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汽车行业是否有新的发展机遇?汽车会重回支柱产业首位吗?

存在就是合理


预情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大,汽协在19年时发布的大数据已昭示国内洗车行销售断崖式下滑,这和市场保有量脱不了干系,另外国内车企混乱资源整需要整合。政府应会扶持一批,淘汰一批,杜绝像以往一样是个企业都造车的情况。预情后部分有核心技术的车企能得到发展,而靠模仿混吃的只有走向衰亡,总得来说对于车企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个人认为汽车业想要重回支柱难,难,难。


enjijien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疫情过后汽车行业会有一段小高潮。因为公共交通对个人卫生的保护无法满足现在大家的心里需求,大家都希望有个私密的交通空间,那么私家车就是首选,自然汽车行业的机会就来了,因为需求被激发了。


至于汽车重回支柱产业首位,我觉得不一定。一是保有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不大可能大爆发了,二是交通拥堵和停车问题也抑制了汽车消费。三是今年也会有很多人收入不可期,自然也会抑制其消费的欲望和信心。


以上为我的观点,从事汽车销售十年,见证了汽车销售市场的爆发,平稳直至下滑,也期待市场回暖,如感兴趣请关注我,一起聊聊汽车吧。


奋斗青年汽车说


疫情之后的汽车行业仍会是支柱产业:利好消息近期在不断释放

大宗消费品:房与车。

作为刚需消费品的房本篇不讨论,重点聊一聊汽车行业为何能作为支柱产业,以及激活汽车C端市场消费活力的重要性。近十年来汽车的年均产销量平均在2500万台的水平线,即使是受到中美经贸摩擦、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及排放升级交替影响的2019年也不例外——仍旧为全球产销量第一。如此巨大的数据足以说明汽车工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且不仅限于产销。


庞大的汽车工业会由多少人员组成呢?

  • 技术研发

  • 基础制造

  • 生产线配套设备与周边行业

  • 核心设备与零部件的供应链

  • Four-S四项业务终端服务人员

单纯的汽车工业领域对人员的需求量是非常夸张的,同时也激活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的师资等,而这些院校的存在又激活了各自区域内的基础服务与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汽车工业的稳固对于经济发展有多巨大的推动力,那么稳定并加速汽车工业的发展则尤为重要。


报复性消费&刺激因素

关于报复性消费的分析实际并不赞同,因为在一定的隔离期间内,部分奢侈品或大宗消费者的消费主力已经出现了“透支”。在一段时间内汽车消费可能会出现“观望”而造成的下滑,虽然这不够“旋律层面”的积极但可能是最现实的情况。

不过即使报复性消费没有出现,但汽车行业的的发展仍然是绝对的刚需,于是出现了以下三点利好信息。

1:燃油动力汽车购置税可能出现下调。参考部分省区已经实施的“购置税补贴”,其本质只是为购置税下调改一个名字而已;面对C端市场的活力的下降,相信各大省区都有可能效仿这一政策而刺激消费激情。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免征购置税政策本将在2020年末结束,但新规要求延期两年。

2:二手车购置税下调与接触限迁加速进行,二手车市场的活力与新车市场的活力同样重要,以2019年为例,二手车交易量接近1500万辆。所以促进二手车市场的繁荣也是重中之重,在二手车评估价受到新车“价格战”的冲击下,减少购置税以及跨区域销售可以拉动很多配套产业的增长。

3:燃油动力汽车的引导报废速度开始降速了,同时对于老旧车辆的报废补贴也更加理想。参考北京对国③汽车的补贴标准,可以说绝大部分普通代步车的补贴额度都超过了二手车评估价;中高端汽车的价值高一些,但车辆销往其他城市同样可以获得略低一些的补贴,二手车交易的补贴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

综上所述,如果报废车高额补贴的政策能够大范围推广,那么在购置税下调的影响下新车市场必然会出现快速增长。报复性消费不见得会出现但只要正常的消费能够开始,2020年的汽车行业仍旧大有可为。消费者可以在补贴阶段考虑购车,因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汽车领域从业人员也不用灰心,汽车行业作为支柱产业总会很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