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聽一聲山水綠

散文:聽一聲山水綠

文/千幻煙;歡迎關注中財論壇

千年前,永州。

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書房,一位詩人佇立在打開了一扇窗的窗前,放飛自己的思緒……

夕陽西下的傍晚,一葉漁舟徐徐破水而來,泊於楚地西山岸。漁翁將斗笠摘下,簡單做了點吃的,仰頭看看漫天星斗的天空,隨後回艙歸攏今天的魚蝦,一切收拾妥當,便臥舟而眠。

翌日,與往常一樣的時辰醒來,走出船艙,取水燃竹燒火做飯。這功夫,東邊的魚肚白已經被初升的旭日染成橘紅色。

散文:聽一聲山水綠

迷濛的晨霧漸漸消散,林子裡偶爾有幾聲鳥鳴傳來,以及還有輕輕的水流聲。此情此景,四周圍很安靜,悄然無人。

漁翁吃過早飯之後,戴上斗笠,輕輕搖著櫓,漁舟便向水中劃去。彼時,天光漸漸明朗起來,愈發清晰,青山綠水霎時映入眼簾。

偶一回頭,柳宗元循著突然不見了的漁舟的影子,望著它在天邊向下遊漂流,轉首,又見山上的白雲正在空中隨意飄浮,相互追逐著,一片又一片的移動橫影,變幻著位置。

這就是柳宗元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的一幅令人沉醉的山水晨景,繼而成就一首詩,題目是:《漁翁》。

說起關於漁翁的詩,還有張志和的《漁父》,便是那最著名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同是描寫漁民,他們似乎即相同而又不相同。

散文:聽一聲山水綠

源自今日頭條正版圖庫,圖文無關

張志和的《漁父》,是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自己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而柳宗元的《漁翁》,是用充滿奇趣的景色來表現他淡逸的情調,也是更袒露了他那顆火熱不安的心。這便是熱烈的嚮往,是急切的追求。

柳宗元《漁翁》全詩曰:“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這一二句,以漁翁忙忙碌碌的身影形象地顯示著時間的流轉飛逝。三四句,乃全詩精華所在,空中突然傳來的一聲蕩櫓聲響,視野萬物倏忽綠了,好一個有聲有色有動的情景,十足的動態感。

而結尾的回首騁目,凝望山巔白雲變幻追逐著,展現了柳宗元詩境極是悠逸恬淡的境界,亦是他對自由人生的渴求。

“欸乃一聲山水綠”,最喜歡這一句。

散文:聽一聲山水綠

源自今日頭條正版圖庫,圖文無關

試著再想象一下:美麗的清晨,旭日東昇,天色倏忽一亮,萬物清晰,漁舟不知何時不見了,欸乃一聲,劃破靜空的聲響之後,眼前萬物都綠了。

如此形象的把聲音、色彩、以及破空的槳動融為一體,彷彿在觀看電視紀錄片,有強烈的視覺效果。這便是《漁翁》詩的魅力,令人沉醉其中。

我實在是太喜歡那句詩了,斗膽自創,瞎禿嚕接一首七律,韻依中華新韻。

詩云:“欸乃一聲山水綠,漁舟破浪海雲間。流年似水名詩在,歲月無痕走霧煙。旭日東昇凝四野,晨曦霧散醉明仙。蓑翁斗笠皆歸去,唱詠時光落雨前。”

仍是千年前,仍是永州。湖光山色,令人陶醉。

書房,一位詩人懸腕揮毫,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漁翁》詩。

當他寫到“欸乃一聲山水綠”的時候,聞聽那蕩槳搖櫓之聲似乎又響起來……

文/千幻煙;歡迎關注中財論壇

散文:聽一聲山水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