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大學生一起返校的規模是不是不亞於春運了?

彷彿99


這個不會形成像春運一樣集中的態勢的。

首先,各個省份的開學時間不一樣。

因為疫情在全國各個省份的輕重程度以及目前疫情結束的時間,城市開放的進度不一樣。這就造成了各個省份各個城市的開學時間差別開來。不會出現全國幾乎所有高校,像以前一樣開學集中在一起的現象。

其次,在同一個省份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學校,甚至同一學校的不同年級開學時間也是錯峰開始的。首先開學的是初三高三應屆畢業季的同學。後續開放的高校也是以應屆畢業年級先開學,其他年級稍後開學的方式。

因此保證了以上2點,開學的地域時間錯峰,開學的年級錯開。這樣就不會出現以前寒暑假全國高校大學生一起奔跑在路上的情景。





一桌書籤


當然趕不上春運了的人流眾多。

題目本身出得就有些問題,從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來說,並不是全國的大學生一起返校,目前各地學校返校的時間都會有一個差異,打了個時間差。所以題主在題目中說的全國的大學生一起返校,本身就是一個想當然的結論。

比如說南京市的相關高校返校的時間大概是從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各個學校的時間是錯開的,甚至一個學校不同院系的時間也是錯開的,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報到日聚集的風險。這個過程中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所以談不上是一起。試想一下,往常大學寒假時間通常是一個月左右,返校的時間基本上集中在某一個星期之內,那樣人群就會比較聚集。這是第一點與春運沒法比的地方。

第二點,我們看到有一些地方還沒有宣佈開學,對於那些沒有宣佈開學的大學來說,顯然也就錯開了眼下所謂的高峰,時間會相對往後推遲一點,開學的時間段就被拉長了,人員就沒有那麼集中。

第三點,更為重要的是,以往我們所說的春運,之所以人員眾多,基本上是學生流疊加了務工流,也就是說,學生和工作的人群是擠在一起的出門的。大家浩浩蕩蕩的出門,一起奔向某一個目的地,所以才顯得人員特別眾多,票特別難買。目前景況顯然不是,務工的人群相對來說極為分散,一些人早就到崗了,還有一些人留在了老家,只有少部分人可能這段時間還在路上,會趕上學生開學的時間段,但是這樣的人群應該說已經是非常少了,人員早就在這一兩個月中被分散了。

如果題主覺得開學會像春運一樣人多而擔心的話,其實完全不必要,出門帶好口罩,勤洗手,離他人遠一點,在火車上或者飛機上最好不要跟人交流,不要再下口罩,這些都沒有問題的。最後祝你開學愉快啊!


蘇小妮


全國大學生一起返校的規模不可能與春運相媲美,兩者規模差的太遠了。之所以這樣講,我們可以拿出數據做一下對比。

1、截止2019年秋季高校開學後全國高校大學生總數。

全國高校大學生規模總數截止到2018年為3833萬人,考慮到大學擴招20年,每年都在增長這一事實,可以說到2019年秋季高校開學後,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肯定會突破3900萬人。


2、由於今年春節趕上疫情,拿2019年春運數據來分析。

2019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9億人次,比上年春運增長0.6%。其中,道路24.6億人次,下降0.8%;鐵路4.13億人次,增長8.3%;民航7300萬人次,增長12%;水運4300萬人次,與上年基本持平。

3、通過數據對比,發現全國大學生開學一起返校,從規模上來看絕趕不上春運。

可能每年到開學期間,大家都感覺到動力特別緊張,這主要是大學生開學正好趕上運力高峰期,才會感覺大學生真多。事實上如果把非大學生龐大的群體剝離開,只剩下大學生群體的話,運力一點也不會緊張,更何況現在我們國家不管是鐵路、公路、航空越來越發達,輸送4000萬大學生絕趕不上春運。

4、高校大學生規模總數越多,越說明我們國家高等教育進步越明顯。

截止2018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長1.2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國共有成人高等學校277所,比上年減少5所;研究生培養機構815個,其中,普通高校580個,科研機構235個。普通高等學校校均規模[19]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職(專科)院校6837人。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如今中國高等教育無論規模還是質量皆有很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