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小青峰曰史


宋仁宗赵祯,作为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忧心百姓,善待他人,一生节俭,在位42年,让北宋经济得到最大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更是被后人称作“文人盛世”。在宋仁宗崩逝时,许多官员看到他房间里破旧的床单,都掩面哭泣,感叹仁宗一生的节俭勤勉。

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在《清平乐》中,宋仁宗每次主持会议,都能看到朝中大臣因为小事争吵的不亦说乎,有的让仁宗这样做,有的让仁宗那样做,而王凯所饰演的仁宗,就坐在上面,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们争吵,直到大臣们商讨完了,仁宗才结束朝会,足以见得仁宗的脾性之好。

而历史上的仁宗,更是善于纳谏,不管大臣们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他都会根据自己的思考,觉得可行就去做。

庆历三年,这一年从正月就一直没有下过雨,旱情严重。而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天一直不下雨,那就是君王的过错,于是宋仁宗就下罪己诏,要控制饮食,日夜祈祷,希望天赶快下雨。而谏官王素却觉得:

罪己诏不必下,但要远离女色。

仁宗辩解说自己并没有沉溺女生啊,但王素又说,听说有人给官家进献美女。

仁宗突然想起来:

最近确实有人给自己送了两位美女,自己很喜欢,就留在了宫中。

王素就说:

看看,就是因为官家最近沉溺女色,上天才不满意,以至于久旱不雨。

仁宗觉得王素的意见很牵强,更对这两位美女不舍,但又看这天旱的不行,就只好把这两位美女厚赏只好打发离开了,仁宗看着心爱的女人离开,自己却不能保护她们,竟觉得伤感许多。

历史上的仁宗,只要听到有关百姓的建议,都会接受,他对百姓的关切之心,配得上在他崩逝后,整个开封百姓为他送终。

善待他人,不忍责罚

《清平乐》中,仁宗的随从镣子,曾谈及过自己的名字,他说:

有一次官家上朝听大臣们讨论政事,觉得口渴,想问我要水喝,可扭头看到我在打盹儿,便没有惊醒我,他怕惊醒我之后,全朝人都知道我睡着了,没有给官家水喝,定会给我惩罚,所以官家真的待我们这些下人很好。

而在历史上,仁宗为了不让下人受责罚,也忍住口渴。

还是求雨的庆历三年,王素在建议美女出宫以后,官家第二日就冒着烈日去西太一宫祈雨,回到宫中之后,就赶紧去找曹皇后,问她要水喝,曹皇后纳闷地问:

官家带那么多随从,为什么不让他们伺候喝水?忍了一路,直到回宫才喝水?

仁宗回答说:

我一路屡屡回头观察,发现随从都没有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水喝,肯定会有人为此受处罚,我不忍心,所以一路忍着没有喝水。

仁宗在位43年,从未处罚过任何侍人,他常以同理心去理解别人,官家觉得:

但凡能抛弃一切入宫的人,定是由于家庭贫苦疾苦,或者孤苦零仃一人,这本来就是我这当天下百姓君父的过错,若这些人再到宫里受罪,那我的罪过就更大了。

节俭朴素,不敢铺张浪费

仁宗在很小的时候,一次与刘娥太后一起吃饭,那天刘娥专门命人给官家准备了珍贵的螃蟹,觉得这罕见的食物应该给仁宗尝尝鲜,可仁宗刚坐下准备吃饭,就告诉太后:

今天吃的这顿饭,是多少平民百姓一年的收入,大娘娘以后不要再给我吃这个珍贵的食物了。

与大娘娘吃的这顿饭,仁宗真的没有没有吃一口螃蟹,大娘娘见这样的状况,以后再也不敢给仁宗吃这么珍贵的食物。

《清平乐》中,仁宗让张妼晗入宫做自己的贴身侍女,伺候自己吃饭。一次,张妼晗就为官家煮了小肥羊,并且告诉官家,这小肥羊刚满半年,要取这半年你的小肥羊,熬制十几个小时,再层层过滤,慢火再炖几个小时之类的繁琐工艺。

仁宗一听便很生气,他告诉张妼晗:

我吃这一顿都是多少百姓几年的收入,多浪费?

