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保利潤兩端承壓 全球保險業遭遇疫情“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正籠罩世界多國,快速增長的確診人數讓人看不到疫情的拐點,全球經濟也因此遭受重創。金融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其中保險業受傳染病暴發影響與宏觀經濟所受影響基本保持一致。

面對尚在進行中的“世界級疫情防控”,各國保險公司所受疫情影響程度和應對策略也有所差異。一些保險公司自身受影響很大,難為高額醫療費用買單;也有公司因賠付率上漲導致保費減少和利潤下滑。在投資端,股市下跌與利率下行也使險企投資損失風險加大,整體來看全球保險業短期內處境不佳。

承保端陷入醫療賠付掙扎

保險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和經濟補償手段,在此次大規模傳染病事件面前,能否承擔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醫療費用,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據瞭解,在目前疫情較為嚴重的美國,享受僱主購買的醫療保險且沒有併發症的新冠肺炎患者,每人平均醫療費用約為9763美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各州政府和其醫保機構僅提供免費檢測,但不能完全提供免費治療。高昂的醫療費用成為美國防控疫情的一大障礙,而沒有全民醫保也把商業保險推向了醫療費用賠付的前端。

美國白宮在3月10日宣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該國各大健康險公司已同意免除新冠肺炎檢測和治療的所有自付費用,並將治療費用納入所有相關保險產品的責任範圍。不過,英國《金融時報》此後消息稱,美國各州立法者和律師宣稱要通過立法強制保險公司為新冠肺炎相關索賠買單,但保險行業堅稱將其排除在保障範圍外,否則可能使該行業破產。

在英國,也有不少保險公司正在對所有保險條款進行梳理,將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的一切責任排除在外,以降低承保風險。這些公司中,有的對直接或間接與傳染病有關的責任進行全面排除,有的則強化了有關“拒絕訪問”的規定,拒絕保單持有人訪問其營業場所。

為何一些國外保險公司難為疫情醫療費買單?業內人士分析,國外現在正值疫情嚴重擴散期,歐美國家的商業保險覆蓋率和覆蓋人群特別廣,如果承擔醫療費賠付,賠付率會很高,的確容易引發保險公司破產。

反觀我國保險業自疫情發生以來的表現,除醫保“兜底”和財政補助醫藥費外,作為救治費用之補充的商業保險主動承擔起賠付因新冠肺炎導致後遺症、全殘以及身故的責任,並開通新冠肺炎理賠綠色通道,取消諸多賠付限制。根據保險業協會數據,截至3月27日,保險行業抗疫專屬理賠累計155747件,累計賠付金額2.79億元。人身險公司方面累計賠付1.77億元,財產險公司方面累計賠付1.02億元。

全球險企利潤遭嚴重衝擊

當一些保險公司陷入賠付掙扎時,還有另外一些履行保險責任的公司正在經受賠付率的上漲,加之部分保險產品被徹底擱置,全球保險企業2020年的利潤正受到嚴峻考驗。

旅遊保險市場是遭受疫情衝擊較為突出的保險領域,預估損失可能高達293億美元。近日,為研究新冠肺炎對英國旅遊業的影響,度假屋保險公司(Schofields)調查了1500名英國居民今年的旅行計劃。研究數據顯示,今年有20%的遊客對旅行預訂呈觀望態度;36%的遊客直接取消了旅遊計劃打算。

Schofields入境營銷總監菲爾·斯科費爾德(Phil Schofield)說:“新冠肺炎對旅遊業造成極大打擊,許多公司收入和業務都遭遇重大損失。除了擱置出國度假計劃外,隨著疫情在英國各地傳播加速,人們也開始慎重考慮國內旅行。”

其實不僅遊客取消了旅行計劃,很多企業也取消了員工的商旅行程。據全球商旅協會(GBTA)預測,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商旅業月損失近470億美元,全年損失或將達到5600億美元。這無疑又給相關保險產品的售賣“一記重錘”。

在汽車保險領域,美國好事達保險公司和美國家庭保險公司近日宣佈,因新冠疫情期間大多數美國人留在家裡,機動車出行減少、交通事故也隨之大大減少,他們將向其車險客戶返還約8億美元。同中國銀保監會“車險保單保險期限自動延長一個月或適當時間”的政策類似,上述兩家公司表示,因新冠肺炎遇到財務問題的客戶可與公司聯繫,延遲支付保險費,且不會收到罰款。雖然這兩家公司的做法能幫助受疫情限制和失業影響困擾的投保人,也可能會帶動其他公司效仿,但短期的保費收入減少也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全球範圍內已有多家保險公司收回2020年利潤等財務目標。慕尼黑再保險表示,今年一季度,因為一些重大活動的取消和推遲,其財產與傷亡再保險業務因疫情加劇面臨不小的理賠壓力,預計一季度利潤可達上億元,但不會很高。澳大利亞昆士蘭保險集團也決定撤銷其在2019年年報中關於今年財務目標的展望,包括綜合經營比率和淨投資回報等。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財經學者王國進認為,保險業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具有行業特點。一方面,在傳染病暴發期間經濟活動持續減少,經濟增長短暫下行,導致企業和個人收入下降,進而引起保險需求減弱,保費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傳染病疫情大面積暴發後,因治療、死亡等原因會導致理賠支出大幅上升。在收入下降、固定支出必須維持、理賠支出大幅上升的背景下,保險公司的利潤下滑將最終不可避免。

保險資金投資收益受挫

疫情之下,全球資本市場動盪空前,國際投資者對通縮和衰退風險的憂慮加劇,股票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劇烈。為刺激經濟發展,各國政府紛紛調低利率, 啟動量化寬鬆措施。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需要面對的真正“考驗”或許並非賠付風險,而是經濟下滑衰退的風險,換言之就是投資損失的風險。

投資端面臨的巨大損失風險具體體現在保險公司股價下跌。數據顯示,全球大部分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都因股市暴跌而被蒸發。韓國第二大壽險商韓華生命的保險賬面價值僅剩1/10。美國保險公司賬面價值平均跌去1/10,跌幅最大的美國大都會人壽股價和市值遭“腰斬”,美國安森保險股價和市值分別下跌23.04%和19.25%左右。歐洲保險公司賬面價值平均跌去1/5,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法國安盛集團和意大利忠利保險公司股價分別下跌約37.58%、43.02%和38.09%。

保險資管人士分析,一方面,股市大幅下跌會使保險公司權益投資虧損;另一方面,長期利率下行也會降低保險資金淨投資收益水平,進而加大利差損風險。

我國的險資投資同樣面臨考驗。以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情況來看,截至2020年2月底,資金運用餘額為190512.39億元,其中債券佔比為34.85%,股票為7.95%。短期股票下跌其實對我國保險公司投資回報影響不太大,因為畢竟投資比例低。反而是投資比例較大的債券受利率長期走低影響較大,可能導致保險公司的整體利潤水平下降。

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表示,面對低利率環境,全球保險公司普遍有三類解決方案:一是拉長久期或增加非標資產,通過犧牲流動性獲取相對高收益;二是增加權益資產配置,投資現金分紅穩定的上市公司、發達地區的商業物業、優質的基礎設施股權等,通過提升風險偏好,獲取超額收益;三是投資境外資產。不過由於當下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穩定且投資環境相對較好,國內保險資管公司對拓展海外的做法不太急迫。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