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歷史

欢迎关注公众号——“牧猪人的猪与远方”


所以说,历史确实是在进步的。

历史上,战争曾经与人民无关。

清军与英军作战,老百姓在一旁看热闹,与我无关嘛,大清又不是我的国。非但如此,当时更有很多奸民反而帮助英军,令朝廷十分头疼,所以在战况最为激烈的如镇江之战,朝廷为防止奸民帮助敌军,当地百姓被驻防八旗几乎砍杀殆尽。何者?无他,不爱国是也。


战争与历史



这种落后的心态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春秋与西周时代,战争就有明确的规则,叫做《司马法》,其中就有关于战胜国对战败国人民如何处置的规定:

“无暴神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


战胜国不得侮辱战败国的神祗,不可在战败国打猎,不可破坏他们的设施房屋,不得破坏林木,不可掠夺他们的牲畜和庄稼。更不允许伤害老人和孩子,对方的成年人只要不做抵抗,也不能把他们当成敌人对待。


战争与历史



何以会出现如此不正常的情况呢?因为在当时,“民”并无抵御敌军的义务,战争的主角是贵族而非草根,我不去抵抗你,你也别来侵扰我,井水不犯河水,所以敌方并无理由、也无必要去杀害对方之“民”————两国交兵,与民无涉。尤其是当时人口较少,人是稀缺资源,仗可以打,人民不能乱杀,是当时的共识。这种战争法则在西方封建时代也十分常见,19世纪中叶西方搞的《日内瓦公约》无非是这种古老而落后文化的老调重弹。


战争与历史



从中足见古人见识的短浅,古人无法理解现代战争的性质,战争不再是贵族老爷们的游戏,而属于人民——民裹挟到战争中来,民不可以再作看客,当然历史上民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兵民合一的后果,是敌人的残酷,敌人无法区分你是民还是兵,只能三光政策。但这种代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上下一心共克时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也是我们70多年来取得一次次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取得对霉之战胜利的根基。

这就是厚重的历史所要告诉我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