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未来可期丨榆林奋力谱写新篇章,全方位打造新未来

构建“‘大榆林’城镇圈+副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化体系。顺应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发展要素载体的城镇化新趋势,超前谋划、适时推进、组团式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榆林”城镇圈,推动榆神、榆横、榆佳一体化,加快佳县撤县设区,适时启动榆—神、榆—横—靖、榆—米—绥等城际铁路,打造“大榆林”1小时经济圈。坚持市区一体规划建设中心城市,推进榆阳区、榆林高新区、横山新区、科创新城、空港生态区规划“一支笔”,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力。

发挥县城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不断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推动靖边、绥德撤县设市,支持府谷、定边建设省域交界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府谷高新区、神木经开区、定边工业新区等建成城市新区。科学有序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居,重点沿长城、无定河布局城镇带,逐步推进白于山区、黄河土石山区等生态脆弱地区退人还山还林。

榆阳区要在最具影响力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神木市要率先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靖边县要提升带动西部城镇化水平,绥德县要支撑带动南部县民生保障水平。建立市域一体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地钱挂钩”政策,健全主要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的机制,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集聚和梯级转移,“十四五”力争实现人口回流。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建成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全市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大幅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到2030年,建成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到2035年,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肩沿海发达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的资源型领航城市,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局面全面形成。

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终端化。高水平推进“三个转化”,深化“12363”战略,谋划建设一批千亿级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打造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坚持“用煤先取油”,加快形成以煤炭中低温热解为先导的特色煤化工产业链,一次布局高端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链。强化规划管控和产业发展清单引导,推动煤化工向榆神地区集中、煤电向神府地区集中、先进制造业向榆横工业区集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新区和科创新城集中,推动榆神工业区、锦界高新区一体布局、一体发展,培植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落实“五个一体化”要求,建立智能高效供应链体系,着力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和安全运维能力。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科创新城。坚持世界眼光、一流标准,严格规划管控,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创基地。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分支机构,支持榆林学院建设开放式大学,加快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创业孵化中心和人才公寓,打造创新高地、人才洼地。坚持顶级团队规划、政府主导开发,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和时序,强化空间布局、产业准入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打造创新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未来之城,彰显现代城市风貌。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科创新城加快建设的若干意见》,赋予科创新城最大改革创新自主权,为全市科技创新、用人制度、园区改革、对外开放、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等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厚植基础优势,引进领军企业,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镁铝合金和化工新材料基地,培育煤炭采掘、化工专用设备、氢能汽车、节能环保等装备制造业,打造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空域和地域资源优势,统筹推进靖边无人机测试基地、海则空天小镇、定边飞行试验基地、空港生态区临空产业园、榆林高新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建设,建设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打造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加快布局5G网络、超算中心、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体系,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轻纺等产业。扶持发展中高端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多式联运、“公转铁”步伐,引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和大宗商品、农产品、羊毛绒制品、煤机装备等专业市场,设立东部地区商品榆林中转仓,健全县乡村三级网络配送体系,打造区域物流枢纽。以能源金融为核心,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榆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总部,进一步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加快建设金融服务集聚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贸会展、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互联网+”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娱乐、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提升体育休闲、医疗康养、家政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引进一线轻奢品牌、休闲品牌等区域总部,支持大型商贸综合体、高品质商业步行街建设,培育高端消费市场,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顺应全球能源发展新趋势,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突出关键技术突破与试验示范,创建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协同推进能源生产、消费和体制革命的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突破煤制芳烃、粉煤热解等关键技术,推动煤油化工耦合、煤化工与氢能融合,布局一批煤制油、一步法制芳烃、“液态阳光”等示范项目,实现化石资源高效利用和千万吨级油气资源替代,建成国家清洁能源供应地。突出氢在多能互补和多能融合中的枢纽作用,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一次布局氢能生产、储运、消费及装备制造完整技术链和产业链,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围绕构建电氢能源体系,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实现高碳城市低碳发展。强化与中科院战略合作,争取国家布局能源国家实验室,集聚一批能源化工顶级研究机构和高端人才,打造全国能源化工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多能融合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突出王圪堵水库调配枢纽作用,重点实施东线马镇引黄工程、西线盐环定扬黄提升改造工程和王圪堵水库到靖边供水工程,调整优化中心城区水源,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科学利用矿井疏干水,构建“东线引黄+西线引黄+王圪堵水库+矿井疏干水”的骨干供水体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整治无定河、窟野河、红碱淖等重要河流、湖泊,营造健康安澜河湖环境。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推进公、铁、空一体化发展,打造多式联运、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建成榆阳国际机场,加快建设府谷、定边民用机场和神木、靖边通用机场,逐步开通到达国外重要城市航线,加密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主要航空枢纽的航线,打造西部国际航运节点城市。规划建设一批低空通用机场,大力发展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加快推进包海通道延榆鄂高铁,争取延安—太原高铁过境中心城区,推进青银新通道太榆银高铁、京银新通道忻榆银高铁进入国家规划,构建中心城区“十字型”高铁枢纽。

改造提速西榆动车延榆段。完善省级高速公路网,推进国省道路升等改造,全面提升县城之间、县城与重点镇之间路网等级水平。推动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建设连接重点矿区、园区和企业的铁路专支线网,开辟直达沿海地区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全市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重达到60%以上。“十四五”期间,形成国内省会城市3小时到达,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2小时到达的交通圈。

策划沿长城、沿黄、转战陕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靖边龙洲丹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明长城三十六堡、沿黄“1号公路”等龙头景区、文旅综合体,主动融入周边旅游圈,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发展文创楼宇经济,培育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开发等新业态,招引知名文化企业,引进一流团队创作精品力作,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打造榆林城市文化标识和对外传播符号,加大榆林文化形象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全面加快对内对外开放。顺应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新形势,建立多层次开放平台,构建内外并重的开放新格局。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打通“西安—榆林—二连浩特”中欧班列大通道,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打造陕西向北开放门户。持续推动榆林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海外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陆无水港和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加快“四位一体”口岸专属区建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提升榆林煤博会的国际影响力,构建“会、展、节、演、赛”全业态的大会展格局。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抢抓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深化呼包银榆、扬榆协作等区域合作,融入呼包鄂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持陕蒙大乌合作试验区建设。理念技术学习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体制机制借鉴沿海地区先进模式,加快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一流企业、高端人才等,形成融入国内市场大循环、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