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为什么找工作那么难?

常小律


您好,国际教育行业十年老兵,愿意为您分享:

2020年的开头太难了,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很多行业和企业受到了重创,也有很多职场人正在遭遇着职场危机。30.4%的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还有被裁员的,要求员工体谅公司难处被降薪至领取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更有一觉醒来,发现公司没了的。

疫情考验着每一个职场人,它更像一面“照妖镜”,放大着人们所有的焦虑。为什么你会担心找不到工作,在疫情之下,它是怎样影响着你的职场决策呢?


1.疫情暴露了你的不自信

疫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着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旅游、餐饮、交通运输、酒店,教育培训等线下传统行业毫无例外是受创重灾区,以在线办公、线上消费、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等为代表的线上服务将在此大环境下加速发展。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将加速各个行业的整合,部分在线上布局落后的企业将加速淘汰。

行业影响了企业,企业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了职场的岗位招聘数量。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复工第三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招聘职位数下降57.27%,简历投递数下降76.4%。广告传媒、汽车、交通物流等行业对应届生的需求降幅超过65%,一直被认为利好的互联网、金融、电子通信等线上行业的新增岗位降幅也达到了38.7%,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生产服务业岗位则迎来大幅增长。

虽然整体招聘量降低,但释放的招聘岗位其实都是企业核心业务需求的岗位,考验个人职场硬实力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的人就会犹豫了,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人才市场,我能过五关斩六将跳槽成功吗?担心找不到工作,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


2.疫情带给人们深度的行业思考,不知道是否要转行

疫情让更多人看到行业的发展前景,职场人开始思考自己所在的行业可以长久不衰吗?是朝阳行业吗?如果再来一次类似的疫情,自己的饭碗还会在吗?因此在跳槽的时候大家都会问自己一句,我该转行吗?这一问让很多人犹豫不决。因为转行穷三年,转行不但需要勇气,更是对你职业规划能力和职业决策能力的考验。一旦转错了行,后果很严重,所以人们担心走错,不知道该不该迈开这一步?


3.疫情放大了人们的焦虑情绪,职业安全感降低

有些人年前就对工作各种不满意了,原本就想着拿完年终奖春节后跳槽。可遇到了疫情,行业受到影响,招聘数量减少,找工作变得更难了。这让他们犹豫了,还要不要跳槽?很担心自己这一跳,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其实,没有疫情,你也可能会跳错。疫情只不过放大了你的焦虑情绪而已。当疫情发生,人们感受到威胁和不安全,焦虑是人类抵御威胁的自然反应,这就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法则。人们职场的焦虑其实原本就存在,只不过疫情让你看到那么多人一觉醒来公司没了,那么多人被裁员,职场焦虑不断放大,不安全感不断加强。焦虑反作用于你的跳槽行为上,让你开始犹豫不决。


现在你知道了你为什么害怕找不到工作,那么在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积极的找工作,有效的准备跳槽呢?


01/ 跳还是不跳?

给你几点建议:

(1)看行业机遇多少。其实跳槽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薪酬收入,人际关系,企业文化,工作强度,晋升空间等等,而疫情是放大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招聘岗位较少,且你目前的职业经历一直在这一个行业积累,跳槽到相似行业的机会也不多,那么建议你现在谨慎跳槽。

(2)跳槽之前,先权衡风险。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承担跳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可能新公司工作会更加辛苦,同事间的关系会十分复杂。

(3)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胜任新公司的高知岗位。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到新岗位也会站不住脚,自己现在离职跳槽的时机是否准确,是不是会让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更加辉煌。

(4)自己心理是否做好充分的跳槽准备

跳槽前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为环境的转换、工作的转变、要面对的风险等都会给你造成一定的压力,也许还没能那么快的从原单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所以心理上做好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继续前行。

(5)你现在是选择卧槽还是跳槽?

