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刺激汽車消費,提升工資才是“救市”關鍵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汽车市场,如何刺激消费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结合乘联会崔东树老师数据,用数据说话,从汽车市场和消费者角度进行一个分析,提出一些“救市”建议。

汽车消费意义重大

消费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而财政的来源主要靠税收,汽车行业税收有两个来源:

第一,汽车销售,19年我国汽车销售收入达4万亿元,按照13%的增值税+10%购置税+4%消费税进行测算,总体税率达到了27%,这部分税收超过了1万亿元,占到了全国税收总额的7%。

第二,成品油销售,19年我国成品油销售为2万亿元,按照5%资源税 +消费税(汽油1.52元/升,柴油1.2元/升)+ 7%城建税+3%教育税+13%的增值税,总体税率达到了40%,这部分税收超过了8千亿元。

此外,据统计,目前汽车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344万人,加上汽车经销商700万人,汽车维修的相关人员,总数超过了15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3%。

因此,汽车消费对财政收入有巨大支持作用,有了更多税收,能更好改善百姓生活,也能促进就业。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我国汽车消费最主要的两大特征

第一,车市需求以首购为主;

把购车群体分为首购用户、换购用户和增购用户三类。对于首购用户,主要解决出行的工具性需求,更多关注的是安全、质量、价格、使用成本等基本需求;

对于二次购车用户,在满足基本需求外,更多关注体验和身份彰显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车市首购用户逐年下降,换购和增购比例逐渐增多,仍然以首购为主。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第二,车市高端化趋势明显,微小型车占比快速萎缩,自主品牌压力巨大;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近几年微型车和小型车的占比快速萎缩,而特别是从17年开始,中大型车整体增速较快。

自主品牌在16年和17年的政策推动下达到相对高位,但是2018年2019年快速下降,豪华车持续走强,合资品牌分化明显,自主品牌压力增大。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高端车型或豪华车型逐年上升,一方面体现了中高产阶级家庭消费能力较强,另外一方面,个体私营老板挂靠单位购车,可以抵税,也进一步刺激了豪华车销售。

而市场上12万以下的车型,是大多数首购用户或者普通消费者的选择,也是自主品牌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

这些中低端车型的剧烈下滑,体现了当代工薪阶层家庭购买力持续衰退,大部分家庭财富受房地产的巨大虹吸效应,负担重,家庭购买力也就差。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疫情二次打击下,汽车“救市”建议

第一,关注“首购,出行刚需,低收入人群”,提升工资

1-2月份疫情来临之时,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阶段,普通家庭或首购群体消费能力在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再次遭遇打击,消费能力进一步削弱。

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导致相关企业降薪、裁员,消费者更没有了收入预期,大家都知道“现金为王”,简单地鼓励消费,效果不显现。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刺激政策都缺乏新意,少量现金购车补贴或者放开限购吸引力不大。

本质上,需要给消费者,特别是普通家庭有一个强有力的收入增长预期。

对于限牌城市,目前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重点是换购,应该更多关注首购用户。

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等六项外,是否考虑将普通家庭首次购车纳入免个税政策。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第二,不能只在购车环节进行刺激,需要关注使用环节

免除小轿车的高速通行费,降低燃油费,提升消费者的流动性。汽车本质上是一种流动性工具,有了流动,才能有消费。

是否考虑放开私人汽车接入共享平台门槛,提高出行效率,也让一部分私车有了额外收入。

近段时间开车人群明显增多,是否应该深入优化城市停车措施,解决停车贵和停车难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第三,新能源汽车重点应该在C端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目前B端网约车是最主要的消化渠道,受疫情影响,网约车生存压力增大,需求不足,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表现很差。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重点应该关注C端,恢复良性发展。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简单粗放,应该给与消费者更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并覆盖整个产品的使用周期。

国产特斯拉即使疫情期间也在中国大卖值得反思,是消费者不愿买单,还是产品竞争力不够。

当前电动汽车一味拼续航里程,二手车保值率低,同质化严重,亮点不多,而真正消费者的痛点没有解决(安全,质量,价格,使用成本等基本需求)。

后疫情时代,刺激汽车消费,提升工资才是“救市”关键

本文为“汽车人参考”原创,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此文,关注“汽车人参考”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