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防病治病!这些香囊配方既养生又能治病,请您收好

中医认为,中药皆有性味归经,通过药物的性味来刺激脏腑经络,进而调和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药香治病古已有之,《神农本草经》云:“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

闻香防病治病

中医把药物“气味”属性分的很清楚,气是气,味是味。通过鼻腔闻到的是气,通过口腔尝到的是味。

气有“腥膻香骚臭”,味有酸苦甘辛咸。气通天入五脏,味接地,入六腑。

中医认为,芳香药材(俗称“香药”)秉纯阳之气而生,为纯阳之物,能生发阳气,驱邪辟秽,活血行气,通经开窍,因此能够防病养生,疗疾治病

所谓闻香治病就是借助药物的香气作用于人体口鼻诸窍、皮肤、汗孔、毛窍进入腠理,通过气血经络的运行输送到达脏腑而遍布全身,达到调和脏腑阴阳平衡、鼓舞正气、防御外邪的防病养生和治疗疾病,古人亦称此为“服气”,是传统衣冠疗法、香佩疗法的一种。

闻香防病治病!这些香囊配方既养生又能治病,请您收好

近代则衍化为芳香疗法,种类也多种多样,常见的如香薰疗法、香精疗法、药浴疗法、足浴疗法等。

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

春秋战国时期有佩戴芳香植物以防疫辟邪,《山海经》中便有言:“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华佗(曾用麝香、丁香、檀香等药物装在用花绸制成的香囊中,通过闻香疗法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孙思邈(《千金药方》中记载“避疫气,令人不染”)、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闻香治病”的记载)等名家皆使用过闻香治病。

而古代民间、寺庙、道观和宫廷皆推崇香药,焚香、香囊、药衣、药枕、药物兜肚、鼻烟、胭脂粉......等皆为香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运用。

清代医家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

根据香药配方的不同,闻香治病的疗效也不同,具体有:

①杀菌抑菌、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各种流行性疾病;

②防蚊驱虫,防疫避瘟;

③醒脑提神,开窍通慧,缓解压力,消除疲劳;

④安神助眠,缓解焦虑,安抚身心;

⑤互赠礼物,增进友谊。

香囊治病

香囊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又称香药袋、荷包、香包、香袋、佩帷、容臭香缨、衿缨、香球、兽头囊、馨香、花囊等,是一种由盛载香料的囊包,多以色彩鲜明的丝织物缝制而成,拥有数千年历史,秦代就有相关记载。

闻香防病治病!这些香囊配方既养生又能治病,请您收好

《礼记》云:“五采谓之绣。”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咸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

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

清代,佩戴香囊成为皇宫的防病措施之一,乾隆皇帝曾发过“每年五月初一起挂五毒荷包”的谕旨。他自己就在端午节这天佩戴“五毒荷包”、“龙舟荷包”。

文人雅士常佩戴香囊彰显儒雅品位,宫廷人人佩戴香囊,既可以预防汗臭,又可以点缀靓丽形象。

自古民间就有佩戴香囊避除秽恶之气、驱虫灭虫、避瘟防疫的习俗,俗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人们常在端午节互送香囊或给小儿佩戴香囊防病避疫的习俗,可见古人早有使用香草制作成香囊“闻香防病治病”的风俗。

佩戴香囊最多见于端午节,但并不限在端午节,古人腰间多佩带香囊作为装饰,并以之作为男女定情之物。

现代的香囊大都置于衣柜中以防蛀,或用来清新室内空气。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芳香性药物以化湿和开窍为两大主要功效。

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芳香性中药是一些具特别香气的药物,具有“鼓舞正气、除邪辟秽”、“解肌发表、疏风散邪”、“芳香健脾、化湿醒脾”、“通关开窍、止痛消肿”等功效,这些特点与芳香性中药所有的特殊药理性质有关。

《本草经疏》云 “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清代医学家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 中指出:“疫疠秽邪从口鼻吸收,分布三焦,弥漫神识。”

闻香防病治病!这些香囊配方既养生又能治病,请您收好

香囊散发出淡淡的药味,具有芳香辟秽、解毒化浊、驱邪防疫之功效。根据香囊用药不同,常分为防疫香囊、驱蚊香囊、提神香囊、安神助眠香囊、健脾开胃香囊等。

香囊造型甚多,如桃形、石榴形、鸡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葫芦形、钟形、心形、桃形、袋形、钱包形、方形等,香囊材质有丝线锦缎的,也有极少数镂金的,还有透雕玉质的。

目前,香囊也是非遗系列之一,这原本是民间众人皆知,凡人皆会的制作的物件,成为非遗也就标志着需要大家用心去挽救了。

香囊防病是经得起现代医学考证的

①芳香类中药的植物性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作用;

②药物芳香能适当刺激鼻黏膜,调整人体免疫系统;

③药香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后,还可调节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神经系统反应性增强,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

