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令你最触动的电影是什么?

Gina爱追剧


我觉得最让我有所触动的电影是2001年上映的——《我是山姆》。

观影过程几度猛虎落泪,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记得豆瓣之前20多万人评分,排名一直高居不下。

故事的大概内容讲的是:

智力低下的山姆与流浪女诞下一名女婴,流浪女趁着山姆走神,撇下父女搭车逃跑,留下智力水平只有七岁的山姆独自抚养嗷嗷待哺的亲生儿露西。

然而对于山姆来讲,抚养婴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手足无措的他经常出错和忘记喂奶时间,在通过电视的各种学习和邻居朋友们的帮忙下,露西还算顺利地一天天长大。

和别的小朋友一样,露西的成长也伴随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

起初山姆还能回答,直到问的问题超过了七岁智力水平,山姆除了一句句对不起,没有别的办法。

开始懂事的露西发觉自己父亲可能和别人不一样,却还是细心地安慰自己的父亲:”没关系,爸爸,没关系。不要难过,我是幸运的,别人的爸爸都不会带孩子去公园“

山姆通过在咖啡店打杂的零碎收入,让露西去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露西的成长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智力和天赋,让家庭儿童保护署察觉到这个不太一样的家庭。

家庭儿童保护署觉得有义务让露西享受更好的未来,决定把露西从山姆的身边带走。

山姆每周只能通过电话联系露西,每次探望露西的时间也非常短暂,却成了他所有开心快乐的源泉和做一切事情的动力。


懂事的露西,不想失去山姆这样一个好父亲,利用上厕所的时间逃跑,哄骗山姆带自己离开福利院 。

警察找到山姆父女后,令山姆面临着更加苛刻的法庭审核。

山姆在法院上的感人自辩无法撼动心如铁石的儿童保护署律师。

在律师的再三质疑下,哑口无言山姆开始怀疑起自己对露西的爱是否正确。

对露西爱得深沉的山姆,为了露西的未来考虑,最终选择放弃。

保护署也为露西选择了一个新的家庭。

好几次山姆偷偷跑去看望露西,只能远远地站着,犹豫良久,仍是默默离开。

在朋友的鼓励下,单词都不一定拼得好的山姆还是去和苦等良久的露西见上一面。

这一见,让山姆的生活有了光,一天几份工轮流打,就为了赚钱买座大扇子,搬到露西附近。

露西知道父亲搬到附近以后,每晚总会偷偷地溜去寻找山姆。

发现事情真相的养父母,决定让露西回到山姆身边。

故事的最后,在好友律师和养母的帮助下,努力的山姆与露西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在如那首贯穿前后的披头士歌曲的名字,你是缀满钻石天空下的露西,而我是爱你爱得深沉的山姆。

我说故事的能力不是很好,但这部电影绝对感人至深、触动人心,如山的父爱跨越种种艰险曲折,总会随身而至。

我是失眠ING,感谢你的观看,我们有缘再见。


失眠ing


《绿皮书》展开于1962年的美国,一个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年代。故事讲述了一个粗俗暴力的白人——托尼,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黑人钢琴家唐要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开始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

相对老套的故事背景,展现了无数次的种族问题,让不少人心中生疑,这部电影为何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而在看过之后,胖梨不得不说,这流畅舒服的叙事方法,自然真挚的社会问题,演员们用心地演绎,奥斯卡三项大奖,实至名归。而在大奖的背后,这其中包含着打动无数人的情感与人性。

孤独

故事的男主人公天才音乐家雪莉博士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来自于白人社会对黑人的不公平和歧视,也来自与与同肤色同胞的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更源于用实际行动去突破社会阶级的不被理解与质疑。

在音乐方面的成就背后,是一夜夜的孤独与酒。永远用礼貌、高雅的微笑去面对舞台上的荣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不公待遇。可这种笑容不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它早已在屈辱的生活中变得呆板僵硬。

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但孤独的唐都不曾与自己的兄弟联系。他认为哥哥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却没有来找自己,便不愿意做主动的那个人。

明明有勇气去打破黑白的界限,却连与家人主动联系的动力都没有,人性的矛盾交织在唐这个“复杂”的个体中。

而托尼却看得透彻,只是说:“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在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展现的是唐因同性恋性行为被抓进监狱,托尼来到警察局用贿赂警察的方式将唐纠结出来。随后两人因解决方式争吵起来。

在贫穷的托尼眼中,唐是住在城堡里,高高在上的音乐博士。而唐愤怒地喊叫,一个人住在城堡里有什么意义。

认同感

常见的种族问题电影,常常讲述了底层黑人的奋斗历程。而在《绿皮书》中,这种问题展现为人与人的自我认识与追寻。

托尼作为一届“屁民”,秉承着自己的一套生活习惯:大声说话,满口脏字,不爽就打,可以在路边草丛里小便,吃完的垃圾直接甩出车窗。

而雪利作为整日生活在上层社会的音乐家,必须时刻自律,时刻保持尊严:严谨的用餐礼仪,考究的吐字用词和发音,整洁的着装,以及面对所有人保持的微笑和尊重。

片中有一个颇为意味深长地镜头,烘托了电影主题。两人的车子因为发动机过热不得不在中途停下来,路边是一片农场,一群黑人正在烈日下挥舞着锄头干活。

身着西装的雪利走下车来透气,农场上的黑人们纷纷停下来,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公路上发生的一切。

一边是衣着褴褛,大汗淋漓的黑人农民,一边是衣着考究,精致优雅的黑人艺术家。相同肤色的人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命运。马路边的栅栏,如同一道巨大的分割线,将唐隔离在外。

而在白人生活圈里,舞台上的唐是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殿堂级音乐家。而走下舞台的他,依然是白人口中的那个nigger,连在洗手间内如厕的资格都没有。

他不被白人社会认同,不被黑人群体接纳。他只身一人站在两个社会的交界处,孤独地让人心疼。这也就推动了雪利博士后来的痛苦独白。“所以如果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告诉我托尼 ,我是谁?”

