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道德经应是一篇完整的长文

首先道德经据说是老子路过函谷关,在函谷关待了三天而成书,如果是三天内成书,则书必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但是目前的版本不合逻辑,此外道德经第二十章里谈的都是众人如何,我独如何,明显有自彰的嫌疑,与老子提倡的不自是故彰,功成身退天之道的理念不合。而这一章帛本道德经也有,故应有他的意义。再次,道德经成书于战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众所周知焚诗坑儒事件本叫焚诗书坑术士,起因是修道的术士欺骗秦始皇,这一次包括论语在内的许多典籍都被毁绝了,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把道德经保存下来,用打破原来的次序重新排序,再换个名字,改头换面,前后不搭这种方式来瞒天过海是最好的方法了。而这些从帛本至今没有太大部分的改变以及道德经的内容中是可以得到印证的。另外,当读道德经50遍以后能恍惚感受到若有若无的联系,而如果不拘泥章节的限制,又可以连缀成章。最好道德经第十五章和第二十章两章放在一起似乎讲述了一个道德经被保护下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