便让张妼晗撤掉,换做一碗素面条。

仁宗的节俭,不仅仅在吃的食物上,更在于穿的衣服,住的装饰上。

历史记载,仁宗平时穿的衣服都是普通材质,而且是一件衣服洗了又洗,旧了也舍不得扔掉,连宫里的人都觉得仁宗穿的太不像官家了,被人时常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为节省开支,他多次减少宫中冗员,在民间受灾时,还拿出物资拨给那些孤儿寡母无人照料的灾民,还下令给官府,要赡养他们,不要让他们流离失所。吕夷简知道这件事后,就当面称赞仁宗是贤德圣明的君主,而仁宗却谦虚的说:

不要对外人宣扬,显得我在沽名钓誉。

宋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十四日,仁宗因病昏倒,被人搀扶到寝宫福宁殿,韩琦等人看到皇帝的寝宫竟然和平民百姓的房间没有区别,帷帘内暗淡的素色被褥,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替换了,一切摆设也是那样朴素,不禁让那些豪奢度日的大臣,心中生愧。

仁宗昏睡醒来,看见大臣们都在观察自己的寝宫,就打断他们说:

朕自居公众,自奉旨如此尔,此亦生民之膏血,可轻费哉?

数月后,仁宗崩逝,开封城内军民百姓罢市同悲,连续几日,都到皇宫门前烧纸钱,痛流泣。

宋仁宗的仁,是后代许多君王都不能匹及的,他一生勤勉节俭,圣贤明德,给了文人最大的发展空间,无愧于帝王的名称!


麦穗日记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41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在位期间国家是一派政通人和、繁荣兴盛的景象,被后世史家誉为“盛治",他本人也是我国首位被谥为“仁宗"的皇帝。赵祯是北宋第四个皇帝,庙号仁宗。据说他死后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虏主”也握着使者手嚎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仁宗是宋真宗第六子,因前五个皇子接连天折,才被立为太子,公元1022年继位时仅12岁,由权欲很强的养母、皇太后刘娥垂帘听政,直到11年后刘娥病死,他才亲政。处于太后权势阴影下的成长经历,使他更能推己及人,理解臣子的不易。

他的“仁"首先表现在克己克俭上。亲政后注重发展生产,躬行节俭,力戒奢靡,不扩建范囿宫殿,不准地方进贡奢侈品,节俭到了苛刻的程度。据《宋史》载,有一次他处理政务到深夜,备感饥乏,很想喝碗羊肉汤,但最终还是没开口。次日闲谈中提及此事,曹皇后惊讶地问:“陛下日理万机,自当珍重身体,想吃什么吩咐御厨做来便是,何以忍饿至此?"他说:“如果我吩咐下去,御厨便知道我爱这口,此后就会夜夜宰羊备需,如此一年要耗费数百只。倘若形成定制,耗费更巨。为我一碗之味而创此恶例,岂非奢靡过甚?再说天那么晚了,还是别折腾人为好。"

有一次他用餐时猛然感到牙齿一阵剧痛,吐出来一看,竟是一粒沙子。他赶紧叮嘱陪侍的宫女:“千万别声张,否则有司追查下来,御厨性命休矣!”这种宁愿自己“受伤”,也不对别人上纲上线的责罚,确非常人可比。

如果说以上只是生活小节的话,那么他治国理政中广开言路、善纳谏言的胸襟,就更可敬了。由于张妃受宠,其伯父张尧佐沾了不少光,官越做越大,当了三司使,成了国家最高财政长官。尽管张尧佐“持身谨畏,颇通吏治",但包拯认为他能力平庸,凭着国舅身份被火速提拔,败坏了国家法纪,带领7名谏官多次劾他。君臣争吵到最激烈时,包拯的唾沫星子都喷到了宋仁宗脸上。他边擦脸,边与包拯争论,并不认为有失皇帝尊严。最后宋仁宗不得不妥协,罢了张尧佐三司使的官,想给他弄个节度使这样的“粗官"当当,不料没等包拯发话,排名最末的谏官唐介就说:“节度使一职,本朝太祖太宗皇帝都当过,恐怕不是粗官吧?"结果张尧佐连节度使也没当上。

