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其实是来救命的

有句话知名度很高:“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慌,由此有人甚至对所有的病都讳莫如深。

人在身强力壮、百病不侵的时候,不拿身体当回事,把医生的话当耳旁风,肥厚甘浓,胡吃海塞,娱乐无极限,用东北人的话说,就是“可劲儿造”。

等到疾病找上门来,才悚然警惕:

得了哮喘,才知道能好好喘气儿就无比幸福;

得了空鼻症,才知道一呼一吸都其乐无穷;

患了痔疮,才知道能痛痛快快地解个手的话,给个皇上都不换!

“二元对立”的观念对今天的中国人影响很大,把疾病与健康看成完全对立的两个东西,讲“与疾病作斗争”“战胜病魔”,过分依赖医学技术与药品,有一点点毛病就往医院跑,寄希望于医生的高明与神通,总想“康复如初”。

殊不知,很多病是回不去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静脉曲张因静脉瓣膜受损而起,吃多贵的药都不可能把突起的血管平复下去,能不发展就不错了。

更有甚者“好了伤疤忘了疼”,一但身体好转,立时暴露本性,继续过往的生活。

笔者曾在广播里听到一则广告,诉说得了痔疮“酒也不能喝了,辣椒也不能吃了,睡觉还得趴着”,但去了**医院做完手术之后,这些痛苦都没有了,甚至嚣张地喊了一嗓子“走,二哥!喝酒去!”

古人其实原本忧患意识很强,“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是我们思维观念中颇为显著的一个特征。

现代人已经达成共识——健康的四大基石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

九九归一,这四点综合起来,其实就是——生活方式。

所以看见了小毛病,就应该赶紧反躬自省,看看自己在生活方式上有些什么样的缺陷,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去作修复弥补。道家的“贵生”、“俭朴”、求“精神”,都是这个意思。

在道家看来,所谓的养生,就是不要在一举一动、一朝一夕、一粥一饭上伤害身体。曾经有一本养生的书叫《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这也是中医的核心理念,因为中医正是建立在道家思想基础之上的。

我们说小病是来救命的,同样是沿用了道家的阴阳思维。

不要把“疾病—健康”看作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要让疾病在“祸—福”之间转换——病症初现,引以为戒,修正了生活方式,止住了病,救下了命,祸就变成了福;对小病或熟视无睹,颟颟顸顸,或惊恐忧虑,过度治疗,医保之福便成了伤身之祸。

支撑忧患观念与自省意识的,是眼光远见。

毕竟人身都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经不起太多伤害。

现代医学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就是探索、摸清了许多疾病的致病机理,这使得医生的治病思路更加清晰。

对普通人来讲,我们能做的,就是节制自己的欲望,不给医生添乱,不给国家医保增加负担。

小病,其实是来救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