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漲了2塊錢,頭部奶茶快30了,連海底撈、西貝都貴了,你怎麼看?

未到傷心處丶


今日,網友們發現網紅店們許多都悄悄漲價了。

領頭羊是海底撈,平均漲價6%,一片土豆13塊,一碗米飯7塊。前幾天老闆才說不缺錢的西貝也漲了。

飲茶漲價更為普遍,喜茶多款產品上漲兩塊,奈雪的茶也上漲1塊,使得奶茶邁入30元的歷史大關。小鎮青年的好朋友coco茶也漲價了,部分產品上調1-3元不等。就連“劫富濟貧”的瑞幸,也被人發現漲價了。

漲價嘛,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原因無非就是告訴消費者成本上升了,不漲價活不下去,大家幫我分擔分擔。

成本上漲可以說是確有其事的,國家統計局最近公佈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上漲5.2%,環比上漲0.8%,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9%。這都說明了物價上漲了,再加上停工對企業造成的資金鍊壓力,使得火爆的網紅店們,選擇了漲價。

從經典經濟學理論來看,需求是有價格彈性的,漲價會影響需求。網紅店實際上並非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價格彈性是比較大的,理論上漲價會降低消費者需求,降低消費者的粘性,開始尋找替代品。

而網紅店們敢於漲價,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成本壓力外,還有兩點考慮。一是疫情使得市場洗牌,一大批商家倒閉死去,這就使得市場上的替代品減少,消費者沒有更多的選擇,或者需要更多時間去尋找替代品,這就給漲價帶來了空間和時間效益。二是能消費網紅店的,多為中產階層,網紅店的漲價相比他們的總體開銷比例很小,痛感很低,影響不大。

但在疫情的大環境下,市場勢弱的情況下,漲價無論如何是一種傷害消費者感情的行為,都必須謹慎而為。經濟收益的短期提高可能換來品牌的長期受損,這筆賬怎麼算可能要商家自己才清楚。

市場危機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急劇提升,高性價比能快速地佔領市場,也能獲得市場口碑。從瑞幸雖然造假失信,但“1.8折”還是讓他在消費者端獲得不錯的口碑,很多人為其洗白。4月6日的麥當勞會員日,半價桶也使得大家瘋狂,冒著人流聚集的風險也願意排上幾個小時隊。

危機中,企業的產品定價確實需要更多的考慮,需要更多的考慮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因此在價格前,我們更需要花功夫在成本上,只有將成本控制在極限狀態下,才能給出更有競爭力的定價。這更能體現出人性的關懷,向市場和用戶傳遞企業的正向價值觀,樹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價值。


Key叔商業思考


前兩天奶茶漲價上了微博熱搜,諸多媒體評論頭部奶茶品牌如奈雪、喜茶之類即將邁入30元/杯的時代,喜茶方回應是原材料成本上升所以才迫不得已漲價,並且漲價的也僅是其中幾款產品。但是消費者好像並不買單,紛紛表示“價格勸退”。


憑心而論,30塊錢一杯奶茶貴嗎?


答案是肯定的。


其實漲價一兩元並不算是漲幅很大,那麼為何卻引來消費者差評呢?按理說,疫情之下上游原材料漲價,售價水漲船高無可厚非,是合理現象。但是結合整個市場環境來看,漲價又有不合理之處。


必然現象:價格上漲抑制消費數量


談起消費,相信不少餐飲類的商家正在翹首以盼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可惜遲遲未到(之前我預測的是疫情得到控制後的兩三個月內,還在觀望中)。各項成本增加,現金流吃緊,確實讓商家苦不堪言。其實在這個時候我覺得腰部的奶茶品牌是比頭部品牌更為艱難的。


頭部品牌如喜茶、奈雪(抱歉我只對這兩個印象深一點),客單價高,儘管店鋪選址都在昂貴的商圈內,但是這類品牌的抗風險能力是較強的,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人們復工、出行趨於正常的過渡期間,頭部品牌的營業目標不能單純的利潤為導向,要掙錢無可厚非,但是原材料再貴,貴到什麼程度,消費者心理也是有一杆秤的,畢竟這時候沒漲價的品牌不在少數。


不少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收入緊張,這個時候漲價難免有趁火打劫的感覺(這個形容好像不是很好),這個相對敏感的時期,原先的消費群體對於漲價是比較牴觸的,到了心理防禦的紅線,大不了不喝你家奶茶唄。


根本原因:奶茶在飲品市場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這個是造成消費者不願意接受漲價的根本原因。市面上奶茶品牌太多,消費者選擇的空間是很大的,個別品牌漲價之後,找到一個替代原先口味的品牌是輕而易舉的,而且除了來自於同行的競爭,還要面對超市便利店的其他飲料品牌的壓力。


對於飲料產品來說,自身的商品屬性已經複雜的市場環境,並沒有真的建立起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忠誠度,畢竟再喜歡喝奶茶的人,也不能做到一日三餐吧。


對於奶茶品牌的選擇,除了飲品的適口性,更多的是對於這個品牌提供的環境、服務的選擇。頭部的奶茶品牌,成立的時間不也超過10年,還不足以累積作為一個頭部品牌的底蘊,更談不上品牌溢價了。


另外,再加上益禾堂、一點點、書亦燒仙草、蜜城冰雪等“農村包圍城市”的經營路線,價格親民,口感也不差,靠走量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頭部品牌漲價的策略下,無疑是給他們反向營銷了一波。


這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長遠來看,奶茶品牌通過“高價”獲取利潤的商業模式是會被打破的,即便是頭部品牌也逃不過這般宿命。目前喜茶已經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也是走親民路線的,至於消費者的定位、市場的細分,有機會再說。具體表現如何,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