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最後是怎麼死的?

少奴行來不是春


你好我是江湖百曉生,很高興為您解答!

說起明末大將,怎麼也不能少了當時的天下兵馬總督盧象昇,他生於公元1600年,明代常州宜興人,22歲就中了天啟二年進士,盧象昇因治軍嚴刻,撫循有方,無論是鎮壓起義軍還是抗擊清軍,功績都不容忽視。

後來,崇禎主張與滿清議和,而他主張抵抗滿清,在陳明抗清大義時得罪了宦官高起潛,兵部尚書楊嗣昌等主和派,被架空權利,以致地方竟然不給他增派軍餉,各地將領也不聽他號令,收下只有士卒5千人,且缺乏糧草,後在河北鉅鹿身陷數萬清兵包圍,他臨危不懼,激戰三日,壯烈戰死。深陷圍困時,高起潛的軍隊距他不足五十里,盧象昇派手下去求救,但高起潛對此卻置之不理,盧象昇知事不免,軍中大哭,並勉勵將士與清軍決一死戰!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盧象昇死後,萬軍齊哀,三郡百姓批孝送行,痛哭不止!死時38歲,沒有兒子。



每天學一個知識點


盧象升,字建鬥,號九臺,明末抗清大臣,生於公元1600年,卒於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興人。象升雖然不是出自世代書香門第之家,也不是名門望族,但他的家庭也還是可以算作文人之家的。他的祖父是知縣,父親也是秀才,都是讀書人,這對盧象升的教育很有幫助。象昇小的時候就潛心研讀經史,又喜好騎射,因此兩者都用心學習,盧象升可以說文武雙全。

公元1622年,盧象升中天啟二年進士,後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遷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禎二年募兵保衛京師,鎮壓農民起義。因為軍功,累遷右參政兼副使,崇禎四年又升按察使。七年憑藉軍功遷任僉都御史,撫治鄖陽。次年升任巡撫,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五省軍務。崇禎十年,任兵部左侍郎銜,為各鎮援兵總督。

後來,崇禎主張與滿清議和,而他主張抵抗滿清,在陳明抗清大義時得罪了宦官高起潛、兵部尚書楊嗣昌等主和派。被架空權利,雖名為督天下兵,實轄兵員尚不及兩萬。楊嗣昌等人,多方牽制,以致地方竟不給盧象升增派軍餉,各地軍隊首領,也紛紛找藉口脫離他的麾下。這個時候的盧象升,實際手中已經沒有什麼權利了,只有兩員大將可聽其調遣。崇禎帝不久又聽信讒言將其去職,以侍郎視事,手下僅有疲卒五千,乏食空腹,哀呼莫應。後在河北鉅鹿身陷數萬清兵之圍,臨危不懼,激戰三日,壯烈戰死。盧象升的死是三方造成的,崇禎帝的偏聽偏信,任由楊嗣昌等人架空大將手下權利。楊嗣昌主張議和,就處處針對構陷盧象升,最後使得盧象升空擔了總督軍的名頭,卻沒有相應的權利,以致深陷困境之中,竟調不動其他人手下的兵力,落得戰死的下場。閹黨高起潛更為可惡,為了手中權利,與人禍害誣陷盧象升不說,還見死不救,致使一代大將以及手下英勇男兒皆一一戰死沙場。

盧象升不管是治世還是領軍都很有才華,是真正的文武雙全。他盡忠君主,心繫天下,誓死抗擊外族,是一代英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體恤下屬,關懷百姓,沒有將自己擺在高處,而是親軍親民。

盧象升英年早逝,死時才38歲。


文博山東


盧象升為明末抗清名將。他文士出身,22歲中進士後,文武雙修,武藝高強,累敗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義軍。升任兵部尚書後,力主抗清,守護京城連戰連勝。因遭宦官高起潛陷害被降職。

1637年8月,清兵大舉入侵,崇禎第三次賜一具尚方劍“督天下援兵。”1639年1月,盧象升在鉅鹿賈莊被清兵包圍,統率數萬關寧鐵騎的高起潛坐視不救。盧象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他拒絕部下突圍建議,與敵肉搏,親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後,壯烈殉國。死後,人們發現其遺體鎧甲下還穿著為父守喪的孝服。

《明史》稱讚其為“不世之才”,是“忠義激發,危不顧身”的忠臣良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