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古代封建王朝能够经久不衰?

我与历史有个约会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细看中国古代王朝历史,许多大一统王朝的历史都长达几百年,唐朝统治约290年,明朝统治276年,宋朝统治319年,元朝统治162年,清朝统治296年,看着这长达几百年的统治时间,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王朝能够维持这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个朝代久盛不衰呢,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第一点就是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的“天人感应”学说影响。

“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通过这个学说以及后续发展,皇帝统治万民有了一个合理性的理由,因为皇帝是代表上天来管理人间的,理应得到人民的尊重,如果你反抗皇帝,你就是在反抗上天。

我们要知道,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没有科学的辩证唯物论这一学说的。人们面对未知的事件往往会把他归结为“神鬼”等阴阳术士方面。平时就算皇帝出台了不好的政策,就算皇帝荒淫无道沉迷享乐不知进取,大部分老百姓也是不敢说什的。因为皇帝代表上天,皇帝是上天的使者,如果你反抗皇帝你就是在反抗老天爷,会遭到天谴。从最开始皇帝登基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处在一个道德以及理论的制高点,所以天子能够统领天下,这是一个王朝能够长期平稳统治和长治久安的重要理由。



二、古代愚民政策的推行

通过愚民政策的推行,让少数人掌握知识,大部分人都不识字。让大部分人活在温饱线上,让他们平时只顾着操心自己生活,他们无心也没有能力去关心国家大事。这一点使得天人感应学说能够在民间更好的推行,老百姓平时只需要浑浑噩噩的生活着,不需要操心国家政治。即使后来通过科举制平民老百姓能够当官参与国家政治,但是由于愚民政策的长期推行再加上科举制的激烈选拔,所以平常老百姓很难能够参与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任何一个古代封建社会大部分老百姓都能懂得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还能正常运行下去吗?在古代如果想长治久安,我认为愚民政策是一项合理的抉择。


三、统治者对国家暴力机关的掌控

古代皇帝通常都享有很高的权利,包括军队的指挥权。有了军队国家才有保障,皇帝说话才有自信。皇帝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兵权,就算他再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有造反心的人迟早会推翻皇帝的统治。可以这样说,军队是保障皇权不受到威胁的物质基础,当外国侵略的时候如果皇帝掌握一支优秀的军队那便不惧外国军队骚扰。当有人想造反的时候,皇帝也可以派出军队去镇压。如果不是为了保障皇权,那北宋皇帝赵匡胤何必搞一个杯酒释兵权?兵权乃“国之司命,社稷之存亡系焉,人主所当注意而不可忽者也”。等有机会我们再写一篇文章讲古代皇帝是如何控制兵权的文章,在此我们不做过多阐述。


四、古代封建王朝拥有一套合理的政治管理制度

通过进行大臣的选拔,设计一套体系完备的官僚体系,规定什么人该干什么活。从中央宰相到地方小吏,每一个名官员都规定了自己的任务。(当然也有朝代没有宰相,比如明朝。但是明朝也有类似宰相的官职,比如首辅或者内阁大学士)什么叫做合理的政治管理制度呢,比如三公九卿制度,这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

这个制度很好的交代官员该做什么,对合理的管理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应该想到三省六部制和宰相制度。这些管理制度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而提出来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管理制度也有他的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巩固古代国家政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提高官僚机关办事效率,更好的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总结

关于古代国家为什么能够维持这么长时间统治,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里面会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问题,没有一个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很难把这个问题写好。它需要你拥有一个广阔的历史视野,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觉悟,只有把自己跟国家相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体会古代官员的真实感受。

参考文献:

《道德经》 《潜规则》 《血酬定律》


论史君


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显然给封建王朝开了一个不太好的头,仅仅延续了14年就灭亡了,延续上百年的封建王朝挺多的,能延续两百年,甚至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就不多见了,我们就以延续两百年以上的封建王朝为例子来讨论下。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中国的封建王朝中,汉朝延续了405年(其中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朝延续了289年,宋朝延续了319年(其中北宋167年,南宋152年),明朝,清朝都延续了276年。这几个封建王朝虽然每一朝国情不同,但是相似之处却很多。

长久动荡后,也该学会休养生息

汉朝,唐朝,明朝,清朝建立之前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宋朝建立之前则经历了五代十国72年的大分裂时期,朝代更替是有周期性变化的。当动荡持续了一定的时间,或是影响达到了一定程度,百姓们自然就会渴望长久的和平稳定,这种愿望的不断增加,也预示着一个新的王朝即将诞生。

