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后,小行星带来潜在威胁并未解除,后面还有7颗先后到访

趣味探索讯 最近网络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今年4月29日,有一颗巨型小行星造访地球,可能有撞击地球风险。搞得大家紧张兮兮的,要是小行星真撞上了那可咋办?会不会跟6500万年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那样?就在这个时候,来自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对该说法进行了正面回应,承认有一颗小行星在4月29日造访,速度接近每秒9公里,但撞击地球概率几乎为零,因此这一说法算是危言耸听。

4月29日后,小行星带来潜在威胁并未解除,后面还有7颗先后到访

4月29日即将到来小行星临时名为1998OR2,编号52768,1998年7月24日被夏威夷Haleakala天文台首次发现,故而得此名。所以现在它的全名为52768(1998OR2),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数据显示,52768(1998OR2)是最近一年造访地球最大的一颗小行星,估计直径4.1公里,比一般的山峰都要大,而现在又以每秒8.7公里相对速度接近地球。

4月29日后,小行星带来潜在威胁并未解除,后面还有7颗先后到访

为什么近期出现“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一说呢?主要原因可能有二种,第一种是,52768(1998OR2)尺寸非常巨大,不管是给天文学家,还是给我们都会造成一种心理压力,第二种是,在北京时间4月29日21时56分,它与地球距离足够近,只有628.2万公里,等于16.36倍地月距离(LD), 0.04205个天文单位(AU),超过了NASA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定下的安全天体距离,算是与地球的“近距离接近”。

4月29日后,小行星带来潜在威胁并未解除,后面还有7颗先后到访

即便52768(1998OR2)在与地球“近距离接近”后离去,但并不代表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潜在威胁就彻底解除了,因为在接下来数万年时间里,它一直运行在一个轨道周期为1344天的椭圆轨道上,与黄道面夹角约9度,并且与地球轨道存在一个“交点”,也就是说每隔1344天会路过一次地球公转轨道,每32.68年会造访一次地球。因此,52768(1998OR2)是外太空中最大潜在危险小行星之一。

4月29日后,小行星带来潜在威胁并未解除,后面还有7颗先后到访

除此之外,NASA公示数据显示,近期给地球带来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并不止一颗,5月1日,270米小行星2020DM4,5月7日,470米小行星438908(2009XO),5月10日,490米小行星388945(2008TZ3),5月12日,270米小行星2000 KA,5月21日,1.5公里小行星136795(1997 BQ),6月6日,570米小行星163348(2002 NN4),6月9日,160米小行星2013 XA22。

4月29日后,小行星带来潜在威胁并未解除,后面还有7颗先后到访

所以,在接下来两个月时间内至少有7颗直径较大小行星蜂拥而至,与地球“近距离接近”,直径都超过140米,其中还有一颗直径超过1公里。美国宇航局网站公布小行星累计数据也显示了,最近几天发现小行星特别多,截止到今年4月15日,已经对22497颗小行星进行跟踪,其中超过140米小行星9075颗,而9075颗中又有902颗超过1公里。如何应对来自外太空的潜在危胁?这也是全球专家正在思考的问题之一。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