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飛將軍的李廣,為什麼如此難封呢?是什麼讓他終生不能封侯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青史回聲,今天我為大家講述西漢時期,有名的飛將軍李廣,是什麼讓他終生難以封侯?且看李廣艱難的封侯記。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從前西漢有一位將軍,他歷經三朝,算是個三朝元老了,但就是這麼一個“老同志”,兢兢業業、勤勞愛崗了大半輩子,一生當中和匈奴戰鬥了七十餘次,卻到頭來,連個爵位都沒有。這位將軍就是我們的飛將軍李廣了。

號稱飛將軍的李廣,為什麼如此難封呢?是什麼讓他終生不能封侯

飛將軍李廣

文帝十四年,他作為良家子弟(身家清白的意思)應徵入伍,參加了抵抗匈奴的戰爭。這傢伙要我說,就是為打仗而生地!第一次出征打仗,就射殺了不少匈奴人。如此勇猛異常、衝鋒陷陣的少年郎,自然讓當時的漢文帝給“瞧上”了。

“可惜啊可惜,你這少年郎真是沒趕上時代,你要是出生在高祖皇帝那個年代,封個萬戶侯都是小意思!可惜可惜。”

年輕的小李廣心中不以為然:我還年輕,還有很多的時間去建功立業!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與匈奴人打了半輩子仗,還是在一個不上不下的職位上熬資歷,更可悲的是,這資歷也就僅此而已。

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慢慢蹉跎成一個油膩的中年大叔,最終成為了一個失意的老頭。是什麼讓他無法升職加薪、萬里封侯?這究竟是因為朝廷不為人知的黑幕、還是另有隱情,且看李廣艱難的封侯記。

李廣,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算起來,他還是將門之後。不到20歲就參軍入伍,而且一去就是去抵抗匈奴的前線,這膽識能力不禁讓人佩服。曾有人就這樣評價他:

“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

此評價對李廣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在當時大多數眼裡,如此英勇而又年輕的將領必然會成為未來的大漢帝國一顆閃耀的明星!

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雖然李廣立過無數功勞,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漢武帝時期,他由意氣風發的軍中骨幹,逐漸成為了一個軍中的“老同志”,終其一生沒有升職,更沒有封侯。

難道李廣難封,真的是因為時運不濟嗎?

我想這不盡然。雖然王維有詩曾雲: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但我覺得這不是重點,關鍵還是李廣自身的原因。運氣這東西,不是大概率事件,厄運不會總是降臨在李廣身上,一次兩次還說得過去,總不能每次運氣都這麼差吧。

所以這其中大部分還是李廣自身的問題。

在漢景帝時期,那是公元前154年,正值“七國之亂”爆發。當時的李廣跟隨著太尉周亞夫前往梁國平叛。在周亞夫的圍點打援之下,僅僅在三個月後,這場“七國叛亂”進去被平定了。

不過周亞夫也間接得罪了梁王,平定七國之亂,周亞夫為了大局著想,並沒有及時救援梁王,雖然是為了整個戰局著想,但作為竇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漢景帝的親弟弟,如此能夠忍下這口氣,於是他給了周亞夫和朝廷下了一點眼藥:在周亞夫班師回朝之際,將自己的將軍印獎勵給了正在蒸蒸日上的李廣。

也許因為年輕,李廣還“傻乎乎”地接受了梁王的獎勵。

這讓朝廷和皇帝怎麼看?即使李廣沒心眼,但在漢景帝看來,李廣已經上了梁王的船,不再是“自己人”了,自然什麼好處也輪不到他。

可惜從來就不會溜鬚拍馬的李廣,就這樣被朝廷給遺棄,但凡朝中能有一個大臣為他說句話,事情也許會有轉機,李廣也不會錯過升職加薪的機會。

《史記·衛青霍去病列傳》有云:

“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餘人,以千一百戶封賢為眾利侯。以千五百戶封敖為合騎侯。以千三百戶封說為龍嵒侯。以千三百戶封賀為南窌侯。以千六百戶封蔡為樂安侯。以千三百戶封朔為涉軹侯,以千三百戶封不虞為隨成侯,以千三百戶封戎奴為從平侯。將軍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有功,賜爵關內侯,食邑各三百戶。”

可見,關內侯是大漢帝國等級最低的侯爵。漢承秦制,因此在想封侯拜爵,就必須要達到相應的斬首標準。從上述史料來看,要想封得關內侯,其斬首標準,最低也要五百。

號稱飛將軍的李廣,為什麼如此難封呢?是什麼讓他終生不能封侯

霍去病

我們再來看一下李廣有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餎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

這段史料出自於《史記·李將軍列傳》。從這份史料可以看出,上郡這場遭遇戰,李廣帶的兵並不多,麾下僅有一百騎兵。就單從這一點來看,他就幾乎不可能立功封侯。因為封侯的最低斬首標準大約是五百級,那對方至少也得有五百人以上。可是儘管李廣這一百騎兵以一敵五,但很難有勝算,弄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

雖說最後李廣設計嚇退了匈奴軍隊,但他對軍情的判斷失誤是顯而易見的。當然,立功封侯此戰肯定是沒指望了,能活著回去就很不錯了。

後來李廣被調任為右北平太守,但是主要負責的是防禦,而不是進攻,自然就無法產生像霍去病那樣的戰果了。而且經過史料記載,李廣雖然多次與匈奴交過手,但大多時候是敗戰,能夠自保已經算很不錯了,更別說打個殲滅戰了。

號稱飛將軍的李廣,為什麼如此難封呢?是什麼讓他終生不能封侯

漠北之戰

那麼就有人問了,李廣可以學霍去病那樣,用匈奴降人做嚮導,精準定位、打擊匈奴,未嘗不能封侯拜將?

可是這套已經不適合我們的李廣將軍了。所以這就牽扯到了李廣將軍難封的第三個原因:殺俘。

《史記·李將軍列傳》有云:

“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可見。李廣難封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殺俘。

作為剛以儒家為正統的大漢帝國來說,殺俘是有違天道。軍中尚且因為見多了死人和流血,可能不會太斥責。但這事一傳到朝廷耳裡,可想而知會發生什麼?

那些大臣們素來是以儒家“仁”為本,殺俘這種事怎麼能夠幹呢?別人都放棄武器了,已經是沒有威脅的人,你李廣殺他,是有違天道,不處置你,已經算是格外開恩了,還想要封侯拜爵,做夢吧!

所以李廣難封,固然和運氣有關,但主要還是他政治覺悟太低。最後在漠北一戰中,因為建功心切,未能配合大將軍衛青活捉匈奴單于,為了給自己留點尊嚴,於是羞愧自殺。

而司馬遷先生因為和李廣之孫李陵交好,所以在《史記》裡將李廣塑造成一個悲情英雄。可見,司馬遷也不能免俗啊。

號稱飛將軍的李廣,為什麼如此難封呢?是什麼讓他終生不能封侯

司馬遷

《史記·李將軍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