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居 | 莱州西关“宋半街” 故居曾是御前侍卫府

烟台民居 | 莱州西关“宋半街” 故居曾是御前侍卫府

西院大门


烟台民居 | 莱州西关“宋半街” 故居曾是御前侍卫府

东院水榭山墙


烟台民居 | 莱州西关“宋半街” 故居曾是御前侍卫府

御前侍卫府平面图


烟台民居 | 莱州西关“宋半街” 故居曾是御前侍卫府

西院大门残匾

御前侍卫是清太祖时期建立起来的侍卫制度。初期,御前侍卫只从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中选拔充任。至康熙年间,才增置了汉人侍卫,入选者都是武举中的高材生,但数量寥寥,且只能在大门上的侍卫中供职。

在莱州,就有这样一位御前侍卫:清道光年间武进士、西关村人宋尹东。

西院:广亮门规制仅次于王府大门

西关宋氏原籍四川,其先祖宋昇于明初洪武年间徙居山东莱州府,世居掖县(今莱州)城西关。至清中期,有武生宋夔龙,生四子:宋启福、宋尹东、宋书田、宋心田。其中,以宋启福和宋尹东较为著名。

宋尹东(1811-1876),字建公,自幼习武。道光十四年(1834)考中武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又考中武进士,被道光帝钦点为御前侍卫,宋府遂有“御前侍卫府”之称。咸丰二年(1852),宋尹东出任乾清门正,两年后又兼管内库事务,赏戴花翎,诰封昭武都尉。在宋尹东的影响下,其侄子宋渭也考中武举人,曾任千总之职。

宋尹东的长兄宋启福(1800-1882),字向五,号桂堂,道光贡生,以弟宋尹东贵,赠昭武都尉、汉蓝翎侍卫。光绪《三续掖县志》提到,宋氏子弟在宋启福教导下“文列胶庠、武掇巍科十三人”。宋启福一生爱好收藏古籍、金石,兼通书画。

宋氏兄弟的家族宅院,即御前侍卫府建筑群,位于莱州城西关街北侧。原有东西四跨四个大门,前后四到五进院,现存西面两跨。最西面临街倒座四间,其中最东为大门楼,西三间。整个倒座地基以上墙体全部用青砖砌成,下部分的青砖体积要大。屋顶为仰合瓦,檐瓦图案中间为昂首回望的鹿,四周饰以花朵;滴水为“鱼跃水波”。此排瓦当古意盎然,图案生动,寓意深刻。

门楼高出屋顶一尺多,硬山。正脊与垂脊上的脊兽已毁掉。这大门有名堂,为胶东民居中罕见的广亮大门。广亮大门在规制中仅次于王府大门,因其门扉设在屋宇脊檩下的中柱位置,门庭空间一半在内一半在外,门扉以外的入口区域相对宽大敞亮,故名。广亮大门级别高,必须是有一定官品的人家才能使用。此大门除檐柱金柱为木头外,其余全为青砖。

门廊地面青砖铺地,阶条石与槛垫石及分心石,为磨得光滑的汉白玉石条。两侧门枕处为汉白玉抱鼓石,高30多厘米,长4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其上的狮子绣球等图案已被砸毁,仅保留外形及四角的竹节雕刻。

两侧廊心墙金柱外,用青砖呈45°角平砌;金柱内,将砖侧立与平放相间砌筑。墀头墙上端的盘头部分只有三层,最下一层为象征清廉的荷叶砖雕。戗檐砖为素面,门上的四个门簪及挂落已不见踪影。整个门楼简洁大方、敦厚朴实,细节中有寓意,无不透露着主人的地位与品位。

整个西院为四进四排房子,进了大门,迎面原有的照壁因后人加盖房子而被挪到了一进院的西墙前。这面照壁已不是原有的样子,但保留的原顶部的一排九块卷草纹砖雕,还能看出曾经的精美绝伦。

第二排为大三开间客厅,为整个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一栋。脊兽照样是毁掉了,硕大的屋面带着舒缓的弧度居高临下,器宇轩昂。正脊左、中、右各有一组荷花图案的砖雕,那或伸张或卷曲、叶筋毕现的荷叶、昂首的花苞、饱满低垂的莲蓬、穿插其间的茨菇,就连那花心里的花蕊,都雕琢得丝丝入微。

两侧山墙的垂脊部分,层次分明,一丝不苟;排山勾滴中的兽面勾头瓦当,像一排士兵守卫着房屋;打磨平细的博风砖,以前端的宝相花砖雕收住绽放。正面12扇红漆虬龙方格隔扇门一字排开。屋内前后四根檐柱金柱,地面方砖铺地,门口里侧地面设有汉白玉品阶石……官宅厅堂所蕴含的气息扑面而来。