他对文人也很包容,不搞文字狱,治下文化氛围很浓,“唐宋八大家”除唐朝韩愈、柳宗元外,其余均出自他在位期间。他不轻易把读书人的牢骚视为“恶毒攻击”,反而鼓励人们指斥时弊。嘉枯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皇上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打算纸免他,报告给皇帝,仁宗却说“肤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别照顾。”苏辙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高考”中“恶毒攻击”,这事即使搁现在也不能录取。

据柏杨先生考证,中国从黄帝开始到溥仪逊位为止,4600多年间共出现了559个皇帝或国王。在559个帝王中,有资料可查在位40年以上的不足20人,其中有的因穷兵默武导致国库亏空如汉武帝刘彻,有的因纵情声色导致了国家动乱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因濡弱无能而致国破家亡如后主刘禅和梁武帝萧衍,赵祯却稳稳当当做了42年太平天子,这与他的“仁’,不无关系。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阶级矛盾缓和,成为“仁宗盛治”的主要表现。


文字拾荒人


历史记载的宋仁宗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子,天性仁厚宽和,也是有名的孝子皇帝。他在位年间,非常向往上古帝王尧舜禹的盛世,支持富弼、范仲淹、韩琦等名臣推行“庆历新政”。可是新政措施触犯了保守派的既得利益,遭遇重重阻力而被迫终止。但宋仁宗确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

他的“仁”体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古人认为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和国家大政有关。每逢有灾害发生,宋仁宗就在内殿里祷告上天,或者赤着脚站着,愁眉不展。直到灾情过去,他才放松下来。

他的生活很节俭,从不滥用民力。一次,有人提议扩建皇家园林,宋仁宗说:先帝留下来的园囿我都嫌太大了,何必要兴师动众搞扩建?

对于处决犯人,宋仁宗更是慎之又慎。古代死刑复核制度很早就有了,宋仁宗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复核犯人的死刑判决。凡是发现案情有疑点,一律发回重审,每年有上千人因此被赦免死刑。但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刑法比较松弛。

这都是宋仁宗“慈民爱物”的体现。

再如“如天好生”、“克己复礼”。有一回,因处理政务睡得晚,宋仁宗饿了,想吃烤羊肉。身边人正要去通知御膳房,又被他阻止了。因为他他经常吃夜宵的话,御膳房肯定会多杀一些羊备用,会造成滥杀和浪费。宋仁宗不忍心。

有一次,时任谏官的蔡襄向宋仁宗当面汇报工作。正式炎热的夏季,蔡襄身上脏兮兮的,散发着汗臭,又离皇帝很近,唾沫星子乱飞。但宋仁宗显得若无其事,耐着性子听完了汇报。

蔡襄离开后,宋仁宗长舒了一口气,回到内殿对皇后说:“哎,朕刚才差点被一个臭汉给熏死,还喷了我一脸唾沫。”

史书对这件事的点评是,“(宋仁宗)其优容谏臣如此”。意思是宋仁宗对人非常包容。这也是前文说过的“屈己逮下曰仁”。

有一次,时任谏官的蔡襄向宋仁宗当面汇报工作。正式炎热的夏季,蔡襄身上脏兮兮的,散发着汗臭,又离皇帝很近,唾沫星子乱飞。但宋仁宗显得若无其事,耐着性子听完了汇报。

蔡襄离开后,宋仁宗长舒了一口气,回到内殿对皇后说:“哎,朕刚才差点被一个臭汉给熏死,还喷了我一脸唾沫。”

史书对这件事的点评是,“(宋仁宗)其优容谏臣如此”。意思是宋仁宗对人非常包容。这也是前文说过的“屈己逮下曰仁”。

《清平乐》的宋仁宗

《清平乐》宋仁宗表现在他广纳谏言,不奢侈,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唯一与大臣们的对立却是为了心爱的女儿。

