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教育的未來模式可能被改寫,家庭教育成為最重要一環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在寒假期间就宣布了“停课不停学”的措施,在2月17日就开通了“国家网络云课堂”,为全国小学一年级乃至高中三年级师生提供了网络点播课程。

即使是遇到部分边远地区无网络或网速慢等情况,相关部门也能立即做出了调整,同时,运用教育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其它多种方式教授相关课程。可以说,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在线学习”的技术环境,已经搭建得比较完善了。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并没有缓解家长和孩子们对于“停课不停学”的崩溃情绪,因为家长和孩子们都早已习惯学校教育大量代劳家庭教育的方式,面对这段突如其来的家庭教育时间,让孩子和家长都无所适从。

疫情,是一场很大的危机,但对于在线教育的建立和成熟,也许是一次契机。至少在这次疫情中,我看到的是家庭教育的普遍匮乏。而在未来教育中,家庭教育或可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决定力量。

在未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可能消失

在教育领域,曾有一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看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由美国联邦前教育部长邓肯提出,他说:计算机对学校教育影响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这是什么意思?邓肯表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三个阶段:

一是工具的变革。这很好理解,就是新媒体技术和电子设备辅助教学,比如上课时使用投影仪和电脑播放PPT;

二是教学模式的变革。不再拘泥于学生去学校上课,在手机上,电脑上也能上课,近年来各大线上教育平台的兴起和火热,也很好地证明,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一阶段;

而关键就在于第三阶段——学校形态的变革。这也是邓肯提出的原因,教育结构还没有变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仍然没有一个很好的平衡。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老师的能力、学校的水平,很少认真关注过合理的学习结构。很多家长难以理解,为什么需要改变?现在的教育结构失衡在哪里?要讲清这些问题,可能还得从学校教育的来源开始。

在学习知识还是少数社会精英享有的特权时,普通人民是得不到获得知识的权利和机会的。而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演进,要求普通劳动力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

要怎样才能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地让所有人都能学习呢?人们想到一个做法,那就是所有需要学习的人汇集到一起,请老师集中教授,学校因此诞生。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说,学校最初的建立,其实是为了工业化进程,相应的弊端就是,它不太考虑个体的发展,考虑的是如何最大效率地让所有人都具备生产所需的基本能力。

它确实能很好地使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都能达到一个基本的发展水平,可这样就意味着,有一些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可能就此泯灭,不利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所以,一定有孩子成为了学校学习的“牺牲品”。统一化教育就是抛弃这一部分孩子的发展,而谋求整体的进步。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还要上兴趣班?无非就是希望,在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能在最大限度里得到成长和发展。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从当前人人上课外班、哪里都可以进行学习的大趋势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的消失,家庭教育的比重加大,将会成为必然。

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

我们的教育思维里有个很大的bug,那就是过分谋求学校的力量。试想一下,在思考孩子的未来发展时,很多家长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我要怎么把孩子塞进更好的学校”?这真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吗?不是的,这只是择校问题而已。

让家长们焦虑的是幼儿园哪一个最好,哪个小学可以升重点中学,初高中哪个升学率更好一些、哪个学校升入名校的几率高。太多的家长都坚定地认为,学校能改变孩子的命运,选好了学校甚至能确保孩子成功。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事实是很残酷的。这样的流水线式教育,使整个教育都像是在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做准备,孩子只有固定的一小部分的能力被开发。哪怕孩子上了一所名校,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稍有不慎没了工作,名校的优势用完了,孩子也没有更多的能力,你就会发现,孩子就没有任何退路可走,连最基础的体面都做不到,更别说成功了。

有家长可能会说,那就不修改呗!一份工作干终生!但据数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一个人一生换工作的平均频度约是16次!也就是说,这样的“一次性教育”都很难满足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法国的一项社会研究成果表明,学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只能起大约15%的作用。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与孩子的教育水平、人生发展,只有一定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哪怕孩子受到不良的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机会得以修正。

研究成果还显示,唯一能和孩子成功成长直接挂钩的,还是家庭。有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依然需要学校,但学校是起辅助作用的。比如,家长完全不懂数学知识,学校可以帮家长教育孩子的数学。家长要上班,不能24小时教育孩子,那么白天的时间,学校就帮助家长带孩子学习各类学科知识。学校的作用就是如此,它并没有家长想象中那么“有用”。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况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学校教育在把孩子送上大学后,就逐渐画上句号。而我们的家庭教育,目标是终生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

学校教育是“取长补短”,家庭教育是“扬长避短”

“语文不好,就要多背多看多写……”“数学不行,多花点时间来刷题……”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总是在讲求“取长补短”。

但是,从规划孩子的一生来说,我们要做到的,其实是“扬长避短”。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取长补短”是让所有的孩子变成一样的人,“扬长避短”是让孩子变成与众不同的人。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在孩子的每一段成长过程中,发现孩子短板的同时,也要去寻找孩子的长处。

这需要家长的观察和引导,通常来说,3到8岁比较容易发现孩子的艺术和体育天赋。家长们可以在这个年龄段多带孩子去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不合适就算了,比如孩子身体特硬就不要强求学舞蹈了,有点天赋的项目就可以选择长期投入学习,比如孩子音准好声音亮,可以试试唱歌,这样孩子学得好,也有动力。

还有些规律可以观察,比如,数学相对差的孩子,往往在艺术方面能力更好,这些都是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长处的方式。

学校教育是教孩子基础知识,而家庭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就像为孩子装配上属于自己的发动机。通过家庭教育,一边认清弱势,一边明晰自己的优势和人生目标,就像边安刹车边装发动机,让自己的未来又快又稳。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到底哪个更重要,不妨看一看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试想一下,你现在运用的大部分知识,有多少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又有多少是学校里学会的?身边有多少人纯粹是因为上了一个好大学而成功的?

无可置疑,好大学是一块进入社会的很好的垫脚石,但也仅此而已。即使从名校走出,平平无奇甚至生活惨淡的人,大有人在。

疫情之后,教育的未来模式可能被改写,家庭教育成为最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能掌控好自己人生的人,必然各有优势,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持久的恒动力,即使他们离开了学校,也始终愿意去接受和学习新的事物。因为他们已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为自己装配了一个热爱学习的“永动机”。

我也衷心希望,在“停课不停学”之后,每位家长都能重视起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之路上,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