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春茶後的生活圍繞著重複的炭焙、審評

看似不起眼的日復一日

重複著相同的動作、相同的聯繫

好似枯燥乏味且雷同

但一定會在某一天讓你看到堅持的意義

加油!藏在審評室後面無私奉獻的審評人員們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武夷巖茶非常好的詮釋了:凡茶皆有味。

但是每一款武夷巖茶的滋味都不一樣,香氣、水感厚度更是不同。

經常有茶友們詢問陳馨,到底什麼樣的口感才是你們所說的茶水厚度。

是茶湯的濃郁,還是沖泡的克數多所導致的?這茶湯的厚薄到底是什麼,讓人摸不透。

而陳馨會偶爾調皮的告訴他們“濃非厚,淡非薄” ,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經常令陳馨的茶友們一頭霧水。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濃非厚,淡非薄”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濃非厚,淡非薄”

濃非厚,淡非薄

————姚月明

大家都說茶是一片樹葉落入水中的故事,可是這片葉子是如何做到改變了茶水的本質卻很少有人瞭解過。

首先茶的滋味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區分:茶湯的濃和淡、茶湯薄和厚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厚我們可以追溯到宋范仲淹的鬥茶歌裡提到:武夷巖茶“味輕醍醐”。

醍醐是酥酪上凝聚的油,而武夷巖茶比醍醐還濃郁。

雖有誇張的修飾,但這很有助於對厚度的理解,代表著茶湯往往具有“嚼勁”

同時茶湯的厚體現在茶湯入口後,口腔所產生的的飽滿度

這種飽滿度我們也可以直接解讀為“茶味”

茶味充斥著整個口腔,像一塊爽滑的布丁溜過舌尖和喉嚨,卻在落入身體的瞬間綻放出不一樣的風味。

讓我們的口腔、喉嚨都充斥著茶香、茶韻、茶滋味。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武夷巖茶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 “一為水,二為湯,三四為精華”

這些風味都被稱作茶的主要味道,讓人入口即能辨別。

而茶湯的厚薄便是這些工藝香品種香刺激嗅覺味覺後,從身體的口腔,胸腔,喉嚨中復來的一種滋味。

這種滋味有種如啜飲富含膠原蛋白的骨頭湯,米湯一樣粘稠飽滿,令人回味無窮。

這種骨鯁比喻的滋味是武夷巖茶特有的“巖骨花香”,非常的細幽,而又源源不斷的出現。

是草木的氣息,是岩石的滋味,更是巖骨的體現。

令口腔不斷的分泌唾液產生回甘,喉嚨中不斷的產生喉韻,口腔舒展的十分自然。

這種味道便是茶湯的厚,是乾隆爺口中的“氣味兼和骨鯁” 被認為是茶中佳品才有的滋味。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濃,從字面上來理解是一種滋味的強烈度。

所謂濃,大抵是口感強烈,味大苦重澀不化。

也被小部分朋友理解為耐泡。

而茶湯的濃淡與置茶量和沖泡時間有關。

茶葉放的太多,浸泡的時間太久,茶湯自然會濃郁。

但是濃並不代表“厚”,只是味道上的濃。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武夷巖茶的厚從何而來

武夷巖茶的厚,可以間接說明這款茶品的巖韻足。

能感受到“滋味甘醇而厚重、長留舌本、回味持久深長”

是茶中內質物豐富,品之層次感明顯。

每一泡茶湯的滋味都會有所不同,同時,茶湯厚重粘稠順滑,七泡有餘香、八泡有餘味、九泡有餘韻,而且兩頰生津,回甘持久。

所以,做到”濃“輕而易舉,做到”厚“卻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厚”是茶葉的種植山場的條件越優越,茶湯滋味厚重的表現,就越明顯。

例如正巖山場優於半巖山場,因為正巖山場具備優越的土壤條件、生態環境、澗水滋養等等。

“厚”是細心的栽培只有有機生態管理

才能保障茶湯的醇厚綿柔,否則施了過量化肥,直接影響醇厚度和耐泡度。

“厚”是工藝的精益求精。

在走水過程中水份不能走太乾、做青不能做太熟、焙火也不能焙太急。

不恰當的工藝會將茶葉中的內質物揮發,從而,影響茶湯的醇厚。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六大茶類其實無論是什麼茶品,內含物質越豐富其體現出來的滋味便會更加厚實和變化。

用恰當的沖泡技法,猶如剝洋蔥一般一層層將茶的味道展露出來。

優異的工藝香、特殊的品種香氣、在不斷的沖泡過程中逐漸褪去,茶滋味雖然會逐漸淡下來。

但是依然能從茶湯中喝到其本身優異的原料滋味。

綠茶的厚來源於其鮮爽度、紅茶的厚來源於其鮮甜度,這一切的來源都是其內含物質所釋放出來的優秀基礎。

茶內含物質的多少與種植區的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茶葉的濃淡我們可以通過最直觀的口腔喝出感覺,但是厚薄卻是需要一定的敏感度去感知。

厚實的茶,無論沖泡是濃是淡,品飲時都可以給人一種湯水有“內容”的感覺。

同時茶的薄厚是可以比較出來的,但還需愛茶的您用心仔細去感受。


為什麼越貴的茶越體現出“濃非厚,淡非薄”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中國茶。

歡迎各位朋友點贊關注,提出不同建議在評論區裡進行討論。

本文由茶人陳馨原創撰寫,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葉知識,快來關注茶人陳馨。感謝閱讀。
#茶生活##中國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