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原來問題出在了這裡

01

想象你现在正处在一个混乱的早晨:电话响了,孩子哭了,锅里的早餐糊了。这时,你的配偶可能会有怎样的反映:

第一种情况,你的配偶说:天哪!你怎么做点早餐都做不好?

第二种情况,你的配偶说:来来来,我来教你怎么做早餐。

第三种情况,你的配偶说:哎呀!这真是太为难你了,孩子,电话,早餐,把你忙坏了。

我们来分别想一下,面对每一种情况,你的感受如何?

第一种情况,你一定立马反驳:你行你来啊!也许一场争吵由此拉开序幕。

第二种情况,可能还不如第一种情况呢,这很可能让你感觉自己很失败,进而影响一天的心情。

毫无疑问,第三种情况下,你的感受应该是最好的。虽然孩子还在哭,电话还在响,早餐还是糊的。但你感受到了配偶的理解,而不是指责和说教。你会努力理清头绪,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眼前的混乱上。

这是海姆·吉诺特博士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提到的一个小组讨论活动。


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原来问题出在了这里



02

把场景转换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沟通时,最常使用的确实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总是忍不住抱怨: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又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而是把任务揽过来:你看我是怎么做的!

语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成就孩子,又会伤害孩子。仔细想想,这些做法,并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也无法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改善自身。

没有哪对父母想让孩子痛苦。然而现实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问题产生矛盾、爆发争吵,给彼此带来痛苦。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父母们就要学会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在职场中,我们都明白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但回到家,我们却不重视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我们不会对客户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个产品教过你好多次,还是不会用”。我们却常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讲过多少次,怎么还会错!”这样的沟通方式,非但不能杜绝孩子再犯错,还会破坏亲子联结。所以,海姆·吉诺特博士一直强调:教育孩子,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知识和技巧。

03

那到底是什么技巧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想职场中的沟通方式。你会尊重并理解对方,会顾及对方的感受,避免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同样,我们也应该用这样的沟通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带着理解与尊重,与我们的孩子进行沟通。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就是读懂孩子言行中隐藏的含义。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讲过她女儿小时候的一个案例。晚上该睡觉了,女儿却不停地问:为什么电视剧里那小朋友的妈妈会离开他?他妈妈什么时候才回家?由于时间晚了,尹建莉就对女儿说:别问了,睡觉吧。这时,女儿突然哭着说,不想住这个房子。

尹建莉懵了。但她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耐心地询问女儿,究竟是不喜欢房子里的什么东西。女儿指着装玩具的大红盆说:不喜欢有大红盆的房子。这下,尹建莉明白了,电视剧中的小朋友也是用这样一个大红盆装玩具,女儿看到那个小朋友的妈妈离开了,便认为住在有大红盆的房子里,妈妈都会离开。她怕自己的妈妈也离开她,所以担心地哭了。确认了这个原因,尹建莉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会离开她。女儿便很快就放心地睡着了。

从表面上看,孩子大晚上不睡觉,闹着要换房子,的确是无理取闹。但只要父母耐心倾听就会发现,孩子追问也好,哭泣也罢,她其实是在担心自己被遗弃。假如父母没看到这一点就训斥孩子,孩子可能会安静下来,但父母却失去了一次解开孩子心结的机会。

04

理解与尊重的第二步,就是承认并说出孩子内心的感受。当孩子陷入强烈的情绪中,他们是听不进任何批评或安慰的。此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这能帮助他们尽快平复心情,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比如,一个孩子回家对妈妈抱怨:我讨厌数学,从来也没有考过好分数。这时,妈妈不要急于批评他“你根本没有用心学,当然不会有好成绩了”,也不要安慰他“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你更应该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方式都无法改变孩子此刻消极的情绪。妈妈应该承认并说出孩子此刻的感受:三年级的数学确实有点难,考得不好你一定很难过。当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理解时,他才能尽快平静下来,走出内心的不安和沮丧,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把数学学好。这和成年人一样。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如果有人能理解我们,会让我们得到安慰,重振旗鼓。

05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所有的情绪都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许多父母会刻意美化甚至否定孩子的某些负面情绪。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所以,当孩子害怕时,有的父母会说:这没什么好怕的;当孩子伤心时,有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强颜欢笑。

海姆·吉诺特博士指出,情感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知道这些想法是正常的。因此,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感受,都应该得到理解与尊重。

比如现在二胎政策开放,如何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二胎家庭的重要课题。当孩子说:我讨厌妹妹。父母不要害怕或是拒绝这样的情绪,急于纠正孩子:不,你其实是喜欢妹妹的。父母应该承认,兄弟姐妹间会存在妒忌。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能理解你的感受。妹妹出生后,我们花了许多时间照顾她。你感到妒忌,觉得爸爸妈妈不像从前那样爱你了。今后你如果有这样的感受,一定要让爸爸妈妈知道,我们会给你特别的爱。

你看,这样的做法,即能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也不会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和心理上的扭曲。父母帮助孩子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很正常,有助于让孩子成长为心理健康的人。

06

育儿就是育己。在这一年里,对我来说,启发最大的书籍,莫过于这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虽然出版了50多年了,但它提到的理念至今仍然适用。

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行为的同时,也逐渐明白了,之所以会我们在育儿过程中会犯这样那样的错,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把孩子仅仅当做孩子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除了是孩子之外,他还是一个独立的人。和所有人一样,他需要理解,需要尊重。我们通常觉得:我这样说或者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才会随意而粗暴。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引导孩子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彼此受到伤害。

因此,如果你感觉到“怎么说孩子都不听”时,不妨想想,你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理解与尊重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