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吗,为什么还有一堆资本主义国家要制裁它?

0倚栏听风0


俄永远不可能被西方接受,不管他是什么制度,除非她被分裂成几十个小国家。没有一个老大会允许一个比自己块头还大,将来会威胁他地位的小弟入伙的,就算同意也必然会先让她签上大量不平等条约的[捂脸][呲牙]


秋天的叶子72


俄罗斯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执政党占据绝对优势。俄罗斯有大国情结,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的传统基因,不愿意在别人面前低头,有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裁,俄罗斯常常选择的是不妥协。俄罗斯国家是有骨气的国家,俄罗斯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值得尊敬!


俞远通


所谓意识形态的对立,文明的冲突,其实都是托词。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或者对峙,最终出发点,还是国家利益使然。

多年来,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对他国发起制裁的最常用理由,就是“保护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和暴政”。

然而,美国的坚定盟友——沙特,就属于一个具有浓郁封建君主专制色彩的,政教合一的独裁政权。政府机构贪污腐化不用说,甚至连近代国家的标志——宪法都没有,还严禁政党活动。直到2018年沙特女性才被允许独自驾车,民间还特别盛行“私刑”。要说民主、自由、法制,真是哪个都谈不上。

就看沙特和美国这火热的关系,是否有点“打脸”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论”——要是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文明就是本质上不相容的,那么长期以来,两者为什么就那么和谐呢?

好了,咱们再说俄罗斯。实际上,西方世界围攻俄罗斯的理由,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对它的恐惧。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主要政治军事力量,影响力巨大,还经常跟美国在局部冲突中搞“代理人战争”,争夺势力范围和国际话语权,给美国为首的北约带来了不小的威胁感。

目前,虽然俄罗斯算不上一个经济大国,但总体来看,政治军事方面,俄罗斯仍然被认作为对美国最具威慑力的国家,尤其是他那庞大的战略核力量,广袤的国土面积、无尽的自然资源,加上一个稳坐江山的“强人”,非常靠谱的支撑着俄罗斯世界大国的地位。

同理,美方对中国愈发加紧的全方位遏制,也是出于类似考虑,甚至,越来越多的美国政客们主张,中国才是美国今后的最重要的“遏制”对象。毕竟,除了政治、军事大国的定位外,咱们中国还身兼“经济大国”的角色,在以制造业为主要领域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

这方面,咱们换个角度看印度。那边的印度老是抱怨,自己这么棒棒哒,而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却总是不愿把它当成一个世界性大国对待,印度的“大国地位”经常被“忽视”。

其实,大家想想,如果印度哪天也开始被美国“遏制”,遭遇了西方的制裁,这才真正说明,印度建成了世界性大国。

因为,到那时候,它的发展势头和国家体量,已经明显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挑战现有世界秩序,进而才会让各强国产生危机感。

这就好比,一个班级里,学霸、中等生和学渣的竞争目标各不相同,大家只会在自己的水平区间里设定“假想敌”。

此外,就得从历史文化方面讲讲俄罗斯和西方恩怨的前生今世数百年了。

可以说,俄罗斯还没建国的时候(金帐汗国——莫斯科公国时代),欧洲和俄罗斯人之间的关系就不怎么顺畅。

比如,西方有个著名的谚语——“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 ——“剥开一个俄国人的皮,就会看到皮下鞑靼人的血脉”。

这里的“鞑靼人”,指的就是西方世界眼中的蒙古人。而极具征服力的蒙古人,在欧洲人眼中,就是梦魇一般的存在。

当今俄罗斯联邦那广袤的土地,大部分都曾经属于蒙古四大汗国之一——金帐汗国的控制区域。

虽说俄罗斯人的蒙古血统早就被稀释的不剩啥了,跟蒙古人原本就属于两个并列的民族。但鉴于是俄罗斯人打败了金帐汗国后,建立的沙俄帝国。这在外人看来,就是“传承”的关系。

因而,长期以来,西方人对俄罗斯人也存在着天然的排斥和反感,甚至把他们的文化、习俗和行事风格描述成了“原始”、“野蛮”、“暴力”的代名词。

再往后的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时代,沙俄兵分两路,没几代人的功夫,就分别杀到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沿路惹下不少积怨。

更有沙俄“欧洲宪兵”的“人设”,让其在欧洲主流国际社会的口碑,也一直不怎么样。

虽然从沙俄帝国时代开始,几百年间,俄罗斯都在以各种形式的努力,争取融入西方,做一个“名正言顺”的欧洲国家。尤其在罗曼诺夫王朝的宫廷,上流社会的权贵们总是以说自己的“民族语言”——俄语为耻,认为那是“管理农奴的下等话”,日常讲法语才是一个有身份的俄罗斯人的“标配”,甚至沙皇内阁开会、举办宫廷庆典和舞会也总是一群俄国人,在那里拿腔拿调的说法语。要不是周边浓郁的东正教风格建筑和装潢,真是让人搞不清楚深处何方了。

只是,即便俄罗斯人有着如此浓郁的“欧洲情节”,但无论对沙俄、苏联,还是现代的俄罗斯联邦,西面的欧洲国家们从未把俄罗斯民族看成过“自己人”,总是暗地里嘲笑他们为“带有鞑靼血统的异教徒”,甚至对俄罗斯民族所属的人种——斯拉夫人,也流露着轻贱的意味。比如,拉丁文中的“斯拉夫”,就有奴隶的含义。

就这样,在传统欧洲各国眼中,俄罗斯人成了东斯拉夫人+蒙古人的“合体”,不免带着原始又野蛮暴力的感情色彩。

总之,西方对俄罗斯的各种偏见和长期遏制的政策,既有传统认知和历史积怨、民族偏见方面的影响,也更是出于现实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考量,跟姓“资”还是姓“社”,关系不算很大。还是那句老话,如果某天西方世界不再对“遏制”俄罗斯感兴趣了,这才真正说明,俄罗斯已经彻底衰落。到那时,大家可以试想,咱们中国的压力会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