自制香囊方

1、常用的芳香类药物

常用的芳香类药物可以防疫辟邪,比如广藿香、佩兰叶、香白芷、蕲艾叶、茅苍术、苏薄荷、紫苏叶、金银花、丁香花、广陈皮、山奈、抚川芎、石菖蒲、甘松节、上肉桂、梅冰片、白豆蔻、草豆蔻、荆芥穗、高良姜、炒香附、乌药、七里香、五加皮、制乳香、制没药、檀木香等常用于熏香防疫,制作成香囊既可以预防瘟疫,又可以驱虫防蚊。

2、防疫香囊

防疫香囊:广藿香10克,佩兰叶10克,紫苏叶10克,母丁香10克,川花椒10克,香白芷10克,苏薄荷10克,炒苍术10克,广陈皮10克,川芎片10克,山奈10克,石菖蒲10克,甘松节10克,上肉桂10克,金银花10克,梅冰片5克,共为细末,装入香囊,佩戴胸前可以预防瘟疫。

研究表明香袋散发的气味能显著提高人体鼻粘膜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由于上呼吸道能分泌较多的SIgA,这就有效地提高了上呼吸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且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达到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3、简易防疫香囊

简易防疫香囊:金银花15克,广藿香15克,甘松节15克,苏薄荷15克,茅香15克,炒苍术15克,广陈皮15克,龙脑香10克,共为细末,装入香囊,随身佩戴。

4、防流感香囊

防流感香囊:佩兰叶15克,丁香15克,梅花冰片6克,薄荷15克,细辛10克,花椒10克,捣细末,装香囊,随身佩戴。

5、驱蚊验方

驱蚊验方:广藿香、佩兰叶(水香、香草、大泽兰)、紫苏叶、香白芷、苏龙(苏薄荷或薄荷脑)、丁香、蕲艾叶、炒苍术、广陈皮、抚川芎、山柰、石菖蒲、甘松、肉桂各10克,梅冰片5克。

配齐后粗略地粉碎后装入香囊可以制成驱蚊香囊,气味芳香,可以佩戴在背包或衣物上,也可以悬挂在门窗和床边,有一定的驱蚊作用;也可以加适当酒精或碳,点燃用药材的烟雾驱蚊。

蚊虫怕香味,所以驱蚊方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芳香的药材,比如:

薰衣草(零陵香)、茴香、玫瑰花、月季花、檀香、木香、豆蔻、砂仁、草果、沉香、桂枝、荆芥、麻黄、菊花、桃花、乳香、没药、莪术、三棱、丹皮、五加皮、远志、香附、安息香、香薷、香橼、益智仁、佛手、厚朴、辛夷花(木笔花)、乌药、千年健、樟脑、苏合香、花椒(秦椒、蜀椒)、杜衡(马蹄香)、茅香(香茅、大风茅、香巴茅、香茅草)、藁本、高良姜、龙脑香、草豆蔻、迷迭香(海洋之露,艾菊)、百里香(地椒、地花椒、山椒、山胡椒、麝香草)、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九秋香、九树香、过山香、黄金桂、四季青、青木香、月橘、十里香)、罗勒(九层塔、金不换、圣约瑟夫草、甜罗勒、兰香)、月见草、桂花、茉莉花、白兰花、玳玳花、素馨花、鼠尾草、接骨木、雄黄、麝香、芦荟等。

6、常用香囊配方


闻香防病治病!这些香囊配方既养生又能治病,请您收好

配方①:丁香6克、川椒6克、白芷15克、辛夷10克、冰片10克、沉香6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桂枝10克、益智仁10克、小茴香10克、石菖蒲10克、苍术10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

功能防瘟疫,防流感,驱蚊虫。

配方②:冰片、樟脑各3克,高良姜15克,桂皮30克。预防感冒。

配方③: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功能防疫驱虫。

配方④:山奈、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功能驱虫防疫。

配方⑤:薄荷、葱白各4克,菊花、荆芥、黎苏、苍术、桂皮、大茴、辛夷、细辛各2克。功能通鼻窍,清头目,防流感,避瘟疫。

配方⑥:雄黄20克,山奈100克,冰片10克,樟脑10克。功能防瘟避疫,驱逐虫蛇。

配方⑦:川穹、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克。功能醒脑提神。

配方⑧:菖蒲80克、雄黄60克、桂皮50克、朱砂20克。功能安神助眠,定惊益智。

配方⑨:佩兰、桂皮各50克,高良姜150克,冰片20克。预防流感。

配方⑩:冰片、薄荷脑各25克、山奈、雄黄、丁香各3克,砂仁、蔻仁各5克。功能芳香开胃,健脾消食。

配方⑪:高良姜2克、冰片、丁香各3克、佩兰、桂皮各5克。功能开胃醒脾,理气宽胸。

注意事项

1.香囊中的药粉不得内服!尤其是儿童(3岁以下尤为注意),在佩戴香囊时要注意防止家中孩童任意把玩,将药粉误食。

2.孕妇佩戴香囊要谨慎!

3.对香囊内药物成分过敏者忌用。

4.体质虚弱者,药量减半,以免香味过重引起恶心、头晕、乏力等不适。

医生

张玉龙 主治医师

针灸科/中医科

简介

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顽固性失眠、头痛、结石及肿瘤等。妇科: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儿科:感冒、咳嗽、腹泻、虫症、厌食、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等。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等。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