经过以上几点的考虑,你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也更加明确自己的意向了,此时留给你的选择就“你现在是选择卧槽还是跳槽?”如果你准备充分,信心十足,那就提交你的辞职书,通过跳槽进入你人生的康庄大道;如果你觉得你的能力还不足,那就继续卧槽,待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时机成熟时再选择跳槽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


02/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漠不关心:像无头苍蝇般随波逐流,会去哪里只能听天由命。兜兜转转几年后,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一团乱麻,惨不忍睹。于是乎,“35岁失业”,“中年危机”这样的字眼也变得无法避免,好像自己的各种狼狈与不堪都是因为年纪这个原因,恨不得时间停留在25岁,靠着青春来保住饭碗。

同时,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小群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长远可行的规划,努力把自己职业生涯沿着自己预先铺好的轨道发展。他们中既有从一线互联网走出的创业成功的创业者;也有看准方向,从传统行业转型到互联网行业的达人;更有稳扎稳打,从底层走到高层的总监。对这些人来说,既没有35岁失业,也没有中年危机,有的只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牢牢把控,以及从一个目标迈向下一个目标的努力和坚持。

而这群人,他们之中可能很多人有着相似的背景:来自不分伯仲的高校,有着拿得出手的成绩单,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慢慢在毕业后被人拉开了差距。由此可见,详细,可行及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正如“菩萨畏因,终生畏果”,如果把“因”做好了,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差。做好每一步的规划,正是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因”。


03/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等待时机

我们已经进入了公司没了时代,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是国企,体制内的工作,大家看好的外企在疫情期间裁员更凶猛,打脸的很。无论你做什么岗位,专业能力才是你的铁饭碗。若你还没有看清这是事实,还把“稳定”寄托在公司上,在岗位名头上,寄托于你无法控制的外部机遇上,想想你所谓的稳定是否能给你持久的安全感?若你有了可辨识的专业优势,你还会担心被裁员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种让你可以自由转身的感觉,是不是更爽?

所谓专业就是可以被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对于专业能力,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误区,认为基础事务性工作缺乏专业,只有技术岗位才有专业性。事实上在我十多年的HR生涯中,我面试过很多高层管理者,哪怕是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这样的岗位,在大家的眼里专业技术型要求不高,但事实上这方面做得优秀的人是凤毛麟角,越是这样的岗位,对人综合能力的要求却更高,对沟通协调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为人处世能力,情商的考验更多。

所以,任何一个岗位都值得你深入专研,都可以让你靠专业生存。


04/ 培养可迁移能力

虽然受疫情影响,整体招聘职位有所降低,但那些由于疫情加速发展的行业,未来会释放大量的招聘需求,招聘旺季会延迟出现。若此时你有转行的想法,你目前急需做的是培养可迁移能力。可迁移能力是指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技能,如表达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等。HR选人看的不光是你是否有类似的工作经验,更看重的是这些经验之下的能力素质是否和岗位匹配。若你的可迁移能力和新岗位恰好匹配,你就很容易获得新机会。


05/ 打造多职业策略

未来的职场人士,不会再一棵树上吊死,打造多职业策略是降低职业风险的最好方式。你可以有多重身份,比如我是一个职业咨询师,也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讲师,当你有多重身份叠加起来,你的职场才会更加稳固。

最后,预祝各位求职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疾风骤雨初歇


疫情期间,工作难找的原因主要有:1、近两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尤其是在北方,遇上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在少数,此番又遭受突发的疫情影响,原来来之不易的订单只能推迟,甚至被迫取消,经营困难雪上加霜,企业元气大伤,能维持下去已是不错,非紧缺岗位能暂缓招聘就暂缓了;2、疫情期间,各种管控措施,让很多企业对外来应聘者的健康存疑,能延后招聘就延后再招;3、应聘者的所在的行业、专业、岗位不是完全匹配,企业招聘宁缺毋滥,对未来经济预期不佳……都会进一步降低企业招聘意愿,从而影响找工作。

但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新的招聘高峰将会到来!




管理者说


很高兴回答你问题。疫情首先是政府很多行业都在管控当中,比如餐厅和游乐园人多的地方都在管控。第二现在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很多国家了,我们中国有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出自外国,现在外国疫情的一些国家也都封城了。货物卖不出去自然就不会再订购,中国的一系列的上下产业链也就跟着没事做。企业不招工,找工作就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建议有车的话可以考虑先自己做点小创业,比如滴滴或者货拉拉,有摩托车的话跑跑外卖平台也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