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活著》的力量

(原创)《活着》的力量

我从来没有如此快地读完一本书,而这本《活着》却让我一拿起便放不下手。一个周末里,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从书桌旁挪到沙发上,然后从沙发再转移到床上,不到两天时间,我读完了这本书。

我很庆幸自己能看到这本书,作家余华是我早些时候就知道的作家,早也听说过《活着》这部作品,可我就是不知道为何要忽视多年不看,直到那天轮到@临湖风徐徐道来老师分享名著精彩片段时,因老师当时孝心在医院里侍候老父亲,我才得以帮老师分享他早准备好的段落。我知道,我是该正式面对余华了。

当时临湖风老师分享的是余华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看了那篇分享后,我开始坐不住了,我突然要把自己的目光投入到一段不忍心面对的真实历史中,它是血淋淋的,不忍直视却又欲罢不能。

而我,感恩命运垂青,我没有生于余华小说《活着》作品里营造的复杂与苦难年代,我更没有出生在农村,所以面对作家描写的历史年代,我突然觉得是余华帮我补上了我父母辈出生之前的一段历史。

余华在《活着》里塑造的主人公福贵的时代在书结尾处似乎接近我的幼年了。我曾听父母讲述国家及家族历史时有所反映,而之前,我还清晰地记得父母探亲假时曾带着幼年的我回老家探亲,我此刻才懂得,双目失明奶奶脸上的凝重,我懂得了,原来父亲那张年轻英俊却被饥饿折磨的浮肿脸庞背后的故事。我还听到家族里的人参加战争后出家与死亡的故事,我模模糊糊记得到处张贴大字报的年代……

是呀,余华说得对,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书中的主人公福贵向第一人称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从他家爷爷辈留下二百多亩地开始,父子俩一起败家,直到把家业连房子全部败光,故事以国家变化为大背景,以自家人物一个个死去为记录,最后一家人里只剩下了福贵。

福贵活得似乎有点缺心眼,不喜不悲,有时候很麻木,他不得不为自己曾经的不争气,为自己的长不大与不成熟买单,他在为曾经的吃喝嫖赌与挥霍无度还着债,他愣着神看起来除了挥霍再无其他本领,作者表述的一切看起来很冷静,可他身边的每一个家人都早他死去了,命运在这方面似乎又很眷顾他,可大家读来分明可以感受出他欲哭无泪的悲伤与无奈。

这个“活着”的福贵,曾寄托着家族多少的厚望啊!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妻子家珍更是以一种难等可贵的忍让与宽宏大量谦让着毫不领情的福贵,直到他经历的生与死的考验,从战场上回来后。

福贵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靠劳动才能自力更生。他浪子回头金不换了,他靠着时代侥幸躲过一些劫难,他还幸运地活过了子女、妻子与孙子。也许福贵祖上或前世累计的功德帮他了,但这样让他孤独着又像在惩罚他曾经造下的业。

而我却为余华塑造的这个人物后来的乐观与通透所打动了,这个人物明明不受待见,可我分明又是欣赏他的。也许,余华有意塑造这样的人物就是让我们来思考的。好作品里该有的矛盾冲突与一探究竟的疑惑都在吸引人不得不往下阅读。

是的,“ ’活着’是充满力量的一个词,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