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毛毛虫的黑色果子,你知道吗,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桑葚(sāng shèn),又名马桑,桑椹子、桑蔗、桑果、乌椹等,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大多为红紫色或黑色椭圆型聚花果,长约1~2.5cm,汁浓似蜜,甜酸清香,营养成分丰富。经科学鉴定鲜果中含有大量游离酸和16种氨基酸,此外还含有人体缺少的锌、铁、钙、锰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丁二酸果胶、纤维素等,因而和沙棘、悬钩子等一起被誉为“第三代水果”。被国家卫生部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同源”农产品之一,桑葚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来泡酒。具体成熟时间各地不一样,南方早一点,北方稍迟一点。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但是,在食用是,手和牙齿都会短时间变黑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样的感触。

外形特征

桑葚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2-3cm,直径1.2-1.8cm。初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3-5月,果期5-6月。桑桑葚也会出现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比较少见的颜色成熟后呈乳白色),有短果序梗。小核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 枚。气味微酸而甜。

生长习性

桑葚树高一般为2~15 m,叶柄长约为1.0~2.5 cm,叶片呈宽卵形或卵形。桑葚树为雌雄异株,其花为单性,桑葚果为核果,是一种聚花果,果实密集,呈长圆形或卵圆形。桑葚果初熟时为绿色,长度约为1.0~2.5 cm,成熟后为红色或黑紫色。桑葚树在我国南北广泛分布,南方花期为1-3月,北方花期为3-5月,南方果期为3-4月,北方果期为5-6月。桑葚是桑葚树的果实,大多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生长。桑葚在12 °C左右开始萌芽,由小核果集合而成,直径为0.5~1.0 cm,长1.5~2.0 cm。桑葚呈暗紫色、棕红色或黄棕色,也有少量呈乳白色,并具有短果梗。桑葚的味道甜而微酸。

栽培技术

桑葚树一般选择在排水系统好、地面平整、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地方种植桑葚。选择沙土壤,并对苗圃深耕15~30 cm,苗圃地底肥选择尿素或复合肥。适宜的种植温度为28~30 °C,10月中旬-11月中旬、4-6月上旬为生根时间。桑葚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耐瘠薄、耐旱不耐涝的特点,常用的繁育方法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种子繁殖。

1、压条

从母株上压下枝条,将枝条的树皮划破并埋进土里,将枝端露出土外。当该枝条成活生根之后再将其割断。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定植,在早春将母株埋在沟中,并压实。开穴行株距为2.0 m×0.4 m[5]。

2、嫁接

嫁接是在一株桑树的根或枝干上接上另一株桑树的芽或枝条,使其成为一株新的植株。嫁接的主要方式有根接、枝接和芽接。温度对嫁接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期嫁接,一般为20~25 °C,不要在大风情况下和雨季嫁接[5]。

3、种子繁殖

将成熟的桑葚洗净,去掉果肉,就可得到种子。桑葚种子可以秋播、夏播或春播,新种子可以秋播或夏播。要先用50 °C的温水浸种,并对种子进行至少12 h的浸泡和催芽,当种皮破裂后,即可播种[5]。

营养价值

桑葚的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糖分、粗蛋白、灰分、粗纤维、游离酸、可溶性无氮物等,此外,桑葚中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多糖、丰富的维生素、红色素及人体缺乏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的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有一定的药理学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