《清平乐》几乎是把宋仁宗的情史介绍了一遍,而仁宗喜欢的人还真不少,苗心禾、陈熙春、张贵妃、曹皇后等,都是对仁宗来说很重要的女人。不过妻妾再多,真爱也只有一位,宋仁宗最喜欢的人到底是谁呢?可能不少观众还是希望看到仁宗和曹皇后能够相濡以沫,与子偕老,但历史上仁宗最爱的并不是曹皇后。这次就来简单同大家介绍下宋仁宗的感情线,相信你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宋仁宗感情线

少女时期的曹皇后在人群之中远远地看到了坐在轿中的宋仁宗,只一眼就轻易心动。但曹丹姝没想到,这一见钟情,就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曹丹姝深受皇恩,顺利入宫,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自己的心爱之人,但令曹丹姝没有想到的是,永远都没能真正地走进官家的心。因为在两人之间是存在着隔阂的,他们能相濡以沫陪伴一生,却不能达到深入骨髓,爱至身心的程度,这亦是帝后之间最大的遗憾!

除了正宫曹皇后,张贵妃是深得宋仁宗喜爱的一名女子。她与曹皇后十分不同,热烈骄傲,将自己的心意全然地袒露了出来,宋仁宗十分喜欢这样的张贵妃,对她很是宠溺。

张贵妃作为剧中反派角色,为了争宠和显示出皇帝对他的爱,经常与曹皇后一决高下,一心想要当皇后的她,没料到突然去世,皇帝痛失所爱,最终皇帝封张贵妃为皇后,算是了她一个心愿。

宋仁宗还有一位自小相识的青梅竹马苗娘子。这位苗娘子温婉可人,时常安慰宋仁宗。宋仁宗生病之时在身旁悉心照料,难得一见的柔情一吻亦是和她有关。

当官家吻向苗娘子的那一瞬间,两人身后的阳光也绽放得更加夺目绚丽。这一份温暖的亮光夹在宋仁宗他们中间,也使得画面的唯美度再次上升了好几个度。

最后一位就是戏份最少,却被称为最惊艳的陈氏。无论是在小说还是预告中,有关陈氏的镜头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虽然只是几个一闪而过的镜头,但这惊鸿一瞥更让人念念不忘。预告里的张天爱穿上精致的古装,惊艳了无数网友。

宋仁宗最爱谁

曹皇后是宋仁宗第二位皇后,她恭顺贤良,宽和仁厚,而张贵妃是宋仁宗的宠妃,她宠冠六宫,恃宠而骄,这两人谁才是宋仁宗的最爱一目了然。曹皇后是国家为宋仁宗选出来的皇后,并不是宋仁宗本人想娶的妻子。而且据历史记载,曹皇后长得并不好看。宋仁宗是个“颜控”,能够得到他的青睐和偏爱的女人大多都容貌秀丽,曹皇后首先在长相上就不符合宋仁宗的审美,光是看外貌,曹皇后就已经被从宋仁宗的宠妃中去掉了。

在真实历史上,宋仁宗对曹皇后既无宠也无爱,他跟曹皇后连最起码的相敬如宾可能都没有,他一直冷落曹皇后。幸亏曹皇后是个宽容大度,不喜欢争风吃醋的女人,要不然堂堂一国之后被皇帝冷落至此,后宫还不得闹个天翻地覆,不得安宁?

张贵妃是宋仁宗的宠妃,如果非要从宋仁宗的后妃中挑选出一个他最爱的女人的话那肯定非张贵妃莫属。她跟曹皇后的境遇几乎是天壤之别,宋仁宗有十六个孩子,张贵妃为他生了三个,而曹皇后因为不得宠,所以并未生育一儿半女。

宋仁宗曾想过要废掉曹皇后,立张贵妃为后,然而曹皇后循规蹈矩,他找不到废后的理由,只能作罢。当然了,宋仁宗也没有亏待张贵妃,张贵妃在后宫中的待遇堪比皇后,张贵妃三十来岁去世,宋仁宗还追封她为皇后。这在当时是不合体统的,像宋仁宗这样一个“上敬天命下畏人言”的人,会为张贵妃做到如此地步,他不爱张贵妃又爱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