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問到,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你會做什麼?會有很多人回覆:我會逛微博、刷劇、聽音樂、看新聞、逛知乎、逛淘寶海淘、跟人聊天啊等等,仔細想想,當做完這些事之後,心情真的會好嗎?或許還是一樣的壞,日復一日…這本書教我們從深處瞭解和學習自己的情緒。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活下去的理由》是英國人馬特·海格的一本與抑鬱症對抗到和諧共存的日記。

馬特·海格被抑鬱症困擾14年,他形容抑鬱症,“腦子裡著了火,但沒人能看見火焰。”抑鬱症的無形,決定了人們面對它,很容易滋生偏見,這種偏見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心理和思想影響更大。作者在經過很長時間的鬥爭之後,得出,抑鬱症、驚恐症和自殺傾向,不存在什麼正確或錯誤,只需要接受“它們本來的樣子就好了”。

作者給出一些抑鬱症的警告信號:

比如,如果你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你可能會想,“我感覺一無是處,因為我的確一無是處”。你不太容易把這看作一種疾病症狀。受低自尊和疲憊感的影響,即使你明知這是一種疾病,可能也沒有意願和能力將其告知他人。

疲憊——如果某人總是無故感到很累。

低自尊——這一點別人很難發現,如果發生在那些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人身上就更難被發現,而且低自尊也會讓人更不愛表達自己。

“精神運動性阻滯”——在某些抑鬱症案例中,會出現動作遲緩和說話緩慢現象。

食慾下降(不過食慾大增有時也會出現)。

煩躁易怒(不過公平地說,這可以是任何事情的跡象)。

頻繁哭泣。

快感缺乏症——它是伍迪·艾倫導演的《安妮·霍爾》最初的片名。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術語。意思是無法體驗任何類型的快感,甚至美好的事物,比如日落、美食、看八十年代切維·切斯的無厘頭喜劇,諸如此類的東西。

突然內向——如果某人似乎比平時更安靜、更內向,有可能他患抑鬱症了。(我記得有幾次我說不出話來。感覺好像動不了舌頭,說話顯得完全沒有意義。似乎別人談論的事情對我來說就像屬於另一個宇宙。)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Unsplash

來看一組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在全世界,每5個人中有1人會遭遇抑鬱症,(實際比這個更高),抗抑鬱症的銷量在全國持續上漲,冰島銷量最高,遭遇過嚴重抑鬱症的女性是男性的2倍,如果父母一方被診斷出抑鬱症,子女患抑鬱症的概率約為40%……

抑鬱症大多時候伴隨著焦慮症,它最惱人的特質就是讓人無可避免的思考人生,作者形容“人們從外表看你,只能看見你的身體外形,……沒人能看出,你的自我意識化成了碎片”。

許多名人有著過抑鬱症的經歷,有些通過自己與恐懼的努力對抗,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事業和傑作:林肯在32歲宣佈,現在我是最痛苦的人,能否活著?能否面對生命之悲慘?經歷了無數次思考之後,他決定,要在活著的時候做出一番事業;丘吉爾將抑鬱症稱作“黑狗”,他擁抱強烈的情緒,他認為這讓他察覺到一般人看不見的危險;愛德華蒙克在日記裡寫到,日落時我走在街上,突然天空變成了血紅色,我停下來倚著欄杆,感到無法言說的疲倦……朋友們漸漸走遠,我落在後面,恐懼的顫抖,名畫《吶喊》由此產生;弗蘭茲卡夫卡在《變形記》中呈現幽閉恐懼和無力感……抑鬱症與名人共存,他們的痛苦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他留下的東西卻能讓我們受益一生。

在普通人,我們要怎麼去理解抑鬱症,怎麼與抑鬱症和平共處或者趕跑它?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Photo by Josh Felise on Unsplash

最終,還活著比自殺需要更大的勇氣。——阿爾貝加繆《快樂至死》

很多得抑鬱症的人通常難以啟齒,抑鬱症是不是病?抑鬱症是不正常的嗎?作者認為,抑鬱症同癌症等其他任何疾病一樣,是一種身體的疾病,而正常與否,儘管別人不認為抑鬱症真的有那麼嚴重,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正確看待,米歇爾福柯曾經說過,這個社會正在閹割我們,要求我們正常,一個恐懼、壓抑的社會把任何與眾不同的人宣判為有病。

