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中作为一个县城中学为什么这么强?高考成绩如何?

健身圈的小渣渣


首先,我没在太和一中就读过,我是阜阳颍上人,高中是阜阳市第三中学(2005-2008届),在我高二那年(2007年),我们学校领导做了调整,从调来了一位“著名”校长——刁卫华,时任太和一中校长,当时学生背后爱叫他“老刁”。

当年的阜阳高中教育是什么情况呢?

阜阳一中本部被公认为“阜阳教育质量最好的中学”,阜阳市第三中学被称为市“文科班”最好的中学,另有城郊中学、红旗中学。下辖5县市中,有两个县的县第一中学常年蝉联安徽省示范高中升学率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一个中国第一人口大县由于人多教育资源常年吃紧。但是太和县,绝对属于阜阳这一落后地区的例外:太和县中医院是安徽三所三甲中医院之一、阜阳四所三甲医院之一、全国百强中医院之一。另一个就是太和一中了,虽然不像衡水毛中那么全国知名,但当时阜阳地区乃至省内的学生没几个不知道的,太和一中不仅在升学率方面远高于兄弟县市的一中,而且综合成绩也高于当时的阜阳三中,和阜阳一中不想上下,甚至在很多年份,升学率比阜阳一中还要高————我高考那年(2008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状元就来自太和一中。

我所在的阜阳三中,2006年刚举行完百年校庆并获得省示范高中称号,之后当时的校长就调任阜阳一中去了。作为学生,我觉得三中那时候的领导是很负责人的,老师也极为尽力,校风很严,学风很好,在社会上是有口皆碑的。

回过来说,这位校长还没调任,学校师生就已经议论纷纷了,以至于咱们这位刁校长先来个“微服私访”:那个周日,我们几个住校学生在自习,外面来了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问我们班一个女生:“听说新来的校长很严啊,你怎么看?”还好我这位同学也没说什么坏话。

这位刁校长调任后,派由学生、老师组成的“考察团”去四大名校中的两个取经:北路衡水,东路启东。然后我们高三的改成了“7-9-6.5”模式:早晨7点开始早读,上下午第三节课大休息课间操改成跑操,边跑边背英文单词(感觉没什么卵用,跑完就忘了哈哈哈);晚上第三节课自习。每周上六天晚自习(仅周六晚上休息);每周上六天课(5+5+2=12节课不含早读晚自习),高三周日周考(上午:语文,下午:数学英语),周一晚自习前两节考综合,每周再发试卷做家庭作业,其余课业如旧。

当时给我最大的感觉不是学生不堪重负,是老师不堪重负(除音体美信息,因为这些课实际上取消了哈哈哈),你们算算,语数外老师每人至少带两个班,文理科老师每人至少带4个班。每天早晨7点多(班主任被要求7点整)到学校,晚上下晚自习都11点了,周日周一监考考试的同时还要改试卷,这还不算备课、改作业。。。这岂止是996啊!!!关键当时很多教我的聘任制青年教师月工资不到1000!(2006年)

这大概是太和一中+衡水中学的混合模式。然后,我们亲爱的刁校长很快就摘得了“刁扒皮”的外号。。。您这不是扒学生皮,是扒老师皮!当然了,要问校长是否尽责,平心而论,那是相当尽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8年雪灾,校长大冬天的穿个军大衣蹲传达室门口,据保安说人家六点不到就来了,干啥呢——看学生几点到,以至于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校这周有几个学生迟到了,他都能报出名。。。当然老师迟到了他更能报出名。。。我深刻地记得某次升旗仪式,一个班人没到全,结束后那个班班主任被校长叫去训斥。那个班的班主任正好教我们政治,上午最后一节课恰好是政治,那节课特别安静,除了讲课声,连呼吸都能听到——因为我们第一次看到一个人的脸紫的发绿!那脸色,不夸张,至今难忘,。。。我们班主任,当时四十多岁,高级职称,戴个眼镜,能被校长训哭。。。。

