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课外补习班的老师是怎么过的?有收入吗?

巴洛克贝壳


我在防疫期间做了三件事

我是一名培训机构的老师,因为疫情,今年春节过后,到现在两个多月了,一直都没有开课,当然也没有收入。在这两多月里,我没有网课任务,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备课。今天开学后,教材由2004版,改成了2019版。原来,觉得假期备新教材的课,时间挺紧张的,多少是有一些压力的。这下可好,因为疫情,假期延长了一个多月,备课的时间非常的充足。于是,利用这个时间把新教材的课备了一遍,不发愁课备不完的问题了,也为开学后授课做好了准备,可以使开学后授课更从容。

第二件事就是写稿。除了把课备好之外,我还利用疫情期间,为网络写一些稿件。从放假到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共给网络写稿100多篇,大约有10多万字。网络也会根据稿件的质量和阅读量,发来一些稿费。两个多月来,共收到网络发来的稿费5000多元。

第三件事就是看书。原来买的书,由于教学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这次疫情总算有了时间,把想看的书看一看。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写红军长征的书,500多页,很厚一本,过去想看,没有时间,这一回有了时间,总算把它看完了,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辛,懂得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疫情,有的人可能觉得总待在家里,很无聊;但我觉得过得还是很充实的。我本来就不喜欢出门,喜欢安静的生活。这个假期就过得比较安静,比较不寻常,比较难忘。

虽然,我没有厌倦这漫长的假期生活,但我还是希望能早点开学,早日走进课堂。因为老师的价值就在讲台,就是教学。如果离开讲台,不再教学,那么作为一名老师还有什么价值呢?


闫老师教作文


我来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吧!😷

先说说我们机构情况吧。我们机构武汉三环外(疫情重灾区),起步两年时间,学生人数不到200吧。我是校区唯一的一个数学老师,经常还要负责招生的相关事宜。校区共5个老师,由于疫情的原因都被隔离在家了。

武汉从1月23号开始封城,虽然这时已经放寒假了,但是好多机构都是把一半寒假班的课程安排在年后了,好在我们机构小,年前就把寒假班上完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年后没啥课可上。

随着疫情的发展,公立学校也开始上网课了。好多机构陆续从线下课转线上课了。当时,我们也在线上开会,商量这个事情。放眼望去,像学而思,猿辅导,这些线上巨头直接线上同步课免费。而作为小机构的我们,一没线上课的技术平台,二没线上教育的经验。无奈之下,只能放弃线上课程,尽量为家长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决定每天帮学生总结当天课程知识点,每天发到微信群,尽量为学生做到巩固复习。晚上就在群里在线答疑。

再说说我自己吧。年前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到老家(武汉四环乡村)。其实每天总结知识点也花不了太多时间,毕竟公立学校线上课堂每天的内容也不多。其他时间就是陪孩子,然后吃饭睡觉。晚上也基本没学生问问题的。我们老板还挺好的,虽然没课可上,但是还是给我们发了底薪。具体多少?我就不在这里献丑了。😄😄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三月底,其他省市有些已经准备复课了,但是武汉作为重灾区,迟迟没有复课开学的消息。甚至有消息说可能春季就线上上课了。这样一来,我们也急了,不得不想办法开线上课了,不然真倒闭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磨课,我们首先用一节《疫情专题作文》的线上公开课试了一下效果。效果基本还行吧,毕竟大家都是线下对着学生讲课习惯了。趁热打铁,我们已经开始准备4月中旬全面开展线上课程了。即使没经验,没技术,但真的是没办法了。

做为老师,我们每月领着底薪没事干,也呆不长的。作为老板,没收入,还每月开工资也是挺难的。别的大机构,本地巨头且不说,他们有实力,有经验可以去适应这个疫情带来的变化。可是像我们这种小机构,学生人数不多的机构,想在这个疫情中存活下来真的挺不容易的。全靠同事的团结,感情积累了。

其实我也想过辞职,去一家大机构,起码有完善的体系,有应对危机的实力,这样我的收入也有保障。但总觉得这时候走了,有些不厚道。最后也就留下来,决定大家共同面对疫情,人多力量大嘛。

最后真的还是要感谢一下我们老板,扛着很大压力和我们一起风雨同舟。相信疫情过后,我们小机构一定能崛起的。

亲身经历,也许这就是很多小机构老师的真实写照吧。大家都在夹缝中求生存,相互加油吧!阳光总在风雨后。


胡老师讲数学


只要上课都会有收入,疫情期间不得已让培育机构的线下课程转到线上,如果机构能够顺利转型成功的话,那老师还是正常来上课,正常会有收入,如果没有转线上课程的话,那恐怕就没有办法上课,收入也就没有,其实这次疫情期间,也正是考验所有的老师所有的机构,现在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时代,我们所有的行业,包括培训机构一样,我们不受地区,时间,距离,名师的限制,随时随地只要网络连接就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