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皇帝普遍短命?

~初~


皇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權力巨大,江山美人一人獨享,作為天下最尊貴的人,卻是最不幸的一群人。

雖然歷史上有不少長壽皇帝。諸如乾隆皇帝,曾自詡為“十全老人”,但皇帝的普遍壽命偏低又是為何呢?

首先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日夜操勞,壓力巨大。皇帝的位置不是每個人都能坐上去的,中央集權制使得所有事情需要皇帝過目,面對全國事無鉅細的政務,沒有退路,加班加點在所難免,歷史上最勤勞雍正帝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長期勞累就是鐵打的身體也會累死,雖然享受極高的政治權力,同樣也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

不良的生活習慣影響皇帝壽命,大量飲酒,酒中的乙醇等有害物質迅速聚集於體內,抑制中樞系統,導致呼吸衰竭;皇帝身邊美女如雲,後宮佳麗三千,雨露均霑直接的結果是帝王身體被掏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皇帝養尊處優,物質條件條件優越,帝王容易體型肥胖,罹患心腦血管疾病。

追求長壽的皇帝寄希望于丹藥,殊不知是藥三分毒,而這些丹藥中常有危害身體的成分,不一定能達到長壽的效果,不治病反致命。

皇帝是人人羨慕的職業,面對皇位之爭總有人總想取而代之,這也使皇帝成為最易被謀殺的對象,非正常死亡的皇帝自然不在少數。


笑看古今趣味歷史


第一:古代的醫術不發達。中醫見效慢,主要以調理為主,讓你自己身體健康,抵抗疾病。而且古代沒有體檢,很多病發現的太晚了。

第二:縱慾過度。古代的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每天都縱慾在不同的女人身上,身體被掏空。

第三:身心疲憊。每天要處理很多國家大事,還要防著別的爭權奪利,如果控制大臣,為民造福。白天累一天 ,晚上還得寵幸妃子,能好嗎?

第四:有些皇帝太想長生了,胡亂吃藥吃死了。水銀那是人的東西嗎?他們還天天煉丹吃,不死才怪。


諸子百家說


當然不是都很短命!比如,超過八十歲的皇帝有:清高宗弘曆,八十九歲。梁武帝蕭衍,八十五歲。宋高宗趙構,八十二歲。吳越王錢繆,八十一歲。

那麼,為什麼人們都會誤以為皇帝都短命呢?

這是因為確實有一些皇帝早早地就死去了,雖然民間也有許多幼年夭折,青壯年早殤的現象,但貴為皇帝,人們往往以為這種現象不該發生,因為他們有最好的飲食服務和最頂級的醫療服務。

其實不然!

縱觀古代帝王,自秦始皇至溥儀,大概計六百左右。據統計,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三十九歲多一點。十九世紀前的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三十五歲。這樣對比,皇帝的壽命還是稍高於平民的。而這些皇帝中,非正常死亡佔將近四成,也就是二百多位。所以結合起來算一下,還是皇帝的壽命高於百姓許多。

其實,古代皇帝的壽命應該比四十歲高一些,甚至應該高很多才符合他們的待遇,可為什麼卻未能如願呢?

一,是非正常死亡人數太多,給正常死亡的皇帝拉分了。

不要以為皇帝就能高枕無憂,事實上皇帝在王權至上的封建時代,是最高危的職業。我前面說非正常死亡佔四成,這些非正常死亡的小皇帝大多是被殺或被逼自盡。比如漢平帝劉珩,南宋恭帝、端宗、少帝,死時都還是幼童。南齊蕭寶卷、蕭寶融兩位皇帝被殺時都不到二十歲。

二,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

雖然御醫是國家的最高醫療機構,但受時代侷限,還是不能保證皇帝百病不侵、得病後藥到病除。只能是得了普遍感冒發燒、傷風頭疼之類疾病得到的治療比平民更好一些,遇到絕症與民無異。

三,皇帝們三宮六院,嬪妃如花,自然比較忙於應付這些銷魂箭和刮骨刀。更何況,皇帝本身還承擔著比平民重許多的傳宗接代義務,早早就要去履行。比如形象比較好的漢代文帝、景帝,都是十三四歲就生了孩子,景帝比父親文帝小十四歲,景帝十三又生了兒子。可以想象,身子骨還沒長成便夜夜同房,所以他們三四十歲即快速衰老死亡了。

還有更多則是一旦做了皇帝,夜夜笙簫,更更不掇。比如漢成帝劉驁,明光宗朱常洛等。劉驁與飛燕姐妹等形影不離,不久形如枯槁。朱常洛夜幸數女,連日不休,結果當了二十多天皇帝便死去了。

四,不懂科學,求仙問道以求長壽,結果命喪藥石。古代皇帝人稱萬歲,當然希望長命萬歲。於是藉助各種條件,信奉巫醫道士,以求自己萬年。可是,他們不知道,道家的藥石裡幾乎都含重金屬或者砷等有毒元素,短期服用精神煥發,久之則皮膚僵硬脆弱,內臟機能衰竭,最終不治。我們熟悉的秦始皇,李世民,雍正都喪命於此。

五,死於精神長期緊張和疲勞。

古代皇帝凡心繫家國大事者,平日要比常人忙得多。邊患、民變、自然災害、官員任免,還有時刻懸在頭頂上的利劍——那些想取代他寶座的重臣、兄弟,甚至親生兒子。(被親生兒子所殺的皇帝不下十幾人)長期在這種高度緊張的狀態裡生存,縱九五之尊也凡夫肉體,疾病自然也就更容易近身。

所以,千萬不要再羨慕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