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和戰,金人權詐多變,終使高宗失去收復故土之心

今日看点: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猿人说史,今天小编和大家说的是宋金和战之间的故事。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十二月,金使来宋,同意“尽割河南、陕西故地”。次年正月开始交割。至五月,宋之官、将已完成河南、陕西各州、县的交割,或即将到达应交割地区。这一过程可与此前类似之交割历程相较。北宋末宋、金之间仅仅交割燕属一府六州,自金人入燕至交割燕京,尚历时近半年。金、宋自绍兴七年底和谈开始至九年中交割河南、陕西地,仅仅一年半,其进程并不慢。然而,恰在这段时间,金廷形势大变。主张还地与宋的完颜昌(挞懒)、完颜宗隽、完颜宗磐,于政争中败于对宋强硬的兀朮。挞懒被杀,兀朮主政,力主夺还所割之地。金遂于绍兴十年五月再度入侵河南、陕西。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金兵

对于金人的权诈多变,宋人已习知之。故绍兴七年底交涉还地伊始,宋廷便议论纷纷,以反对议和之意见居多。或以为金人士马物故颇多,宿将死亡略尽,故以和议来款宋师。或以为金人已无力强攻南宋,乃割予残弊之河南,使宋聚物力于河南,而后一举夺之,以此困宋,进而以为金人向“欲钓中原,前以燕蓟为大饵”,“今将举前策,复割中原为一大饵,以钓江南”,即诱“江南”聚兵财于残弊之河南,然后一举并“江南”下之。在“太后”、徽宗“梓宫”与河南皆得归还的重利之前,高宗仍力主和议。但是,当交割过程中金人叛盟之际,宋人并未表现得手足无措。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徽宗

或许群臣的警告并非全然无用,尤其是,前线的武将对于金之变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西路宋师出川接管陕西之前,吴璘提出:“金人反覆难信,惧有他变。今我移军陕右,蜀口空虚,敌若自南山要我陕右军,直捣蜀口,我不战自屈矣。”又称:“今日分兵,当使陕、蜀相接,近兵官贺仔谍知撒离喝密谋曰:‘要入蜀不难,弃陕西不顾,三五岁南兵必来主之,道路吾已熟知,一发取蜀必矣。’敌情如是,万一果然,则我当为伐谋之备。”四川宣抚司采其说,仅以极有限的兵力赴秦州交接,将主力留在阶州、成州一带,持戈以待。故而,最有可能将军力散入广大区域的四川大军,得以保存实力,倚川图秦,在此后年余做出有效的反击。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吴璘

而就河南的情况来看,亦可察知宋廷对于大军被诱至河南消灭的可能性极为警惕。故州、县官先出,尽早完成交割,而大军缓进,务使声气相接。过淮者,声势最盛者仅是刘锜所率八字军三万余人。至于京襄、两淮所驻岳飞、韩世忠、张俊三支大军,直至金人叛盟,未尝北进。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金军

可见,宋廷虽接受和议,但并未忘记徽宗末年得燕京而撤河北之防的严重后果,于交割之际,江淮四川仍布防甚严。金人叛盟之当月,已完成交割的河南、陕西州、县,又纷纷陷落,官吏陷敌甚众,然而在这一表像之后,宋之大军,却未尝有损。若说金廷确以河南、陕西为饵以“钓”江南,那么,这个策略全未成功。宋人受地之后,留下了退还的余地。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岳飞

《金史》记载:金军出兵当月,“河南平”;次月,“陕西平”。此说实在过于张大金之军威。金军迅速“平”定的,不过是宋接管未久,未遣重兵镇守之地。至于南面近淮、近川之地,战事在五、六月间方兴未艾,远未见终止之迹象。在河南,刘锜以二万人重挫金军于顺昌城下,即在六月中旬。六月至七月间,岳飞先后克复蔡州、颍昌府、陈州、郑州,入河南府,胜于郾城。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韩世忠

七月,宋廷诏令诸军班师,中路各军遂弃河南而归。陕西战事持续更久,六月拔扶风、克醴州,绍兴十一年正月克商州,八月复秦、虢州,九月入陇、华州,十月得陕州。惟东路宋军无大收获,再次任由金军攻入淮南,作逐城的争夺。总之,此次宋金之间的炽热战事,从绍兴十年中,延续至十一年底。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张俊

鏖战之时,宋已遣使往金探问消息。金人虽得河南,已遂一半愿望,但两军又在陕西缠战不休,金军并无明显优势。宋人既有主动求和之议,疲惫不堪的金人,也希望终结战事,而通过谈判取回“旧地”。至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使魏良臣带回兀朮同意议和的讯息,同时也带来了金国使节。次年正月,双方再次缔结和议。西路宋军亦逐次由陕西退回四川。

宋金和战,金人权诈多变,终使高宗失去收复故土之心

岳飞大战金兀术

总结

和议确定之时,宋金实际控制线,与天会九年伪齐、宋之控制线几无区别。或许是绍兴十年至十一年之间的防御虽然成功,反攻却告失败,东线一旦渡过淮河,便被击退,西线血战累年之后,所占之地,亦被逐步夺去,中线得不到友军配合,孤军奋进,终须退还。重蹈绍兴四年至六年反攻之覆辙,终使高宗失去了收复故土之信心,以致绍兴十二年所定界线,竟较此前对抗时期长期稳定的控制线更为南退。宋长期保有的唐、邓、泗州,划入金境,又割商、秦大半,“弃和尚、方山二原,以大散关为界”。这条界线,大致维持至金末而少有变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