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北方的村落往往是粗犷雄浑的,砖、土、石通常是北方村落基本的色调,甚至街道两边连绿树鲜花都比较少。这也是我童年关于故乡村庄的记忆。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村口大树下竹泉村的荣誉牌

这一次我驱车400公里,来到沂蒙山的腹地,诸葛亮的故乡,山东临沂沂南县。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心目中那个曾经是贫穷落后代名词的山东西部山区,竟然隐藏着这样一处幽雅的村庄,既有着北方的粗犷,又有着江南的灵秀,宛如世外桃源一般。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国家4A级景区……还没进村,便被门口大树下那一堆牌匾“亮瞎”了眼睛。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这个村庄叫竹泉村,是一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它不像我走过的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近些年建设起来的,这里的婉约之美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代代相传,似乎是浸透到了骨子里。据说村口牌坊上“竹泉村”这个村名,竟是来自于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手笔,这让我对这个小山村的历史不禁充满了好奇。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步入村庄,满目翠竹,流水潺潺。进村第一眼,村名里的竹和泉便都有了最简单的诠释。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有泉才有村。

竹泉村原名泉上村,始建于明末清初。那时候村子中心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山体,被村民尊为龙石。龙石南端是一块巨石,巨石下有一眼清泉,泉水汩汩而出,从来都不曾干涸。有了泉水就有了生存的命脉。于是开始有人依龙石造房而居,并沿着龙石向南发展,渐渐形成了一座V字形的村庄,并有了今天的规模。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竹泉村的泉眼

时光荏苒。如今这个竹泉人的生命之泉虽然换了容颜,却依旧汩汩喷涌着,依旧是这个小山村的中心和焦点。这里现在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广场,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泉眼置于水池之中,并为游客准备了一个长长的竹瓢,取一瓢饮,据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竹泉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竹泉喷泉

几百年来,这甘冽的清泉,是全村人饮用水的来源,泉水中富含钾钠钙镁锌硒等微量元素,是真正的天然矿泉水,滋养了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竹泉人,也让这一方土地保持湿润,促进了竹子的生长。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泉水从道路中间流过

那一天我到竹泉村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整个村子陷入了朦朦胧胧之中,被雨水打湿的翠竹显得更加葱翠碧绿。而脚下的石板路,夹杂着泥土的砖红色,伴着路中央、或者路两边潺潺流淌的溪水,既接了地气,又如行走画里,给人一种“天、地、人”合一的畅快淋漓之感,也让竹林掩映下的古村更是充满了古香古色的韵味。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狭窄的小路也种上了毛竹

漫步竹下,禁不住浮想联翩。

竹泉村的人是有多么爱竹啊!从前在别的村子里也曾见过竹林,可那都是星星点点的,而这里,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即使房屋间狭窄的过道都种上了竹子,层层叠叠,枝叶相连,遮天蔽日,处处都是绿意盎然的竹林隧道,有一种竹深不知处的感觉。行走其中,凉爽无比。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竹林中的木栈道

说起爱竹,世间皆知郑板桥。然而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竟然与毕生酷爱翠竹的郑板桥有着两次的缘分。

据说1748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出巡山东,时任潍县(潍坊)县令的郑板桥以书画使的身份去泰山协助筹备皇帝登山仪式时路过竹泉村,匆匆而过。5年后郑板桥弃官返回扬州途中再次经过这里,此时无官一身轻的郑板桥便多住了些日子,并应族人之请为竹泉村题写了村名,留下一段佳话。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驸马府大门,现为乡村记忆博物馆

在驸马府兼村博物馆,我还看到另一段佳话,竹泉村的名字居然是乾隆所赐!原来乾隆十六年下江南时路过沂州,听说泉上村是个有竹林有泉水的世外桃源,便微服私访,见这里果然竹林茂密,泉水旺盛,就提笔写下了“竹泉”二字。后来百姓得知是皇帝私访后,兴奋不已,这可是皇帝的墨宝啊,便恭恭敬敬地刻成石碑立于泉边,并将村子的名字改为竹泉村。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驸马府

