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文原諒許志安了?我來說說我的思考

鄭秀文原諒許志安了?我來說說我的思考


鄭秀文原諒許志安了?我來說說我的思考

男女明星出軌這種爛大街的新聞,不管是不是天王天后,我本來早已沒有興趣再寫,是什麼讓我又開始“蹭熱度”了呢?

是來自於昨天顏辭的讀者1群裡,大家在得知鄭秀文的態度後,對這件事的看法:

女明星出軌,結局都是離婚;男明星出軌,結局卻是原諒,所以她們得出了“男人的出軌成本太低”的結論。

我的第一反應竟是“哪個女明星出軌離婚了?”我是真的沒想起來,後來經大家提醒,我想起來了:女明星出軌離婚的有姚晨、董潔、李小璐……

但我竟然從未總結過這樣的規律。

可能是因為我時常會忘記自己是個女人,我時常會忘記自己和男人有什麼不同吧,我們一樣勤勉工作,我們一樣聰慧理智,我們一樣有能力為這個社會、為自己所在的家庭,做出貢獻。

生理上,我們的確不一樣,但心理、智商、能力上,我們沒什麼不一樣。

常常忘記了自己的性別,就沒覺得自己苦,也沒覺得自己難。反正做任何事,都不是因為我是個女人,所以我必須這樣做,而是我想做,我願意做。我為一個人付出,是因為我想要為他付出,同樣我認為那些女明星選擇原諒,也是因為她們想要原諒。

我更願意這樣去解讀鄭秀文的選擇,那不是她的犧牲和隱忍,她只是做了一個她的選擇。

她這樣做,是因為她清楚的知道她選擇了什麼,以及她清楚所有的選擇都要承擔風險,而她扛得住。

鄭秀文原諒許志安了?我來說說我的思考

我也知道最早建立婚姻制度,不過是男人為了確認女人生的孩子是自己的血脈,如此女人就變成了丈夫的私有財產和附屬物了。所以古時,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只能從一而終。

即使到了現在,農耕時代的婚姻價值觀,依然根深蒂固的種植在很多人的內心,導致男女對“婚內出軌”的容忍程度不一致,也是有跡可循。

要分析這些現狀的來龍去脈,我也能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我已經不願意過分強調女人的難女人的苦,渲染社會輿論對女人有多苛刻了,有什麼用呢?

能體諒的,自然能體諒,不能體諒的,還不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所以與其活得戰戰兢兢,恐婚恐育,還不如把吐槽男人吐槽社會的功夫,放在思考自己的身上:你到底想要得到怎樣的人生呢?為了得到這樣的人生,你需要付出什麼努力?

這兩個問題,應該不需要分性別討論吧。

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發現有一個說法頗為顛覆認知:

各種規定男人就該如何,女人就該怎樣的法律、規範、權利和義務,反映的多半隻是人類的想象,而不是生物天生的現實。男性沒有子宮,所以懷孕生子這件事一直只能是女性的工作。然而,就在這個核心差異上,每個社會都在不斷加上一層又一層的文化概念和規範,而這些和生物學鮮有關聯。各種社會上對於“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質的想法,多半也沒有確實的生物學基礎。

如果男女特質的想法,並沒有確實的生物學基礎,那麼千百年來,我們所相信的“女人更感性男人更理性”的觀念,是不是僅僅來源於一代又一代的洗腦,而非事實呢?

當我們努力創造一種男女都有責任關心和創造的文化時,以理性或感性作為一個人的男性意識或女性意識的核心,我認為是容易被誤導和自我挫敗的。

據研究發現,女性的月經週期,可能會使女性更情緒化。女孩在進入青春期時變得更加抑鬱和焦慮的原因更多的是由於她們對作為一個少女的巨大期望的認知意識。

正如上世紀90年代荷蘭的一名研究人員總結的那樣:“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的普遍觀點,更多地告訴我們這個社會的性別成見,而不是女性的真實情緒。”

鄭秀文原諒許志安了?我來說說我的思考

我一直都在思考:如果男女化特質這個觀念都可以被打破,那麼還有什麼不能被打破?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女人要相信什麼?

柏邦妮在採訪趙薇時,也曾問過相似問題:“人們認為女人情緒化重,太感性,比較沒有理性思維,比較沒有安全感?你怎麼看待這些對女性的設定。”

趙薇的回答很精彩,她說這是一種信息的發射與反饋。很多女強人不是本來就強的,是因為生活發生了變故,她得到的訊息改變了,於是她也給出了不一樣的回饋,不要接受壞設定,我們要學會屏蔽一些狹隘的訊息,自我調節,勇敢地發出強大的磁場來。

這也是我極少給某一類人貼標籤的原因。

男人出軌,女人大多選擇原諒?未必!女人出軌,男人大多選擇離婚?也未必!渣男太多了?渣女不多嗎?女人在婚姻裡是弱勢群體?男人在婚姻裡就一點沒吃過虧?

人性終是複雜的,我不喜歡用性別來說事,也不喜歡總結性別差異。

原不原諒,離不離婚,說到底也只是個形式。形式的背後,是我們對情感,也是對自我需求的瞭解,正如鄭秀文和許志安磨合了近30年,分分合合還是在一起,也就是她知道她割捨不下,她就不和自己擰著來。

這和她是不是獨立女性,並無關聯。

中國步入工業時代,也就短短几十年時間,而代表著男權思想的農耕時代卻持續了幾千年,思維觀念本就不那麼容易轉變,不用急著埋怨他人和社會,我們本體亦需要接收新的訊息,改變自我,並相信更美好的設定。

只有更多的人改變了,整個社會才會量變引起質變。

希望女性這個身份,帶給我們的是可以助飛的翅膀,而不是束縛的繩索,讓我們可以有能力去愛自己想愛的人,做想自己想做的事。

放下你的性別執念,並且充分享受屬於你的人生,不再懼怕,不再恐慌,經此你作為一個女人的生命,或許才剛剛開始。


鄭秀文原諒許志安了?我來說說我的思考

*作者:顏辭丨專攻兩性情感的小仙女。放心,我不會幫你說話,我只會幫你過得更好。願和你不擰巴,勇敢走天涯。Weibo:@顏醬醬兒,Gongzhonghao:顏辭(id:yancisai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