酗酒、吃藥可以緩解抑鬱症的困擾嗎?作者認為,藥物強調了一種“消費即可解決問題”的理念,製造了一種“自我”和“他者”的鴻溝,吃藥和酗酒之後,第二天焦慮還會在。身為抑鬱症患者吃藥唯一的安慰是,吃藥是療愈工作的開始。不吃藥的好處也很多,這樣可以把自己的抑鬱放在單純的實驗環境中,這能讓抑鬱症患者知道鍛鍊、陽光、睡覺、交談等等哪一種能夠幫助他,從而不斷警覺自己。

道理都懂,不過任何一個觸發事件,就像一滴墨水掉入清水,還是很容易讓一個抑鬱症患者陷入陰鬱:工作中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一家人飯後心理突然的光影變幻,一覺睡醒,想遠離人群,渴望自己在別的地方或者自己是其他人,身體刺痛,害怕自己死、變瘋……作者說,疼痛不是想的對象,而是想法本身,作者在一個想象的假世界裡,不斷懷疑自己:你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你就是不中用的人,你也會像爺爺奶奶一樣死……明天會怎麼樣?好絕望,作者說,我看過了,明天會更糟。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Photo by Claudia Soraya on Unsplash


抑鬱症的發病,是毫無徵兆的嗎?還是潛藏已久的?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認為,一半心理疾病是在14歲之前就有的。作者童年時期的經歷給他填上了抑鬱症的源頭之筆,聽到暗戀的女生說他臉上的痦子上面的毛很噁心,作者第一想法就是,在另一個空間裡,自己死了,這種想法讓他覺得女孩會覺得很愧疚;

作者臉皮很薄,他想這是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的主要原因,也不合群,在他人面前,他的自我、偽自我、半真半假的自我,經常發生惡戰,大多時候作者會變成他人期待的樣子……

還有個更重要的思維原因,目標設定。叔本華認為,如果慾望是問題所在,那就捨棄它吧,禁慾。作者指出了叔本華的虛偽,他經常沉溺於食色,而且愛爭吵貪婪。叔本華的禁慾主義、自我懲罰、自我憎恨不可行,那麼遇到情緒風暴應該怎麼辦?

我們必須關注低落情緒是如何產生的?過度工作、睡眠過少,發現它產生的原因,並制止它轉變為更長期的情緒低落狀態。可以改變思維方式、改變周遭事物、改變情感關係和身體狀況等。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Photo by Aziz Acharki on Unsplash

有關應對抑鬱症,作者發還現了幾種方法——交談、讀書、旅行、跑步或其他有氧運動。思維上還需慈悲為懷,認識到這是正常的天氣變化,穿越它感受它,我們是凡人肉身,也是日月星辰。

交談、通過寫作交談,向全世界的男人女人,老人年輕人,白人黑人,富人窮人告訴一件事實,“那就是抑鬱症不等於你,它僅僅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某個可以被交談緩解的東西。

”莎士比亞說:藝術的目的是賦予生命形狀,看書則是作者找到的填補人生情節的重要方式,看書、看電影、看電視劇這些外部敘事給了作者活下去的理由,他推薦了幾本書《權力與榮耀》,《看不見的城市》,《局外人》,《濟慈書信集》,《麥田裡的守望者》《藻海無邊》……還有電影《飛行家》,你自己身上有太多的你自己,這讓作者認識到其實自己抑鬱症有部分來源於對自己情緒的過度關注。

旅行讓人變得謙虛,古斯塔夫福樓拜這麼說,因為它使你領悟人在世界中所佔的地位多渺小。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給不想活著的每個今天

Photo by Capturing the human heart. on Unsplash

作者對抗抑鬱症14年,失敗與成功並存,高峰與低谷輪流,過程中,他漸漸開始做了自己以前不敢做,去參加派對這種群體活動,磕磕絆絆想要逃離,但恰恰是向前邁了一步。當思想的洪流不可避免的噴薄而出的時候,感覺一切,重視感覺,比思想更重要,感知生命,感知抑鬱…

最後作者給出了一些生活建議,有句話說,生活不是你要去熱愛的,而是需要開發你內心的渴望,與大家共勉:

“我覺得有用但不總是遵循的40條建議:”

