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要到国外进口纯碱再到我们自己生产,中国人到底有多聪明?

纯碱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物质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中国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于是一直从欧洲进口纯碱。但是由于战争爆发之后,欧洲停止了对中国的纯碱的供应,于是中国只能苦心研究自己的技术。这也就出现了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不但自己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技术,甚至还超越了当时世界上的制作工艺。


从需要到国外进口纯碱再到我们自己生产,中国人到底有多聪明?


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1943年在我国由侯德榜改进而成。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打击了当时外国对于制碱工艺的垄断,也克服了以前制碱的不足,更是在全球都被普遍使用。

侯德榜,福建闽侯人,中国有名的科学家著名的化学家。他也是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为中国近代的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在当时也确实是技术上难以实现。侯德榜没有先进的仪器,他便利用氨气这种非常强的路易斯碱和水生成氨水之后结合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氨,这一步正是整个制碱法的核心。第二步时将碳酸氢钠跟氯化钠生成氯化铵跟碳酸氢钠沉淀。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冷却热饱和溶液之后将母液中的氯化钠单独结晶出来,从而得到了氯化氨,可以当做氮肥。他解决了索尔维制碱法产生了大量的氯化钙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侯德榜的制碱成本低,于是他便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顺利的建了几座制碱厂。从此中国制碱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不必局限于外国的技术。

侯德榜制碱的优点便是消除了原本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他将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了96%,副产物氯化氨可以当作氮肥。合成氨产生的一氧化碳,也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来继续利用。这样减少了必要的环境污染,也提高了原子利用率。为当时我国落后的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但是侯氏制碱法也有着它的弊端,那就是相对普通的制碱法而言,他的用氨量非常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能大量生产。

为什么我国要出如此大的力量来制备纯碱?其实纯碱是极其重要的工业用品。纯碱是碳酸钠,俗称纯碱又叫苏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合成基本原料。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就是利用它具有碱性的特点,在制备玻璃、制造肥皂、硬水的软化、石油的精炼通通都用得到纯碱。纯洁更是在工业用途中占据了2/3的位置,可以说他是在纺织、石油等重要的重工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纯碱也是在人类早期使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当时人们只能在自然界提取草木灰来制取纯碱,但是一直到1890年才得到了人类大量制备方式。

1937年日本帝国向中国全面开战,于是无奈之下侯德榜只得将工厂迁至四川。由于根据当时外国的技术,侯德榜制备纯碱需要大量的食盐,由于四川的盐,都是从很深很深的井中一桶一桶挖出来的,由于浓度极低必须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原料。又加之这个方法十分浪费食盐,于是侯德榜便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制备方法决定另辟蹊径。

经过他分析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便总结出了自己一套理论上的经验,他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制备出来了现在我们见到的侯氏制碱法,他一直进行实验历经500次试验,还分析了3000多种样品,他将他的方法研制成功,逐渐将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

正是由于侯德榜不懈的努力,才打破了外国的垄断技术,这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中国纯碱交易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