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真的是尊刘抑曹吗?说出你的观点?

山河明月


东汉末年天下形式分崩离析,国家急需要安定人民需要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将,这个时期的只要是利于国家统一的我们都能称为英雄。从表面上来看却实有尊刘抑曹的意思,其实公道自在人心褒贬后人自知。

受多年正统思想的的影响,中国人心目中总是认为天下姓刘不应该姓曹。就是说姓刘的就算是白痴也是正统,外姓再能干也不能越位。其实凡是推动国家统一的都称为英雄,孙权是英雄刘备是英雄曹操更是英雄。曹操一人统一了北方是三国之中势力最强的,而刘备是相对弱小的。中国人一直是比较同情弱者的,刘备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对人谦卑礼贤下士。其实,礼贤下士的又何尝知刘备一人,孙权也是礼贤下士,曹操更是礼贤下士。

曹操是名至实归的汉相,而刘备打着大汉皇叔的旗号。我们看问题总是曹操为大汉江山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不世功勋,而刘备却是打着皇叔的旗号为自己拉山头占地盘。这就像我们有些父母一样,在身边的天天茶汤饭水、衣食住行父母却不满意。在外面的子女,回来看一看就感觉好。因为曹操在统治中心做好事是应该,你但凡有些差错就会招来唾骂。反观刘备在外面却是一片的赞扬声。

看待历史我们要有大历史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褒贬功过自在心中,见仁见智吧!


唐宝桢


不应简单地“尊刘抑曹 ”。人们常常谈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有人还把这称为“封建正统思想”。事实上,“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早在宋代就比较广泛。当时,有关三国的各种文艺作品很多,但的基调,便是“尊刘抑曹”,罗贯中只是顺应广大民众的意愿,继承了这种倾向。罗贯中之所以“尊刘”,并非简单地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而是由于刘备一开始就提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恢复汉家的一统天下而不屈奋斗,不懈努力,被宋元以来具有民族思想的广大群众所追慕。同时,刘备的“仁”、军师诸葛亮的“智”、大将关羽张飞等人的“义”,也都符会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也合罗贯中的道德观。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罗贯中把刘备集团理想化而予以热情歌颂。另一方面,罗贯中之所以“曹”,是因为曹操作为“奸雄”的典型、不仅不忠于刘氏王朝,而且常常戮百姓,摧残人才,作品对其恶德劣行的描写大多于史有据,并非有意“歪曲”。

但《三国演义》并没有简单地“尊刘抑曹”,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巨大功绩,对他在讨董卓、擒吕布、扫袁术、灭袁绍、击乌桓等重大战役中所表现的非凡胆略和智谋,以及曹操善于识人用才,罗贯中都作了肯定性的描写,并没有随意贬低。

由此可见,“尊刘贬曹”主要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封建政治家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对此不应作片面的理解,更不应将“尊刘抑曹”简单


蔺化林


《三国演义》也不是一直贬曹


先回答问题,《三国演义》真的是尊刘抑曹吗?实际上,《三国演义》也不是一直贬曹,而是这样的。

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抑孙”为情感路线,甚至某著名学者也曾说过,《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都是玄德公、皇叔之类的尊称,而称呼曹操就成了阿瞒、奸雄之类的贬义词。但是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总的路线是朝着“尊刘贬曹抑孙”走的,但是在前十九回还是基本客观的描述曹操的性格、成就的。总的来说,在吕布下邳被杀之前,罗贯中先生还是尊曹的。

首先,在前十九回的标题中,罗贯中九次提到曹操,仅有三次用了“曹操”二字,其余几次都是用的“孟德”、“曹孟德”、“曹公”等称呼。那么,仅从题目中,我们还是能看出罗贯中对曹操一些功绩的认可。比如曹操刺杀董卓的事情。《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标题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从罗先生的用笔方法来看,尊称为某公、或者字号是最尊敬的一种,如果称呼人物的外号、小名则是最藐视的一种。显然,对于此事,罗先生认为曹操有功于汉朝,至少现在仍是汉臣。

而在前十九回,关于曹操的丑事只有一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以至于原本跟随曹操的陈宫离他而去。但是我们回首我们的社会,有几人不是为谋一己私利,有几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倒是曹操的这句话道破了几千年的人之本性,不过是后人觉得做可以,说出来就是犯忌讳了,于是大肆的口诛笔伐罢了。

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一回中,诸侯盟主袁本初瞧不起马弓手关羽,但是此时曹操却能慧眼识人,亲自端酒赠与关羽。可见表现了他识英雄的光辉一面,而刘备此时却一直一言不发,不表任何态度,倒是显得十分怯弱。甚至说在《演义》中关羽出山第一功而出名的幕后推手便是曹操。

在《演义》的描写中,当汉朝诸大臣因董卓掌权而无计可施的时候,正是曹操这位并不见得有多么重要的人物提出了亲自刺杀董卓的义举,及至刺杀失败后,仍能机智的逃脱,最后首举义旗,起兵反董,天下响应。因此,在与董卓的对局中,曹操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此时的盟主袁绍、刘备等一干诸侯反而无足轻重。虽然开篇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但是仅从前十九回来,很多篇幅是来描写日后用来贬斥的曹孟德,更重要的是,大多都是记载曹操具有英雄之气的大丈夫行事。

实际上罗贯中先生还是比较认可曹操的,并且也不是一味的抬举刘备,而最“尊”的人物则是刘备手下的那些将领、谋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