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发现自己日渐衰老,除了熬日子再没有什么追求了,你会怎么办?

两言三语


我已经知道,人生有一条生命曲线,从儿童,少年,青年,壮年时期,到衰退期,衰弱期,到衰败期直至死亡的过程,我们是从岀生后开始学习,学习,工作,学习,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会了生活中的知识,学会了工作中的技术知识,学会了控制自己,学会了人际关系中亲情友情爱情,学会如何欣赏别人的优秀成果,学会了卫生知识,学会了天气对自己的影响,健康生活对人的重要性,当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的时候,不觉间自己巳经进入到衰退期,接下来就是衰弱期的到来,这就是说夕阳西下的黄昏时期了,我应笑着面对现实,还是坚持运动,学习,意念是生命不息,运动和学习不止。


陆叔23


01.是人都会有衰老的心理

步入晚年,有很多人的关顾重点会越来越集中在身体方面,而相对忽略心理调适和有意义生活内容的选择。问题在于,一个人越是关注身体,越觉得自己日渐衰老;越是忽略其他方面,也越觉得日子没有盼头,因此就会丧失对未来的追求

没有盼头、也不再追求的日子,过得是不是很没劲?

我大哥今年七十五了,春节前我姑姑八十岁刚到,就因心脏病去世。参加完丧礼返回途中,我大哥半开玩笑半感慨道:如果八十岁到站,我也就还有5年,这辈子眼看就要过到头了,还有啥意思呢?

他的这种心情和心理我能理解。和很多步入老年的人一样,知道身体日渐衰老,而且余生有限,便觉得做什么都无意义,所以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每天岂不是挨日子过吗? 你看看那些呆坐在墙根,面无表情的老人们,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实际上就是在熬日子,最后那一天来到了,这辈子也就交代了。

02.衰老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衰老过程带给人的往往还不是身体的痛苦,正常情况下,六十岁以后身体才会渐出状况,有些健康的老人到七八十岁都还没太大问题,自理能力还比较强。但是,衰老所带给人的心理不适乃至心理病症,有可能在四十几岁就开始出现。

据中国老年保健医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抑郁症患病率为1%至5%,70岁的老人患病率更高,比这增加一倍。

衰老和其他不好的变化一样,会使人焦虑,久而久之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焦虑,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心理特征,当一件事不按你所希望的结果发展,而你又对它无能为力时,你就会陷入焦虑之中。年龄增长,身体衰老,健康退化,疾病渐多,都是人所不能左右的,能不焦虑吗?

至于有些人会因衰老而患上忧郁症,则与自己的生活调整和心理调适不好有很大关系。

一种情况,是缺乏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晚年生活内容。不少人在退休以后,在完成了儿女大事以后,在带完孙子之后,不仅没有轻松解脱之感,反而被无聊失落支配。为何?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新的、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内容来充实大把的时间。空闲多而又没有事情做,加上儿女们不在身边,于是便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老了,因此加重衰老心理。

二种情况,没有正确认识生命规律和人生意义。生命的规律是客观的,生老病死,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不仅在于最后的结果,更在于一个具体充实美丽的过程。很多人总想长寿,便对死亡充满恐惧;有些人对人生结果感到虚无,且忽视过程的意义,于是就认为衰老过程如同走向黑暗,自然也会失去追求的动力。

03.如何调适自我心理及生活

第一,接受生命规律,看淡生老病死,让一个好心态主宰自己

人都说人越老越怕死,这是真的。但不妨问一下自己:担心害怕有用吗?目前中国人预期平均寿命为76.34岁(国家统计局),远远达不到长命百岁的理想目标吧?

大自然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和定数,个人可以尽人力,但也必须听天命。既然如此必须一定,那就坦然接受,由它而去。电视节目上曾看到北京市的一位孤独老人,亲人们先后过世离他而去,但他在经历一次次打击之后,反而看淡了生死,每日出门溜达玩耍做些社会活动,结果活到八十多岁还没啥毛病。这就是心态的作用吧。

第二,调整生活内容,避免心理空虚,给自己一个充实的晚年生活。

心空自生悲。如果一个人每日无事可做无人陪伴,他并不会因清闲而愉快,而是更容易被失落感所侵袭。所以要有事做,要有适合自己的事做,要有自己喜欢的事做,要有健康有意义的事做。较高要求的如旅游、摄影、唱歌、书法、绘画等;中等要求的如垂钓、养花、种菜、去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较低要求的如学太极、散步、遛鸟、逛公园等。这就叫做忙中取乐、乐在其中。

第三,追求人生意义,重视精神享受,使晚年生活更具层次和质感。

老年生活最难能可贵的,除了身体健康,恐怕就是有一项或几项高雅的爱好,当然这个与生活环境有关,也与个人文化程度有关。比如我老家就有一个老人辛苦一辈子挣下不少家业,自己手里也有个几十万,养老不成问题。可他没啥爱好,身体健康但无所事事,上边所说的那些内容他几乎都不会,于是便每天念叨自己如何孤独如何不好过,想找老伴也始终不能如愿,于是过得很不开心,时不时还抹眼泪。

所谓高雅的一点的爱好,好处不是为了炫耀,显示什么文化修养,而是有利于帮助自己认识生命和人生,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从而使自己在更高层次上过好每一天。现在有不少老年人在“玩头条”,这个就非常好。不在于写出多好的作品,不在于自媒体收入,而是能够看到更多精彩信息,尤其是各种有关老年生活的观点方法,对自己的指导意义非常大。

实际上,你一旦进入一个非常大的新鲜世界,你的眼界和心境就不再囿于一个狭隘封闭的空间,你的思想就会变得灵活多样与时俱进,你就会发现晚年生活同样可以丰富多彩生动异常,哪还来得及思考所谓生老病死的问题?

享受每天的快乐还来不及呢!


教书育人生活修身


生老病死乃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衰老无法改变。

进入"熬日子"的时间阶段,身心俱疲不由自主,还能、还想追求什么呢?

即使还有未尽的事业和诸多愿望未能成为现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在此打住就是了。

生的欲望是人们本能的反应。好死不如赖活着。当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阶段,生存的时间屈指可数了。

生命的最终归宿的目标,已经向人们频频招手,此时此刻,对于生命的真谛,应该大彻大悟了吧?

无论想明白透彻也罢,还在执迷不悟之中也好,生还的欲望十分强烈,更加爱惜弥足珍贵的光阴,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尽管平日里,曾经遇到过一些非常烦心恼火的人和事,死的念头也有过,但是,当死神逼近时,有谁情愿万念俱灭呢?

总想延缓生命的最后时光,应该是大同小异的想法。一切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顺其自然的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也就知足了。

(网络图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