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服5、6岁的孩子,让她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不是为父母学?

萱雨甜甜


5、6岁的孩子对大人说的道理其实很难理解,如果是在他不太愿意学习的情况下,所以你不能用“对付”大人的那一套来“对付”孩子,这是孩子的心里特点还有他们的认知能力决定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想给你一点个人的建议。

1、你应该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还有你对孩子的能力的判断,给孩子一个大概方向性的规划,然后做一份安排表,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要求孩子完成,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人的儿童时期,培养习惯才是人生的重点,习惯培养好了,孩子心理是健康的,那么他以后的人生你就可以省心很多了。

2、在你的家里,多营造学习的氛围,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家里的人都是好学的,那么这个孩子不会太懒惰的。

3、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跟比较爱思考好学习的孩子交朋友,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长路上的朋友是很重要的。

临时只想到这些,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贵妃娘娘爱追剧


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因为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心理也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

回归到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是先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心理学上说,其实,孩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是一种心理表现或者是父母的问题。

5、6岁的孩子处于学龄前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普遍性心理特点是好学、好问,抽象能力明显萌发,个性初具雏形。

了解了孩子基本心理发展特点之后,我们怎样说服孩子,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自己学呢?

第一,父母多引导孩子去发现探索新事物,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第二,多观察孩子,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你想要孩子多阅读,父母在家就多看书,少看手机;你想要孩子帮忙做家务,父母在家就多动手收拾家里等等,最好的教育是言传不如身教;

第四,学龄前的孩子对一些抽象的道理还是很模糊的,父母要少说教,多带孩子行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以培养学习习惯和兴趣为主,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扼杀了孩子主动探索发现的欲望。


秋之燕303


说实话,作为一位走过小学六年的妈妈,我看到这个问题,可以明显感到父母操之过急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对于5、6岁的孩子,什么叫做学习?难道只有书本上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知识层面的东西才叫学习?

这显然是走入一个误区了。如果父母拿纯知识学习的要求去看待孩子、约束孩子,自然感到困难重重。因为这个和孩子的阶段发育特点和需求背道而驰了。

对学龄前和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学习其实就是生活中的学习。

那么具体来看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呢?

1、规则意识 5、6岁的孩子,即将进入学校,开始集体生活,最重要的是规则意识的建立,这个李玫瑾教授也谈到过,给孩子梳理规矩,6岁前是黄金期。好的规则意识建立后,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学校生活,孩子都能如鱼得水,毫不费劲。

2、生活习惯 5、6岁的孩子,需要培养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用餐和卫生习惯。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收拾整理的习惯

其实父母不要那么急功近利。急于去灌输知识层面的东西,孩子的规矩习惯建立好了,学习知识那就是事半功倍。砍柴之前磨刀更为重要。

3、学习习惯 5、6岁的孩子怎么样做一些知识上的衔接做好学校生涯的过渡?其实与其重点去提前教孩子知识,不如强化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这几个习惯就是倾听的习惯 安静专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运动的习惯等等。


总的来说,对5、6岁的孩子来讲,各种习惯规则建立的过程就是学习,对他们还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些基本的东西学习好了,建立好了,才能在后续的知识学习中不费力。反过来把知识学习放在规则习惯之前,就本末倒置了。因为没见过哪个生活作息混乱、习惯不良的孩子会在今后学习中领先。

所以综上,当你急于给5、6岁的孩子灌输各种具体知识的时候,先看看,这些内在的规矩和习惯帮助孩子建立好了没有?如果没有就先培养规矩和习惯,再来谈具体知识的学习,这样家长的烦恼会少很多。

当孩子的内在建立完善了,不仅仅是被要求被强迫,他才可能激发起内在的动力探索

去为自己学。这个过程是长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