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德”“智”“体”“美”,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呢?你怎么看?

撕裂的风


我国现在的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五育”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文简笔画


很多年前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我咱们学校里的是“德”“智”

“体”“美”,就是让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茁壮成长的一个有用的合格人才。德就是要有好的道德品质,学校老师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学生必须学习好做人的正确原则,做到心胸开阔,不为一点点小事情而斤斤计较,与周围的人和事和谐相处,和睦共存,成为家庭社会国家合格的一份子。

智可以有好多的理解,发展智力,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展现人的智慧等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国家学校提供的优质平上,宽阔明静的教室里,老师苦口婆心的辛勤教育,学生们努力的刻苦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体可以很好的理解,那就是身体健康,体力充足,身体力行,做什么事情都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的把学习做好。需要家庭学校学生积极配合,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美也很容易理解,社会发展了,各方面的需求多了,为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追求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诚信壹佳


我上学那会,从村办小学,到镇上初中,到县城重点高中,学校外墙刷字、教室装饰布置,基本都能看到“五讲四美三热爱”、“德智体美劳”(应该要多加一个“劳”)等经典宣布口号标语。这与我们当下全国倡导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小到个人,大到集体,是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综合素养发展目标,通过这些五育标语化的宣传教育,督促、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正向全面发展。

五育号召起源

追溯根源,早在1957年,毛主席首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党中央进一步发展总结,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指导学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育内容规范

关于“德智体美劳”的定义,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有全面的阐述,能按照其中的讲法去做到,就称得上是“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

德-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孝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

智-智育:开动脑筋,灵活思辨,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成绩好。

体-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健康向上。

美-美育:讲究卫生,仪容整洁,善于发现生活美感,欣赏美,创造美。

劳-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各种社会劳动

五育内容解读

“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的,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做到“德”很简单,从一些身边小事做起就可以了,比如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等。

“智”的成熟就要靠日常激化思维及训练实践,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后天的努力勤奋,就我们倡导的首先要开动脑筋,辩证性思维,灵活掌握学习方法,日积月累,才能学有所成。

“体”的体现不能只停留在学校体育课的层面上,平时在家的锻炼就很重要,现在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光靠学校体育课安排锻炼是有限的,家长尤其要重视锻炼孩子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三天两头头痛脑热的咋去认真学习,身体不行其他一切都是白谈。

“美”不能只理解成“美术画画”,而是要“美育”,培养美感,不但要外在形象美,更要内心情操美,不能只懂绘画技法琴棋书画,更要用心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内外兼修。

“劳”是一种劳动技能,我认为更应该是“义务劳动”,能锻炼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生活上有独立能力了,学习上才能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五育在港澳学校不同的解读实践

“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可以是每一个学生的追求,但现实情况大家都懂的,每个学生都存在客观个体差异,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条件提供长足的支撑的。

而正是后期新增的“美劳”,我们内地与港澳学校解读是不同的。在我这几年陪读儿子参与香港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发现他们倡导的五育还是有差异——“德、智、体、群、美”!

他们认为“劳”是一个人天生就应该具备的劳动技能,不应该再去强化,这点其实与我们内地说的“义务劳动”理念是一致的。

而“群”更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在鼓励每个学生做好自己的同时,应该要学会关心他人,学校也注重增加让学生接触和认识社会各阶层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才是“美”,“美”是一种建立在物化基础上的更高内心追求,有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去持续发展个人兴趣,但用我们的话说只有经济条件好了,才能更有时间去追求内心享受,搞美学艺术创作的也不是普罗大众受能承担得起的。

大家怎么看带两地不同的五育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