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鄉文化遺產——珙石雕

僰鄉文化遺產

珙石雕

珙石,又名“墨玉”,是四川宜賓珙縣獨有的地方特產。珙石屬於海相沉積岩中的變質岩,常夾生在有石灰岩的泥土中,大都分佈於珙縣洛浦河流域。其色黑澤明亮,質純而細潤,硬度較軟,用手觸摸有冰涼之感,屬於一種藏量不多的稀有玉石,是制硯、制印和雕刻工藝品的絕佳材料。因其誕生的珙石雕刻,是流傳於珙縣的一種民間手工雕刻藝術,也是珙縣地區的一種獨特的手工技藝,它是古僰文化、巴蜀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

珙石雕材料及雕刻工具(珙縣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製作珙石雕,第一步是採石。珙石的形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環境。珙石在珙縣鄉間常見,一般呈灰黑、墨黑以及漆黑等色澤。撿起一塊珙石,以小刀輕刮,石面油亮光滑且材質偏軟的就是上品。

選好珙石後,第二步工序就是泡洗。通過刨洗,除去珙石上的汙漬、泥漿,觀察截面有無雜質。

珙石雕作品(珙縣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泡洗後就進入第三步工序相石。每一塊珙石的天然造型都不同,根據石坯的原型特點展開構思,因材施藝,依色取俏,千刀細琢,形成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的獨特風格。

從製作手法上,珙石雕主要分為方雕、鏤雕、淺浮雕、深浮雕、圓雕、線刻等,其中圓雕的難度最大。幾種手法或單獨運用,或綜合運用,形成或粗放大氣,或細膩精巧的藝術特色。雕刻用的工具有各種型號的銼刀、鋸子、鑽子等30多種,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熟練掌握使用這些工具的技巧,把握好下刀的力度。

珙石雕作品(珙縣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雕刻製作流程分為開坯、粗雕、細刻,先用機器打好毛胚,再以手工精雕細琢。雕刻完成後的珙石雕還需經過拋光潤色,用細軟的綢布反覆打磨,使其表面光澤潤滑。拋光潤色會讓珙石更有光澤,更顯出整體的通透。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答道州薛傳郎論與書》中寫道:“辱貺之喜,傳諭珙壁”。可以推斷,珙雕這一獨特而珍貴的民間雕刻工藝生產至今,至少已有1500餘年,它是古僰文化、巴蜀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2006年9月,珙石雕被宜賓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宜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3月,珙石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珙石雕作品(珙縣地方誌辦公室 供圖)

珙石雕,以其獨有的自然美、石性美、意韻美,猶如一朵盛開的黑牡丹,綻放在傳奇珙縣的大地上,成為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