1.快樂出現的時候,享受快樂。

2.小口慢飲,別狼吞虎嚥。

3.對自己溫柔些。少工作,多休息。

4.過去的一切你都無法改變。這是基本的物理原理。

5.小心星期二和十月。

6.庫爾特·馮內古特是正確的:“閱讀和寫作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有營養的冥想形式。”

7.多傾聽,少說話。

8.無所事事的時候不要有罪惡感。也許工作比無所事事對世界的危害更大。但可以完善你的無所事事,讓它是覺知的。

9.覺察到你正在呼吸。

10.不論在任何地點,任何時刻,都要試著去發現美。一張面孔、一句詩詞、窗外的雲、塗鴉畫、風力田。美可以淨化思想。

11.恨是一種毫無意義的情緒。就像為了懲罰一隻蜇你的蠍子而吃掉它一樣。

12.出去跑步,再做點瑜伽。

13.中午之前衝個澡。

14.遙望天空。提醒自己宇宙是多麼浩瀚。抓住每一個感受遼闊悠遠的機會,這會讓你看見自己的渺小。

15.善良。

16.要認識到想法只是想法。如果感覺想法不合理,就跟它理論,即使你已找不出道理。你是你頭腦的觀察者,而非受害者。

17.不要漫無目的地看電視。不要漫無目的地上社交網站。要清醒地意識到你正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別不重視電視,你要更重視它,這樣你才會少看。無節制的娛樂將使你注意力分散。

18.坐下,躺下,不動,什麼都不做。觀察,傾聽你頭腦的聲音。不去評判頭腦裡發生的事情,隨它吧,就像《冰雪奇緣》裡的白雪女王一樣。

19.不要杞人憂天。

20.看樹,靠近樹,種樹。(因為樹很棒。)

21.聽YouTube上面那個瑜伽教練的話,“走路,好像你在用腳親吻地球一樣。”

22.生活,愛,放手。

23.酒的數學是乘方運算。你喝得越多,就越想多喝。如果你很難止於一杯,那麼更不可能止於三杯。加法就是乘法。

24.當心那個縫隙。你現在身處的地方和你想去的地方之間的縫隙。只是想一下它,那個縫隙就會擴大,你就有可能掉到裡面去。

25.閱讀一本書,別去想著要讀完它。只是讀。享受每個字、句子、段落。別期待它結束,或永不結束。

26.在最深層次,宇宙中沒有哪種藥比善待他人令你感覺更好。

27.聽聽哈姆雷特——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抑鬱症患者——對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特恩說的話:“世上之事物本無善惡之分,思想使然。”

28.允許他人愛你。相信這份愛。為他們活下去,即使你覺得毫無意義。

29.你不需要這個世界理解你。沒關係的。有的人永遠不會真的理解他們沒經歷過的事情,但有些人會理解,要對理解你的人心懷感激。

30.儒勒·凡爾納寫過“無限的生命”。它是像海一樣浩瀚的愛與情感世界。如果我們沉浸其中,將找到無限,找到活下來所需的空間。

31.凌晨三點不是試圖理清人生的時間。

32.記住:你一點兒也不怪異。你是人,你的一切行為、感覺都是符合自然的,因為你是自然界的動物。你就是大自然。你是類人猿。你生活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活在你心中。一切都是聯結在一起的。

33.不要相信什麼好壞,輸贏,勝負,高潮低谷。在你的最低處和最高處,無論你是快樂還是絕望,平靜還是憤怒,都有一個最核心的“你”是始終不變的。這個“你”才是最重要的。

34.別擔心因絕望而失去的時間。熬過絕望之後,時間的價值將會翻倍。

35.對自己透明。給你的頭腦建一座玻璃房。觀察。

36.讀艾米莉·狄金森,讀格雷厄姆·格林,讀伊塔洛·卡爾維諾,讀瑪雅·安吉羅。讀一切你想讀的,讀就好了。書是可能性,是逃跑路線。當你沒有選擇時,它們給你機會。對於流離失所的頭腦來說,每一本書都是一座家園。

37.陽光燦爛的日子,能在戶外就在戶外。

38.記住:地球生活的關鍵是改變。汽車會生鏽,書頁會發黃,技術會過時,毛毛蟲會變蝴蝶,黑夜會變白晝,抑鬱也會消散。

39.當你感覺忙得沒時間休息,就是你最需要找時間休息的時候。

40.勇敢,堅強,呼吸,活下去。你會感謝今天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