作为学生,我的感觉是不堪重负,作为老师,大多数嘴上不说,但这个工作强度可以想见。当时听说曾经有人向校长提议,希望不要搞这种题海模式,讲题在精不在多,但似乎没起作用。

我的数学在高中一直比较差,以至于高一下学期期中我考了个25分(满分150),全年级一千多名(全年级一千多人)。我当时的感觉是:天塌了,老师肯定放弃我了,我也放弃我了,我和家人说想学艺术类,因为文化课嗝屁了。结果我数学老师找到我,让我暑假不要走,他也不回临泉老家,这个暑假在这补数学。是的,老师是完全义务性地给我补课(还有两个和我一样数学差的同学),事后拒收任何报酬。我不敢想象,因为这在我们县城是绝对不可能的,考这么个分数在县一中老师早就不管你了,何况义务补课。所以这里我一直都很感激教我的各科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没有三中这三年,读本科?不存在的。

等到我读高三刁上任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拿到全年级前50,全班前五了。嗯整个高二,我往前冲了一千多名。。。。那时候我已经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什么时候复习哪门课,做错的题订正笔记等。但新模式的推行,让我感觉有点乱,因为不断的考试、课后试卷已经让我没时间和精力执行自己的计划了,更何况那时候高三复习,我高一成绩并不好,正需要巩固书本知识,但不得不应付各种题目。而五花八门的试卷,题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题目难但考察点偏,有些题目考察点则过于单一,还有些题目完全就是重复的。那段时间我也很痛苦,晚上睡眠时间不得不从12点后延到1:30。并且最终结果是成绩下滑到前十左右。

在当时,我把原因归咎于校长的“新模式”。但是在现在,我也许不再这么看了。因为首先,我所在的阜阳市是全国范围内经济落后城市,教科文卫事业更是落后得不得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师资有限;2、硬件条件差;3、学生基础差,学力有限。

1、师资。我的数学老师是80后,毕业于安徽大学,在我们学校当时已经很不得了了,即使同年龄段的教师也大都来自阜阳师范学院,上了年纪的基本上就是中专师范学校(比如我班主任),后进修。当然,教师工资待遇低,编制有限,也是招不到人才留不住老师的原因。要知道阜阳三中和阜阳一中一样是阜阳市仅有的两所直属高中,阜阳市市直单位尚且如此,乡镇中学可想而知!

2、硬件。当时阜阳三中校址位于现在的阜阳市颍州中学(阜阳市文德路、贡院街),学校教学宿舍区和操场还隔着一条马路。东西不过300米,南北200米,比起现在动辄几百亩上千亩的校址,实在不够看。(诸位可以上地图搜颍州中学验证一下)但好歹是市直高中,当时微机室、图书馆、实验室一应俱全。

3、学生基础。我们那时候,阜阳三中正处于不上不下的阶段,一方面市里的学生家长宁愿高价读阜阳一中或者一中东校区(现已改为阜阳五中),县城的学生更愿意在家门口读阜阳一中,农村地又要和区县示范中学抢生源(因为有些初中直接对接区县中学的)。所以我高中班里很多同学是来自乡镇中学的农村学生。和我这种娇生惯养衣食无忧的城里学生没法比,他们大多有很多兄弟姐妹,经济上比较拮据,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我的很多同学在省吃俭用之余还需要照顾弟妹、操持家务甚至农忙时回去干农活。而且阜阳作为贫困地区农村师资当时是真差,语文老师不懂拼音、不会说普通话这是常态,英语老师更是奇缺。所以农村学生一般偏理工科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上信息课,甚至很多同学不会开电脑,高考网上报名的时候很多同学是我帮他们操作的。至于父母指导学习,开发智力更是不存在的。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学生不努力,不爱学习,而是享受的教育资源有限,自身努力、方法、眼界受到限制。

