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的设问,布疑阵,立障碍,就能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处于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引动学生探究,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这一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动机。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创设质疑情境

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刘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朋友。”(出示两个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我接着问:“他们在争论什么呀?”(课件动态演示: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锐角三角形很不服气地说:“不对,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他的两个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应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学生就会说:“他们在争论谁的内角和大。”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这样通过动画的形式导入可以激趣诱思,而且学生很自然想到什么事三角形的内角和。我再追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啊?”(这是学生会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再揭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紧接着就问:“那你能帮他们比较一下到底谁的内角和要大呀?”学生会齐声说:“能。”之后学生就开始思考,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比较。通过让学生去解决到底谁的内角和要大的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二、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走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1.创设的生活情境要有亲和力

例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没有按照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去教,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教师节那天,小明送给老师一个长方体形插笔筒(出示给学生看)当时他用了好多漂亮的包装纸,问学生:“你们知道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吗?”像这种实例,对学生而言,有着强烈的亲和力,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抽象的学习计算,图形等知识,而是源于生活的学科,使他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创设的生活情境要有时代性

生活情境也当注意时代性。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感。不能还停留在老一辈的那个时代。如诸如今天盈利5元,第二天亏损10元的情境引进负数,就很难真正地吸引今天的孩子了。如果换成“聪聪打网络游戏,第一天打了4局,赢了24分,第二天打了6局,输了36分,两天共得几分?”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印象会更深刻。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三、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轻松的学数学

由于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它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上,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具有明显的快乐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教学情境,往往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快乐教学因素。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1.抽象问题具体化

数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抽象的知识不仅学生难以理解,而且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而且对这一转化过程感兴趣。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大小与所在边的长度无关难以理解。这一问题的转化,要求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发现角的大小与所在边的长度无关。因此,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枯燥问题趣味化

枯燥的数学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实现枯燥问题趣味化的转变将变得尤为重要。就小学生而言,教科书上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根本无法和连环画,动画故事相比。例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能让学生用实物和学具操作的,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的机会,凡是能用儿歌给学生概括总结的教学规律,教师就尽力为学生编写他们喜欢的儿歌,凡是教材内容适合用故事童话串起来讲解的,教师就尽力把孩子带入欢乐的数学童话、故事中去。但是,所有的趣味化设计,都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使其为教学服务。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在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课的导入都必须要有一个“情境的创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