二进院为五间正房,平面屋顶,出厦,屋脊上同样有三组砖雕,图案为草龙,脊兽亦不见。

令人称奇的是,此屋坐南朝北,南面皆为小直棱窗在上,北面中间两扇黑漆木门,每间各有一扇一米多见方的红漆方格大窗。院中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与常规的不同,厢房屋门并不是对称的居中,而是在最北。

惜第四排房子即后罩已拆,无法猜测其当年的形制。

东院:斗拱和水榭胶东少见

如果说西院建筑严谨规矩,那么东院则是功能众多,且呈不规则分布,令人捉摸不透。

西院向东,隔一间屋子的距离即为东院。东院临街,照样为四间,门楼屋顶与其他三间齐平,不单独突出。三间房子的北门为月洞门,穿过月洞门迎面是三间书房。书房不大但出厦,正面一门两窗,除了窗下一米左右高的砖墙,余则全为通透格栅,绿框红格,煞是可爱。

屋内采光极好,故后面没开窗户。两侧山墙心及背面用不规则石块拼砌,勾缝露面。

书房北面隔着一片空地,西头是一间小巧的屋子,为祠堂。做法与书房类似,有所区别的是垂脊前端为45°转角。

祠堂后与西院正房一排的位置,原来应有房屋,后来拆除,现为空地,二者之间后加建的两间门房保留至今。从这个位置再往北,即西院后罩东北侧,有房屋四间,为当年小姐的绣房,东一间为大门,西三间对称。西山墙外有烟囱。绣房与西南方向的门房之间有墙相连,靠近房子处有一砖砌拱门。此屋抱头梁前段出墙部分仿简单斗拱样式(斗拱为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唐至元鼎盛,明清后慢慢减少使用),在烟台仅见于蓬莱向西至莱州沿海一带。

绣房往北不远,是四间房屋,这栋房屋虽然也是四间,但却高于绣房许多,且屋顶北高南低,屋脊在中间偏北侧,这种做法在胶东地区被称为“道士房”,比较少见,多用在祠堂、庙宇等公共建筑。这就是侍卫府里的园林建筑——水榭。水榭东一间也是大门,北面为一院落。精彩之处在于,水榭西侧为一水池(在西院后罩北),所以水榭西山墙开有一扇大窗户,以便观窗外水景。

整个御前侍卫府建筑布局非胶东地区常见的形式,尤其是东院,很是少见,不知是因为风水原因还是其他。

尚存40余间房屋

在西关村,宋氏家族与大地主鞠氏家族齐名,有“鞠半坡,宋半街”之称。 宋尹东入仕后,御前侍卫府几经扩建,规模一度十分宏大,分别由兄弟四人及家属居住。御前侍卫府的建筑组合方式,是以单元组合为特征的“合院群聚落”,通过围合形式来表达聚族而居的家族观念。

据宋氏后人、现年87岁的退休教师宋俊衡先生介绍,历史上宋家房产曾遭受三次劫难。

第一次是捻军过境。同治年间,捻军进攻胶东,宋府举家迁往城北平里店一带躲避战乱。临行前,宋启福将重金收得的“白麟歌石刻”,连同其他珍贵的金石文物,埋藏于府中一口井中。

道光年间,当地官府在维修城西濠沟时,在瑞莲亭旁发现了汉武帝时的白麟歌石刻,上面有“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21个字,被宋启福重金购买到手​。

多年后,随着宋启福的离世,后人遂无从知晓这批珍贵文物的下落,成为一件憾事。民国《四续掖县志》的编纂者获悉此事,也只能记载下来,希望“备诸异日考稽”。

第二次是“刘刘之战”。即上世纪30年代初,发生在地方军阀刘珍年与刘志陆之间的战事。这场战事波及掖县大部分地区,许多士兵四处抢掠,使得许多官绅之家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次是“文革”期间。侍卫府内许多古建筑遭到破坏,门前旗杆石和石鼓被全部砸掉,屋脊六兽被砸毁的更多。现存的广亮大门上方,曾经的“御前侍卫府”五个双勾榜书大字匾额,被村民劈成数块,做了驴槽,后来又被加上桌腿做成饭桌。目前只剩下“前”字下部分及“侍卫”二字。

当年,御前侍卫府家族人丁兴旺,到宋尹东兄弟四人的孙辈,男丁多达30人,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家族。时代变迁,目前,居住在这组古建筑中的,仅剩宋心田玄孙宋俊衡老两口。

作为千年古邑,莱州曾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历史上饱经战乱与运动,很多古迹都已不复存在,比如,近七十多座牌坊,再如,众多高级官宅及名人故居,都陆续拆除了。御前侍卫府虽历经近200年的沧桑,但仍幸存40余间房屋,成为莱州硕果仅存的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功能最齐全的优秀古建筑群。2012年,莱州市人民政府将“御前侍卫府”中的七间房屋,以“宋启福旧居”之名,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宋氏后人宋俊衡先生口述家族历史)

程皓 解焕新 撰文/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