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事”:蘇州治水,杭州治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的富丽绰约一直被浓缩在这句民间俗语中。

苏州,多水,生津塘河湖。典型的江南水城,园林别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性格上温婉含蓄,文化重“隐”。然而这并不影响她的兼容并蓄,科技底子深厚,众多工业巨头聚集。

智慧“城事”:苏州治水,杭州治堵

苏州大运河沿岸掠影(丁志华 摄)

杭州,多山,必逢山开路。城市格局落落大方,恨不得把所有的光鲜靓丽抛出来,即便风雅钱塘也没舍去那三分功利和傲气,文化重“显”。洒脱而开放,更像一个务实主义者,数字经济正当时,商业繁锦。

智慧“城事”:苏州治水,杭州治堵

©图虫创意,已获授权

苏州、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代表,以其相似的地缘环境及经济体量为众人津津乐道,也衍生出城市层面的隐性PK。

智慧“城事”有后浪

智慧城市已写入国家战略,围绕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美好愿景的擘画,「苏杭」这对长三角的连襟,演绎着什么样的智慧“双城记”?

疫情期间,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智慧城市被寄予厚望,一些城市依托信息化技术展开防疫战等。3月31日,杭州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创新成果,被决策层高度肯定。

长期以来,杭州的数字城市“名片”似乎较为突出——当地民众对“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等名词如数家珍;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杭州在百城拥堵指数中排名从2013年的前3位降到了2019年的35位。

驶向智慧城市的“快车道”,苏州亦未缺席,以勃勃之姿态,开启后浪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城市生态治理的核心命题,水的数字化治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拼图。治水同治路,也是衡量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半个姑苏城水都清了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作为苏州城的主干水道——平江河,其所在的平江区是苏州市控保建筑最多的城区。说平江河就是半个姑苏城,一点不为过。

古诗词中的姑苏城美如画,但现实中的平江河却遭受严重的污染危机:据统计,此前每天平江河4条保洁船、8位保洁员打捞出白色垃圾等达500多斤,当地水务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循环往复的治水难题,让苏州水务部门头疼不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智慧水务来。2019年,水利部明确“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全国开展智慧水利城市试点,并将苏州定位试点城市。苏州结合自身水情特点和短板,确立了以“智慧驱动、精准治理”为理念,树立了以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为核心的“智水苏州”总目标。

完成新型智慧水务目标,构造“水务大脑”尤为关键。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强大的“云+大数据+AI+物联网+GIS+视频+融合通信”的数字底座,成为支撑智慧水务发展的“黑土地”。

智慧“城事”:苏州治水,杭州治堵

通过建设这样的数字底座,消除以往烟囱式的技术架构,打破业务割裂的现状,实现万物互联;可以获取更多的数据,使之在平台上实现汇聚,并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共享形成水务水利行业的“智慧大脑”,使能“百花齐放”的上层应用,从而为水务水利管理者开展便捷、精准、高效的治理和决策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肥沃的“黑土地”。

“云上”治水在苏州拉开了大幕。2019年,苏州市水务局通过与华为公司通力协作,在平江历史街区的平江河上建设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全天24小时定点信息采集,从上线开始,已经抓拍到大量不文明行为,包括倒水、洗拖把、洗衣服、抛物。数据显示,算法识别准确率已经从刚上线测试时的 15%提升到 81%,基本满足业务的准确率要求。在智能精准识别、记录取证后,后台系统将视频和截图推送至相关工作人员终端,由工作人员上门执法和宣传,完成后通过系统上报处理结果。另据华为的一组数据显示,将5G无人机应用于都市型河道、河湖巡检,能将效率提升30倍,有效降低了人工监管的压力。

智慧“城事”:苏州治水,杭州治堵

智慧水务在苏州的成功实践对全国城市水务升级乃至智慧城市建设也有着积极意义。

首先,智慧水务充分打破了水务领域的信息壁垒,让数据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其次,苏州的成功经验为全国树立了成功样板:几乎与苏州“智水”同时期,山西吕梁建立起“河长制”信息平台,精细保护全域河流生态;江苏泰州市大数据平台实现摸底排查沿江排口1200余个,长江泰州段饮用水源地100%达标;深圳智慧水务正朝着“全国水务信息化建设标杆”奋进……

如果说“云上”治水是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那么近年来苏州与华为等科技企业 就软件开发云、工业互联网云等领域展开的一系列合作,不断夯实城市智能化发展“黑土地”,助力苏州工业产业发展与智能升级,则是趋于绘制更完整的智慧城市全域图。

杭州的“城市大脑”

让数据帮助城市去思考,让潜藏的数据露出来、挖掘出来,助力城市智慧运营。

杭州最开始搭建“城市大脑”的初衷,是道路治堵。长期以来,交通拥堵一直为杭州市民诟病,成为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2016年,杭州向全球宣布启动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由杭州市政府牵头,联合了包括阿里云在内的数十家企业成立了城市大脑专项小组,初步形成“用数据研判、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的杭州城市交通治堵新模式,并于2018年5月对外发布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

假设城区某个路口发生了交通事故,传统方式是当事人通过人工报警;但基于城市大脑,可能还没等拨通报警电话,路口的智能摄像机、红绿灯等介质已将实时数据即时回传给了“大脑”,同时由于事故造成的交通堵塞信息也会传输给后台,城市大脑感知到信息后,会迅速对事件进行研判,做出合理的调度处置策略、出警方案,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多年的“数字治堵”,杭州交通状况得到了不小改善。

一线城市需要一流治理,“既要善于运用科技现代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针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杭州治堵,苏州治水,在“新基建”浪潮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交相辉映,唱响智慧城市双城记。

近年来,随着阿里、华为、腾讯、万科等科技企业纷纷涉足布局环保、生态等城市数字化模块治理,智慧城市的蛋糕也迅速变大。相信不久的将来,互联、智能、开放和共享的智慧城市数字“新基建”底座将夯实得更加牢固,在这条赛道上,势必涌入更多“后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