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还不能解封的我们,待在家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书评

若夜

一:全民的漫长禁闭

从1月22日凌晨回到老家。到现在为止,除了腊月二十九买了一次消毒用品,我就再没有踏出过家门。伸出头就是窗外,整条街道前所未有的空旷,只有巡逻人员的身影出现,风扫过街道的簌簌声,清晰可见。


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只是我一个人,或者这一条街道,整个县城,到湖北省,乃至神州大地,处处皆然。时间仿佛按下了一个漫长的暂停键,所有人都在等待它的重启,“丁”的一声后,一切恢复原来面貌。

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集体的凝重,从未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死亡和疾病。

这一刻,我们想要的都一样:建康地活着。


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在2009年的时候,乳腺癌患者于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与病魔抗争日子的心路历程。对于正经历这段特殊时期的我们来说,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梳理作用,让我们去反思生命和生活。


二: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人在遭受重大变故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是我?

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也问了自己这样的问题。

她首先提到了饮食的问题,她小时候吃了很多的野味,像孔雀、麋鹿、五步蛇等,别人没有听过或者见过的,她都尝过。于娟的父亲是个厨师,在吃野味上,她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优势”。

这一部分文字放到此时来看,让人无比感慨。虽然于娟是乳腺癌患者,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吃野味对她的疾病的关系,但是彼时于娟已经认识到吃野生动物的行为,会打破生态环境固有的平衡,给我们人类带来未知的灾难。

这已经不是人类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劫难了。

03年的非典,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源自于人类食用野味而导致的恶果。


我们国家竭尽全力把疫情控制到逐渐好转,可是眼看着日韩等国家的数据一日日创造新高,悬着的这颗心,我们始终无法把它安然的放回胸腔。人类的口腹之欲,让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结局未知的浩劫。

正如于娟所说:千百年的祖先们的智慧传承下来,早就告诉我们哪些是可以吃的,而哪些不是我们人类该触碰的。

人类的无知无畏,所激发的尘埃,变成了压在我们每个人头顶上的大山。

吃野生动物的毕竟是少数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饮食上,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危及生命健康。

于娟是一个直率爽朗,的女子,有一种江湖侠客的豪气,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这也是许多吃货的相同爱好,有时候明明肚子已经滚圆,嘴巴总是想多尝一口,到最后捂着肚子大叫太撑了。第二天,又依然如故,乐此不疲。

日复一日的不良饮食习惯,让身体不堪重负,埋下了未知的危险。

于娟老公查阅了许多健康饮食的资料,发现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老人通常说:“能吃是福气。”但这个“能”应该是懂得讲究均衡,结构合理。而不是指吃的分量多。

针对合理饮食,中国预防医学科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提出了“4-4-4-3-3”制。即每天吃400克粮食,400克菜,40克豆,300克动物性食物、30克油。

合理的饮食结构像一个金字塔,底端是谷物类,第二层是蔬菜、水果类,第三层是鸡、鸭、鱼肉、蛋、奶制品以及豆类食品,第四层是油盐糖类。


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美食所带来的烟火气,让我们爱上这个热气腾腾的人间,但是饮食有道有度,才是我们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

三:命运无常,唯有豁达乐观

于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病魔也不能夺走她的阳光。和她一起诊治的病人们比于娟的年纪要大。

于娟31岁就被确诊为乳腺癌患者,最年轻,却是情况最严重的那个,癌细胞扩散得厉害,乳房切割手术对于她来说都没有必要了。

即使是命运这样的无情嘲弄下,于娟依然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阿姨们“义乳”设计中去,在阿姨们的棉花义乳、绿豆义乳和茶叶梗义乳都惨遭失败,于娟出了个气球灌水的主意,听话践行的阿姨,在挤电梯的时候被淋了一身水。

在疾病面前,勇敢抗争的模样都是相似的。

武汉提出建方舱医院的时候,有人担心会对治疗不利。但是方舱建成以后,抖音里陆陆续续有了许多方舱的视频,与我们的想象大为不同。医生教大家打太极拳、八段锦,还有来自新疆的医生叫大家跳家乡舞蹈,还有广场舞、广播体操。

甚至还有医患一起导演的抓捕新型冠状病毒的小品。


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这些视频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愁眉苦脸,乌云盖月,而是患者们对康复的信心,是让病魔瑟瑟发抖的精气神。

这一场前所未有的病情,多个省启动一级响应,全国各省的医疗队都在奔赴支援湖北,重灾区的人们待在家里,看着疫情铺天盖地的信息,让我们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而疫情最严重的武汉,生命健康随时受到威胁,他们内心的恐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但是,这些被感染了的患者,他们脸上的笑容,胜过窗外的暖阳。鼓舞的不仅是他们自己,更是千千万万个不得不被关在家里的人,他们尚且不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胆怯呢?

医学研究早就已经证明,乐观能够增强免疫力,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保护,而过度的担忧,则容易让病毒趁虚而入。

前线医护人员不暇自顾,正拼尽全力一点点撕开黑暗。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能做的,除了响应号召,安心待在家里,更要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

这是我们此时能够给自己给祖国,最大的贡献。

四:陪伴家人,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

于娟被送到医院时,医生看到她黑乎乎的全息CT时,问用了什么止痛药,于娟的丈夫回答没有用止痛药。那个四十多岁的主任,倒吸一口凉气,一字一顿地说:“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到她这个地步,痛都能痛死。”

而这时候,于娟既没有死,也没有哭,只是死死地咬牙忍着。

她没有力气哭,也不想给自己的家人再添痛苦。

于娟努力想要活下去,她被确诊为乳腺癌的时候,她的儿子才刚刚一岁。如果她撒手人寰,对于她最爱的人来说,就要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女巨大悲痛。

当病魔步步紧逼的时候,生命还原成最纯粹的模样,才发现,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抵不过,好好活着,陪伴孩子长大,陪伴父母老去,和爱人在吵闹之中白头偕老。

我们总以为,平平淡淡过一生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可是在疾病面前,我们才知道,这是莫大的幸福。


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为在这场疫情中,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流了太多态度的泪,为那个追在车后痛哭喊妈妈的女孩,为因为父母感染隔离独自不得不留在家里的孩子,为“吹哨人”李文亮还未出生的孩子,为那个“我的遗体捐给国家,我老婆呢?”的男子……

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劫难,甚至是支离破碎,这一个春节,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次禁足,对于有些人来说,却再没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了打开门就可以看到的熟悉笑容……


还不能解封,我们除了焦急还能做些什么?  —《此生未完成》有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


此时此刻,我们才知道,吃着父母做的也许并不美味却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孩子顽皮淘气却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肩上担子虽然沉重,但依然有随时出发的力量。

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忙于生计,这一次的被迫在家,暂时放下对经济的担心,好好陪陪父母,唠唠家常;陪陪孩子,重新再体会一次成长,感受生命的奇妙。

因为,唯有他们安好,我们才有重新出发的动力,面对一切的困难和勇气。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五:活着,一切就可再来

疫情当前,生命遭受危难,生活来源被迫中断,各种压力与日俱增。我知,你我都难。

但我们并非一无所有,有国家的强有力支撑,有医护人员的不计生死,还拥有生命和爱。

一切,都可从头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