桥因何而得名?第二桥又在哪里?


参考资料: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 汤章虹著

《温州竹枝词》叶大兵 辑注

《温州文化编年纪事》洪振宁著


编辑:汤琰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