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趣聞之“二百五”

钱币趣闻之“二百五”

如果要举办一个中国现代常用骂人语海选,“二百五”绝对能进入前十强。

由于“二百五”太有名了,其来源也广受争议,就好像历史名人的祖籍一样,很多地方都在争。

小易列了4个“二百五”的来源,巧的是,两个都与钱有关!

1苏秦

据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帅印的说客苏秦被人暗杀了。

齐王盛怒之下,发誓要给他报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个计谋。

他让人割下苏秦的头颅,悬挂在齐国国都(今临淄)的城门上,张贴出告示说:苏秦是内奸,杀他是为齐国除了一个定时炸弹。应该赏黄金千两,望义士前来领赏。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前来声称是他们杀的苏秦。

齐王说:“你们可不许说谎。”这四个人一口咬定是他们所为。

齐王说:“好,真勇士也,赏给你们黄金千两。可你们打算怎么分呢?”

四人回答:“平分,一人二百五。”

这时齐王变脸了,他拍案而起,厉声说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拉出去砍了!”

“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而这个版本也是“二百五”流传最广的故事。

钱币趣闻之“二百五”

▲苏秦刺股

2秀才儿子

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发奋苦读了大半辈子,可还是中举无望,连儿子都没有生。

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结果膝下反倒喜得双丁。

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教子,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儿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儿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平均起来两个都是二百五!”

3喝道伍佰

唐朝国都长安的京兆尹(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市长)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人,官名叫“喝道伍佰”。开路时,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钱币趣闻之“二百五”

▲出巡图

后来,河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去称呼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于是“二百五”和“二秆子”就这样传了下来。

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歌手伍佰默默流泪...)

4半封银子

还有一个小编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过去银子计量单位除了“两”以外,还有“封”。

一封银子等于五百两。所以,250两就等于半封(谐音“半疯”),半疯即傻。“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一吊钱是一千文,“二百五”就是半吊子的半吊子,比喻傻头傻脑。

钱币趣闻之“二百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