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01.

年輕時,大概是比較閒,所以特別較真,跟人有一點意見不同、就能爭論半天,不惜吵架或得罪人以及不相往來。

要是有人干涉我,指點我,教育我,糾正我,也一樣會據理力爭,頂爸媽的嘴也是常有的事。

如今就順從了認同他人說的了嗎?其實也沒有,自己認為對的的確會汲取接受,不認同的還是不會接受,但不會跟人爭論了,只保留自己的觀點,保留自己的習慣和方式。

這樣或許是累了,或許是豁達了,或許是懶了。但最終的解釋是人得接受“多元化”,也一定要懂得尊重他人,你要那樣活,我尊重你。

你要那樣做,我也尊重你。大到人生活法,小到生活習慣,只要不影響我,我都不會指指點點強行讓你改變。

當然,也有影響到我的,那就

需要另一個生活智慧:表達方式和技巧。

如果你的方式對我有干擾困擾,我需要你改變,那麼我會選擇你能接受的方式和語言來跟你商量,而不是粗暴強行言語惡劣地處理,那樣只會適得其反,製造出衝突矛盾和爭吵。

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02.

抑或是面對他人的指點議論時,不解釋不爭論,也要“懶”一點,對方覺得沒意思,也就不必破壞氣氛或浪費時間了。

比如昨天帶孩子去衣服,當時可能在想什麼,有點心不在焉地給他試外套,營業員看不下去了,過來扒拉我說:“你不常帶他吧,衣服都不會穿,我來我來”。我笑著說:“是啊,都是我媽帶的。”

她幫忙穿好了衣服,又對店裡其他店員說:“那個媳子不會給娃穿衣服”,大家都看我,大概都覺得我很傻很笨。

我不想解釋,便順勢承認我不會穿,忽略他們的議論,然後他們覺得當事人沒反應,也就沒意思了,世界也就跟著安靜了。

其實我家孩子一直是我自己帶,我媽幫忙,但我幾乎也是寸步不離地帶了九個月,怎麼可能不會穿衣服,只是懶得解釋、懶得跟人爭論,太累,還不利於氣氛。

特別是遇到店員這種覺得自己很能幹的人,你就讓他能幹就好了,讓著他會省事省力,畢竟他的認為不重要,自己如何自己知道,根本不受影響。

有時候,人們認為議論或指點他人的人不對,其實換個角度看,跟他們爭論解釋也不對……

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03.

比如我媽,總想改變家人的審美觀,或者說想讓大家穿得乾淨整齊,最好還能時尚洋氣點。

前者是對的,衣服可以舊,但不能髒亂。至於款式面料風格之類的,就各自有喜好,自己喜歡舒適感,隨意度,還是喜歡質樸,都不必改變他人的審美,畢竟每個人眼裡的“好看”都不同。

拋開指點不說,換個場景,比如店員出言不遜,說我笨傻懶,抑或很過分的貶低,那可能我也不會笑著由她說了,要麼會反抗,要麼會生氣,至少也會甩手不在她那裡消費了。

而我媽糾結我們衣著打扮的事,只是笑著提出來,或婉轉說“衣服髒了我給你洗洗再穿,皺了我給你熨熨再穿,屋子不收拾我給你收收,衣服你們不愛疊我給你疊……”

然後她其它任何話都不說,那麼聽的人只要不是傻子都會覺得不好意思全都麻煩她。自己也會去動手,或一次改一改,以免她太累太麻煩。

這些方面我媽的確做得很累,幫家裡人做了很多,收拾打掃,洗衣做飯,利索乾淨,比我們勤快很多,我們也很感激她心疼她累。可惜的是,她卻經常讓我們心裡不舒服不高興。

因為她會說:“你那啥衣服,我看不上,土裡吧唧,皺巴巴的,穿上跟乞丐一樣。屋子不收拾,住在垃圾堆裡能舒服嗎?衣服穿了十幾天了還不換,臭了吧?幾個月沒洗澡了吧,為啥不去洗,多難受啊……”

這些話裡,自然有很多誇張的成分,若是不夠自信,頓時就會覺得自己簡直不堪入目,一無是處。

或許有時候還說了更難聽的,讓人感覺是種打擊,貶低,嫌棄,瞧不起看不上。有些也許真的是她做得更好,而且她也經常是一邊指責一邊幫忙或勸說或操心。

然而換誰也不愛聽這些話,不夠尊重,聽得人覺得傷自尊也覺得自己形象全無。自然也不願接受,甚至馬上忍不住生氣了跳起來反駁。

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04.

因此,製造矛盾衝突還不光是議論指點他人,最大的激化矛盾原因其實是言語。

也就是說,你要是會表達,那麼你真的可以改變你身邊人或你的伴侶,他做錯的、你看不慣的不喜歡的,都可以讓他改。

但你怎麼說卻是關鍵,說得好聽,一切都簡單,說得不好聽,簡單的事都解決不了改變不了,還得吵架鬧不愉快。

這跟會說話會表達有關,也跟心理性格出發點有關,內心溫和善良冷靜的人,更會包容,會理解,會尊重,會顧及他人顏面和感受,從而說什麼都會讓人覺得好聽又願意接受。

反之,不會表達或太沖動,說話就容易帶刺傷人,那麼即使說的是對的,也反而遭到反駁甚至引起衝突。

如果我一再表示我媽的表達和心理不對,那就是我又想改變她了,她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我覺得即使我怎麼溫柔婉轉,她也不可能完全改變她的語言方式。

所以轉回最初的觀點:還是自己懶一點,不管她說什麼,我都不要頂嘴不要爭辯。

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05.

若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會接受,若不是我喜歡的指點,也就不會改變,還是按自己覺得舒適或方便的方式和習慣來生活。

這是對於家人伴侶一類的群體,因為他們是不可逃避需要長時間面對的,所以問題需要找到癥結並想辦法解決。

需要以溫柔退讓的方式去對待,也稍微複雜一點,需要更耐心一點,包容寬容一點。

但對於陌生人或不相干的人,大概就會更“懶”了,懶得解釋,懶得理會,因為懶得耽誤一點點時間,也懶得消耗一點點精力。所以他說什麼,聽不見的無所謂,聽見的也可以無所謂。

那麼我們最後梳理一下上面所說的幾點:

第一點:“人與人相處如何避免矛盾衝突:懶一點,儘量忽略對方的指點指責和議論,不解釋不爭論,對的汲取,錯的忽略”。

第二點:“希望他人改變時,言語表達方式很重要,錯誤的表達方式只會起反作用”。

第三點:“最好是不要求他人跟自己有一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更無法要求他人跟自己有相同的生活習慣”。

人與人相處,很多衝突可以避免,比如“懶”一點,比如會表達

如果能熟練運用好這幾點,其實跟人相處就會融洽平靜很多。當然,年輕氣盛的人可能在意誰把誰說服了,誰贏誰輸了。

但那樣會比較浪費時間,還是把時間用到更有用的事情上,才不會到了我這樣的年紀來後悔揮霍了浪費了好多大好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