当然这个新建立的王朝未必就长寿,比如秦朝和隋朝就属于比较短命的王朝,是什么造成了这两个王朝的短命?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给百姓修养生息的时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大兴土木,征劳役,隋炀帝杨坚和秦始皇很相似,百姓们不但没有在新制度下满足诉求,反而成为被剥削者,这自然就会导致国家动荡。

秦朝大兴土木导致了社会动荡

而汉朝,唐朝则不同,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恢复礼法,采纳萧何建议让百姓修养生息,轻徭薄赋,虽然局部的战争并没有得到停止,但是大多数地区的百姓又可以好好的生活了,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有隋朝的教训,他任用魏征整顿吏治,轻徭薄赋,也选择让百姓修养生息,这样举措给政权稳定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情况比较特殊,明朝建立之后,北方的威胁并没有全面解除,但是朱元璋也开始着手恢复生产,他是历史上唯一白手起家的皇帝,他了解底层百姓的需求,但是他又担心皇权不稳,明初四大案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清朝的统治者以一个强势的姿态进入了中原,最初以残暴的方式镇压农民起义军,镇压反抗者,但是清朝统治者也想要在这片土地长期的统治下去,所以也开始选择安抚百姓,重新把前朝皇帝安葬了,宣传满汉一家,顺治皇帝也去祭祀孔子,他启用汉官,整顿吏治,对政权稳定也是有一些帮助的。

满清入关后,也曾安抚百姓,维持社会稳定

经久不衰的王朝,需要学会寻找平衡点

在封建王朝建立之初,采取一些比较缓和的政策,有助为国家维持长久稳定,但是光靠这一点还不够,汉,唐,宋,明,清五朝或因为地方割据势力灭国,或因为内斗,党争,政治腐败导致外族入侵灭国,就总体而言,这背后都少不了政治斗争的影响。

而这些封建王朝能经久不衰,还是因为能尽量减少国家内部的斗争。稳定是政权能建立长久的基础,这之后就需要找平衡,一个是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平衡,另一个是皇权和大臣之间的平衡。

唐末藩镇割据导致了五代十国时期的乱局

中央政府的权力过于分散就会导致汉末,唐末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推恩令,削藩就是为了平衡中央和地方关系出现的措施,但是做不好就会导致三藩之乱,靖难之役,做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但是中央权力也不能过于集中,就比宋朝地方权力过于分散,行政效率会非常低下。

另外一方面皇帝还要处理好权力平衡,明朝时期出现了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两位甩手掌柜,他们的放纵让党争日趋激烈,遇到崇祯皇帝这种非黑即白的,又直接让文官集团的势力迅速膨胀,直接把明朝蛀空了,所以这些朝代的灭亡都是在平衡被打破不久之后,清朝则处于时代剧变中算是个例外。

明朝党争严重,吏治腐败导致了社会动荡

一些附加原因促成了封建王朝长治久安

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个特殊地方,那就是科举取士,科举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即便是社会底层人士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身份,这就让一些底层人士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你不是对生活不满吗?好好读书,科举入仕后就可以改变人生了,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入仕后,则被同化成了另外一个阶级的人,像黄巢,洪秀全那是意外。

而中国的国情也对封建王朝的稳定有很大帮助,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些封建王朝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轻徭薄赋,轻徭薄赋也对占了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阶级有很好的安抚作用,吃喝不愁,没有外敌入侵,顶多也就骂骂贪官污吏,谁会去造反呢?

轻徭薄赋有助于社会稳定

结语

因此这些能延续两百多年的封建王朝,在开国之初,通常会让百姓修养生息,轻徭薄赋,重视农耕生产,作为统治者,也能维持政权的稳定,平衡好地方和中央,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通过开科取士等方法,确保各阶层人员的流动,时不时整顿下吏治,让底层百姓能看到希望,也只有当一些平衡再次被打破,阶层开始固化后,积弊难反,一个新的轮回才会再次开始。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坤文史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能够经久不衰的封建王朝共有五个:分别是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西汉东汉共历423年,唐朝289年,北宋南宋历319年,明清两代各历270年左右。这几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享国祚几百年之久,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各朝代建国初期直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够减免赋税,让利于民,休养生息。第二,这几个朝代都有不少的开明君主,他们能够纳谏如流,听取不同的意见。第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几个朝代几乎都出现了革除旧弊勇于创新的历史人物。第四,教化黎民,民风淳朴,不同层次的民众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顺应了历史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