我是谁?你是谁?缺乏认同感的人如同浮萍,孤独痛苦地在这世上飘零。

勇气

勇气可以说是全片的主题关键词,也是激励大众共鸣的主题词。雪莉博士明知道当时的美国南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很严重,越往南越严重,可是他还是选择要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去捍卫大众的认知。

在故事的前半段,托尼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唐放弃在纽约第三大道三倍薪酬,且受人尊敬的表演,却选择艰难地在美国陆地上行走,闯荡。而在影片快要结束时,唐三重奏的音乐伙伴给出了答案。

他说:“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 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唐正是因为怀揣这样的勇气,才有了拿着绿皮书,用音乐来改变人们对黑人的其实。

《绿皮书》中的勇气更多地来自与和自身的和解。作为一个从事高雅艺术的音乐家,唐学会放下姿态,大肆啃着炸鸡。像甩开所有烦恼般地将鸡骨头扔在窗户外。

作为一个黑人,他学会拥抱自己的同胞,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乐的乐趣与快乐。而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他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当对方不允许自己在餐厅内吃饭时,取消演出。

温情

《绿皮书》作为一个喜剧,用戏剧性的结局冲突为观众们带来了不少笑点,更用人们心中真挚的温暖传递出爱的喜悦与力量。

白人托尼,家境窘迫,暴力痞气,却有着一屋子温暖的家人。并在旅途中将这种温暖传递给孤独的唐。从起初的厌恶,将妻子为唐准备的三明治偷偷吃掉,到后来见到唐受欺负,大喊“以后没有我你哪都不准去”,再到结局时大家一起度过地温馨的圣诞节。

这种温暖不来自于高雅的礼仪,不来自于粗俗的生活方式,而来自于真诚的关怀,内心的柔软。托尼翻阅绿皮书,寻找适合唐住宿的酒店。唐买下托尼偷的绿宝石,将它视为幸运石。

不浮夸的剧情体现,只是用镜头微微带过的画面,却向观众展示了温暖的美好。整个电影在温情的基调中落幕,留给观众地是嘴角的笑容,也是心中的感动。








唠叨大杨


日本电影《如沐爱河》中的老教授,为了抵抗衰老和孤独,竟然想到了花高价叫援交少女,然后像对女儿、或者孙女一样照顾她。这故事让人感慨、感动,然后,沉默。

人都是要老的,如果你我有幸活到老。

我们奋斗终生,为了晚年做好充分准备:

好好培养孩子,所幸老了没有子女拖累;

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老了身体也健康;

再理想些,事业有成,老来有车有房多金,在业界有名望仍然可以做些事情——

然而,当你果然老了,你会发现这一生的努力都不足以应付那一天的到来。

比死亡更恐怖的,是衰老和孤独。如果有幸活到老,这将是人类共同的遭遇。

《如沐爱河》里的老教授,就是这样一款“理想型”老人。

明子是从乡下来到东京念书的女大学生,为了维持学业,悄悄作了援交少女。

明子坐车去接下一单活。

而这位客人竟然是一位可以做女孩爷爷的老者,一位年逾八旬、道貌岸然的老教授!

老人站在窗前,俯下微胖的身子向楼下探头,也许是在打量下车的这位女孩是不是他想要的那种;

他迈着老人特有的急促的碎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煮咖啡,接电话,接起来对方等不及已经挂掉了——

他满头白发,戴着眼镜,孤身一人住在堆满了书籍的公寓里。

不知为什么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感觉这老教授和《背影》中的父亲一样,单是这微胖的、迟缓的、衰老的身影,就让人心生怜悯与同情——

他花了大价钱叫来明子,却似乎并不着急。

女孩拿出职业性的花招,故作天真地在房间里向老教授问东问西,“我像不像这副画里的女人?”“这是您的太太吗?”

老教授像爷爷那样慈爱而宽容,很耐心地给她解释画作的历史,介绍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简单而诚实地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自从夫人去世,他已然孑孓一身了。

他为女孩专门熬了她家乡的汤,可是女孩说不喜欢喝汤;

他趁女孩去洗手间斟满了葡萄酒,点上了温馨的蜡烛,放起了他最喜欢的咏叹调,《如沐爱河》——

其间老教授衰老而笨拙的身影会不时地经过他亡妻的照片,开始时这照片会让观众以为这是导演借他的亡妻以这种方式谴责他——

可是女孩却不理解这位客人与别人有何不同,她按照惯常的做派直接脱光了钻进被子,并且娇声呼唤她的客人快来安慰自己,只是她很快就睡着了——

作为雇主,此情此景,教授完全可以拿出金主的大爷气派,粗暴弄醒女孩、喝令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现——然而他的教养不允许,他的意愿也不允许。

他原本就是想找一个清纯的女孩,有温度会说笑的女孩,安慰自己的孤独与不安。

如此而已。

他是有多孤独,才会想到花钱叫援交少女这一出!

细思恐极。

老教授拔掉了电话线免得吵醒女孩,然后默默地回到餐桌旁,关掉了音乐,熄灭了蜡烛,端起酒杯自己慢慢地品味——

镜头再一次扫到了亡妻的照片,还是那样诚恳地看着他,而这时观众感到的早已不是谴责的目光,而似乎能听到她从那个世界为自己的丈夫发出的深深叹息——

在这样的时刻,你很难说谁更幸福,是那个未亡人,还是那个先走的人。

不要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衰老和孤独,终将与我们每个人狭路相逢。

无处可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