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文化高低真的没关系吗?

桃源山歌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个例,有的人大放厥词,发布一些不当的言论,诋毁自己的国家,此种行为,令人不齿。其言行,遭到了公众的谴责与反对。当事者迫于压力,虽已发布道歉,但公众仍认为其道歉,明显缺乏诚意。

这样的事件,并不是孤例。类似事件接连发生,也需要引起大家的反思。


不管文化高低,爱国是一个人的本分。有一句歌词说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讲究家国情怀,家与国有着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关系。

没有一个强大的国,你的小家注定根基不稳,风雨飘摇。回首上上个世纪,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时,普通民众的生活,亦是尝尽了屈辱和辛酸。倘若,国没有了尊严,家庭和个人的尊严,又会置于何地?

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辉煌,也历经了无数的劫难。风雨沧桑,艰辛砥砺,中华民族无数次从苦难里昂起头颅,从荆棘中趟开前行的道路,才终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不管什么时代,我们的民族,能够走出阴霾和困境,创造属于民族的成就与辉煌的原因,皆因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民众热爱我们的国家,就能凝聚起国人的信心、力量和勇气,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面对困难,就具有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本领。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的脊梁”,自然是国人心中的英雄,他们当中的每个人,无疑也都是爱国的典范。

从另一个方面讲,爱国,即是爱家。爱家的人,自然会热爱自己的祖国。

家是一个人的港湾,国是无数家庭的港湾。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汇大川。家与国,国与家,相濡以沫,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须臾不可割裂。

爱国,跟一个人的文化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却跟你的人格、人品、教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汉字之美值得钟爱


爱国与文化高低是零关系,低文化者中有爱国心的比比皆是,高文化者中卖国求荣的也不乏其人,所以文化的高低并不能够保证你一定爱国。因为爱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情感,是一种深藏于基因中的民族情节,是一种任何涉及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时,最容易被拨动的内心情弦,它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无条件的。而文化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熏陶习得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变成令国人不齿和痛恨的汉奸、卖国贼、买办、公知、第五纵队、崇洋媚外者呢?这是因为极度的欲望蒙蔽了他们的心智,使得他们抛弃了道义、正义和民族尊严,成为了罪恶的奴隶,以至于覆水难收。所以从家庭到社会,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决抵制穷奢极欲和不良习惯,使孩子终其一生,都保持一个正直的心,爱国就会成为他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yq101yq


爱国和文化高低有什么关系呢?爱不爱国是一种情怀,属于情感范畴,不属于文化范畴。就象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或者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这和他们的文化高低没关系,只和感情深浅有关系。

中国每逢外族入侵时,总有一些文化高的当汉奸,而一些文化低的和没文化的却在拼死抗击侵略。远的不说,就说抗日战争。当祖国山河破碎时,东北抗联许多没文化的战士血洒白山黑水,而汪精卫带着一批文化人去南京组建了的政府逢迎日寇。那些会中日两种语言的汉奸都是有文化的,而那些为救亡图存英勇搏杀的战士大多连封信都不会写。你说是文化高爱国还是文化低爱国。

再说建国初期,象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他们大批的科学家排除重重阻力回国发展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但也有一些迷留海外不愿回国。这种分化也证明了并非文化高就爱国。还有一些妖言惑众的所谓文化精英,他们发表有损国家的言行,并非没有文化。

我党为建立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幸福江山,涌现了许多烈士,这些烈士大部分是没文化或者文化低的,但他们到死都坚信中国会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而强大起来。他们并没因为文化低而不爱国。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十四亿人民, 这里面文化有高有低,而绝大部分人不论文化高低都是爱国的。

因此说,文化归文化,爱国归爱国,一个是文化概念,一个是情感概念,两码事,不相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