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小朋友不敢和其他人打交道怎么办呢?

七妈谈家庭教育


任何一种恐惧都不是没有理由的,我们首先要承认和接纳孩子的恐惧,不要否定和盲目的鼓励孩子大胆。

然后,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然后尝试去理解孩子。五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和大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候无法很好的组织自己的想法和语言,不能系统和很有逻辑的表达,一次两次可能也表达不清楚,我们要善于收集孩子点滴表达中透露的信息,有足够的耐心鼓励孩子全部表达完毕之后,再思考解决办法。

一旦孩子表达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例如担心受欺负,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担心被抢玩具等等,都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于可以解决的同伴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解决办法,鼓励孩子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耐心也是不可少的。

还有一部分恐惧就是不喜欢,不接受,不愿意,那我们也要接纳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一定去改变。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相信孩子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所转变的。


空行母1016


首先,鼓励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交换玩具

这可以慢慢引导宝宝体验与小朋友相处和交往的过程。当他感受到与小伙伴玩耍带来的快乐之后,会变得越来越渴望与其他小朋友互动。



其次,父母检讨有没有打击孩子交往兴趣的事情

1、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大声训斥宝宝:“你怎么打人,赶紧给小朋友道歉!”这样做,宝宝往往会被吓住,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心理容易留下阴影,惧怕与小伙伴交往。其实,有些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不是恶意的,而是一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探索,爸爸妈妈要区别对待。


2、经常笑话宝宝,让宝宝变得消极

当宝宝在与大人交往,说出忍俊不禁的童言稚语时,大人却会哄堂大笑。比如宝宝说:“我要与妈妈结婚。”大人听完后会大笑,还会说:“宝宝,羞羞!”这样做,宝宝会被弄得不知所措,失去了交往的积极性,变得谨慎小心。


3、要求太高,严苛对待来访的小伙伴

有的家庭特别爱干净,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当小伙伴来玩耍时,难免会弄脏,还会把家里弄乱。大人就不高兴了,会指责小伙伴,这样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影响了友谊,小伙伴下次就不会来玩了。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到你。

恳请大家关注,谢谢!


龙凤胎爸爸聊育儿


5岁的小朋友是不敢和其他人打招呼,还是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喜欢一个人玩。这是两回事。

小孩不敢和其他人打交道应该是性格内向,好在孩子还小,还有机会改变。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创造适合的环境,帮助孩子成长、转变。

1、营造和睦的氛围

家长们要为内向的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

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同父母交流、也就容易形成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

2、多与同龄人交往

小孩自己不敢和其他人打交道,那么爸爸妈妈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多到同龄小朋友家做

客,或者邀请他们来家里陪孩子玩,当孩子尝到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3、保护孩子自尊

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心他们的行为,鼓励孩子多发言,切勿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剥夺孩子发言的权利。父母还要有意地培养孩子应对困境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不要因为孩子胆小、内向就指责孩子,更不要在人多的场合批评孩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自卑胆小。5岁的小朋友是非常敏感的,大人说的话无形中都会伤害到孩子,打击孩子的信心,所以我们大人一定要注意言行。

4、主动与孩子交流

性格内问的孩子一般都是少发言,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

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来与小伙伴进行沟通交流。


5、多参加户外活动

多去公园游玩,游乐场玩。晚饭过后可以去广场散步,那里的人多,但是大家都互不认识,这时我们可以告诉他没事儿,去和大家一起玩吧,爸爸妈妈就在你旁边。给给孩子鼓励,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开朗。

6、多参加集体活动

一般的集体活动,参加的人很多,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也能受到锻炼。在活动中,和大家打交道,学习怎么和小朋友相处怎么和小朋友沟通,时间长了,小朋友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7、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的独立性表现出了孩子内心对自己和世界关系的理解,越自信并且越能够适应外界社会的孩

子,越发容易产生强烈的独立性。多让孩子去自己决定自己的穿扮、菜谱、房间的布置、周末的游戏等等。

针对内向、胆子小、不敢和其他人打交道的小朋友父母可以参考上面的方法来教孩子。如果是孩子本身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玩,也不用勉强。有的小孩就是特别聪明,喜欢一个人玩一个人思考。


最后,提酲爸爸妈妈们,内向孩子性格的纠正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要期望一蹴而就。内向性格

不是自闭症,本身无害,父母有足够耐心和细心去纠正,相信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