所以面对这种境况我们能怎么办?效率不够,时间来凑,还能怎么办?这种方法对于考名校甚至考985是不够的,但你忽略了,在我们当时那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就是二本。当然,在我大学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差距,比如我皖南的舍友们,基本上成绩处于全班30-40名考入了我们大学,而同样的分数段,我处于全班前五的位置。再比如,某高中名校的大学同学,他们在高一的时候就学完了高中数学全部课程,高三的时候他们觉得太“无聊”了,老师把大学才学的高数给上完了。人家也就一个脑袋,我脑容量也正常,为什么同时期我数学只能不及格呢?无非就是学生基础好+老师水平牛,但这种差距还是很大的,你不具备这种条件,你只能按这种高考工厂模式去拼。

我们那一届的升学率和现在比,实在不够看,当时本科达线率只有区区40%,但已经远高于三大穷县的升学率了。更重要的是,从阜阳三中确立新模式之后,升学率提升速度突飞猛涨,三年后(也就是从入学起就接受新模式的高中毕业生)本科率已经达到80%以上,一本率从个位数直接涨到40%。从前清北复交几年不出一个,现在每年都有。我觉得这就够了。

是,我反对高考工厂,但我觉得太和一中和阜阳三中都远没到那么“变态”的地步。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村镇人口众多、极度贫困、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我们大多数农村孩子读书升学大城市中产家庭出身的孩子需求不一样,我们迫切面临的不是“上不上优质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学上”、“能不能考上本科”的问题。


徐公子阜阳爆料


太和一中作为县城中学为什么这么强,我来帮你解答。感谢阅读!

先来说说太和一中的发展史

太和县一中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一中创办于1956年,1986年被评为阜阳市重点中学,1997年初,初中与高中分离,2003年4月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学校一直坚持教育改革,严谨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办学的这些年里得到了省市的重视。2004年,太和一中因为科研成果的突出,被国家教育部命名“全国科学教育基地”,2006年又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本培训基地”。2008年又被安徽省评为中学食堂b级单位。

学校规模

太和一中位于太和县人民中路43号,处在繁华路段,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教育资源丰富,其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较好的教育口碑使其发展迅速。太和一中现在有100个教学班,在校的学生高达6000人,校区的占地面积在400余亩,学校的建筑面积更是达到了10万平方米,每个年纪都有一栋自己的教学楼。学校为了学生们的生活方便以及安全,斥资500多万装备了全省一流的校园网、闭路电视监控转播系统、原创教学网络、校园程控电话等。学生”充电“的地方图书馆,更是有多达20万的藏书。如此先进的教育基地,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

太和一中学校现有专职教师423人,其中高级教师177人,一级教师15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教坛新星2人,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76人,太和县一中先后荣获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先进读书俱乐部”等称号。

培养机制

太和一中领到班子,立足现实,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用现代意识,科学态度打造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环境。学校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严谨的办学态度,为国家培养人才,努力将太和一中打造成省级一流高中。强大的师资力量,在加上如此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办学成果

太和一中连续多年的高考成绩都位居阜阳市各大重点高中前列,2018年本科上线率达到95%,上千人可以考上一本,每年有10人左右可以上清华北大,太和一中高三年级的清北港班一本升学率一直保持100%,太和一中文理兼备,教学质量多年来已稳居安徽省县级中学前列,作为县级学校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有实力了。2018年太和一中在全国中小学排名中位列第78名。

综合来说太和一中,地理位置优越,师资力量强,办学理念先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前太和一中正在建设新校区,投资6.9个亿,将是一所综合性一流的重点中学。


求学的小康熙


太和作为皖西北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能汇聚太和一中、太和中学两所省重点示范高中和太和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太和人民不论穷富无不重视教育,每每看到新华书店周末摩肩接踵,各种姿势捧着书读的津津有味的读书人(包括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我都为太和感到骄傲。但是太和的教育也有不足,这从今年高考的两位状元的语文成绩就能影射弊端,120、119,算高分了但是和别的地区的高考状元比差不多有十几分的差距,不要小看这十几分,太和教育差的恰恰是这十几分!!!语文注重积累和广泛的阅读,太和的学子应试有余却很少有时间去看与考试看起来关系不大的课外书,相信太和的教育会越来越好。太和学习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