传说真真假假,无从考究,但驸马府却是真实存在的,据说重建时房基还在。

这个驸马是明末青州衡王的女婿,竹泉村人,因故乡环境清幽,便在此建了别墅,自名“静庐”,与郡主返乡休闲时居住。与村民们的石头茅屋相比,这座三进院木质房屋算是豪华建筑了。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内有山东民俗布艺展示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古老的石磨

即使再具江南风情,这里依旧是山东农村,虽然我的故乡都是砖房,但是这里依然有着山东农村共有的许多元素。徜徉其中,于我,处处充满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贴着对联的木门,木门内的一方庭院,压水井,古老的磨碾,一个轱辘的手推车……,埋藏在童年记忆里的那些旧物件仿佛穿过岁月的长河重又回到现实里,而那个低矮的房檐下,我似乎看到了姥姥矮小的身影正扶门而立,禁不住有泪盈于眼眶。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石砌的茅草房

这也许就是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它们就像一座座活的化石,是今天很多人的回忆,也是未来很多人回望的历史和过去。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经过一座庙宇,看到庙门前是浓密的竹林,整个庙宇掩映于竹林深处,竹竿上挂满了红色的福幡,虽然由于信仰的原因我不怎么走进庙宇(所以也记不得这座庙的名字了),但这个小小的村庄还是令我感觉十分神奇,这里不光有明朝王府驸马的府邸,官拜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别墅,还有关帝庙、财神庙、奶奶庙等大大小小几座庙宇,这在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不足600人的偏僻小山村,还是不多见的。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石砌茅屋

令我感到神奇的还有那些用石头砌成的围墙和茅草屋。这是沂蒙农村典型的房屋建筑形式。这些茅草屋都是用大大小小、规格形状不一的各种石块叠压在一起,不使用泥浆、石灰、水泥等任何粘合剂,只依靠石块的相互挤压作用,一座石墙便垒就起来,房顶敷上茅草,一座石砌茅舍就盖成了,虽然看着简陋、矮小、粗糙,却冬暖夏凉,十分坚固耐用,上百年屹立不倒。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民俗婚嫁展示

这样的石头茅屋、院落,遍布村庄的大小街巷、各个角落,穿行其中,犹如穿越回那些旧时光里,自己仿佛变成了身穿对襟红袄的沂蒙媳妇,坐在炕上一边衲着鞋底,一边哼着沂蒙小调。那些原本艰苦的时光,鲜活地变成了田园野趣。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秀水街

其实刚进村的时候会经过一条秀水街,沿街商铺林立,既有煎饼房等原始作坊,也有沂蒙炒鸡、瓦罐鸡等风味美食,琳琅满目,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小吃,只是因为疫情有些店铺没有营业。这座古村落改造成景区以后,还开辟了滑板、漂流、拓展、民宿等项目,休闲度假娱乐一应俱全。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磨盘路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到处可见的石墙

然而酷爱古迹的我却喜欢踩着旧磨盘或者碎石铺就的湿漉漉的小路,闻着哗啦啦的溪水声,穿梭在竹林和茅屋间,寻找高家胡同、攀龙巷、驸马巷、凤食巷、三拐巷、竹弓街等古街小巷,绕着古磨盘转圈圈,听老水井嘎吱嘎吱的摇撸声,或者一次次推开毛竹掩映下似乎就要散架的破院门,在旧石屋前驻足,在低矮的院落里徘徊。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翠竹掩映下的院门

有人说,这个竹泉村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它像一幅行走的年画,让老年人又回到了儿童时代,让青少年见到了真实的历史,让他乡的游客领略到了异域风情。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而于我,竹泉村这座以竹林、泉水、石墙茅屋构成的古村落,圆了我在北方难得一见的桃源梦,既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又让我看到了沂蒙山区曾经的过去,也领略了电影里见过的沂蒙风情,以至于离开以后,仍会常常想起那扑面而来的悠悠古韵和古朴的浪漫气息。

山东这座小山村,乾隆亲临赐名,郑板桥题写村名,被誉北方桃花源

我是爱旅行的@万水千山走遍Lily,用心记录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交流,让我们一起看世界吧!

感谢您的评论、转发和点赞!

#家乡好风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