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了凡四训》

曾国藩将其列为子侄必读人生智慧之书

晚清以来,在民间有“一书一训”的传说,一书即为《曾国藩家书》,一训即为《了凡四训》。

曾国藩本人对此书最为推崇,在《了凡四训》原文中有“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曾国藩读完此书,改其号为“涤生”,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稻盛和夫读完此书,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写道:“我邂逅了中国400年前袁了凡的《了凡四训》,立即得到了顿悟,原来人生是这样的。”

《了凡四训》讲的是什么?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记录其一生改造命运的秘诀与精华所得。

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以此来告诫他儿子,不要被“命”束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袁了凡真名叫袁黄,父亲病逝,为了满足父亲学医的心愿,放弃学业去卖草药,遇到了第一神算子——孔先生。

孔先生给袁黄算命,袁黄以后是仕途中人,如果继续读书明年就可以中秀才,袁黄半信半疑。

后来孔先生见到袁黄母亲,算中袁黄小时候很多事情。

母亲便同意儿子去赶考,结果真的中了秀才,随后多次考试都跟孔先生预测的一样。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孔先生算袁黄只能活到53岁,且一生膝下无子,仕途并不太顺利。

随着孔先生算定的事件一一应验,让他觉得心灰意冷,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从此他深信宿命论,认为一个人命运已定,胡思乱想、用心渴求均毫无用处,所以干脆不再用心作为、听天由命了。

与云谷禅师坐禅开悟

后来袁了凡离开京城南归家乡,数次科举考试落榜,往南京栖霞山中拜访云谷禅师。袁了凡与云谷禅师对坐一室,心中一念不生,三昼夜未曾瞑目。

云谷禅师问:袁施主,凡人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被妄念相缠,你我静坐三天三夜,不见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啊?

袁了凡:我平生命运早已被人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禅师:我以为你了悟自性而入了禅境,原来还只是个凡夫啊。

袁了凡:禅师此话怎讲?

云谷禅师:凡人未能达到无心,就是外不执着于一切事物的相状,内不因此而动心念。若外面不会被物欲六尘所诱惑,内心不起贪、嗔、痴的三毒妄念,即可了悟本性,不入轮回了。

若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和数理的范围,在六道轮回之中,安得算不定你。 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数,那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定。而极恶之人,数也拘束他不定。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丝一毫,这不是凡夫,又是什么呢?

袁了凡:难道,这命中定数是可以逃得过的吗?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云谷禅师:你有没有看见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所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只要能回头,自己内心里面去求,内心有感,外面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没有不通的。

若不能反过来向内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援追求,这样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门道,而能够得到的,还是你原来命中有的,并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的,还是求不到。内外双失,内心失去道德仁义,外面失去功名富贵,不从内心去求,所以没有利益。

云谷禅师问袁黄孔先生算你命里如何?袁黄就将孔先生推算的命数,向云谷禅师如实禀报,禅师便问,你觉得自己应该的功名,应该有子嗣吗?

袁了凡:不应该。

云谷禅师:为什么不应该呢?

袁了凡:一切福田科第中人,都是有福相的,而我福薄,又不能积功德、积善行,培养厚福的根基。而且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自尊自大,以才智盖人。轻言妄谈,直心直行,凡此种种,皆是无福之相,又怎么能有科第功名呢!

云谷禅师:那怎么不应该有儿子呢?

袁了凡:所谓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我有洁癖,这是我没有子嗣的第一个原因。和气能育万物,而我善怒,这是原因之二。仁爱乃生生之本,一味忍心,是不育之根,我常常吝惜自己的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这是原因之三。多言耗气是其四。我又好饮酒,以至于消散精气,是我无子的原因之五。又好彻夜长坐,不懂得保护元气元神,这是原因之六。其余的过错尚多,不能悉数说来。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云谷禅师:生儿子,有修百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百世的孝子贤孙。有修十世之福德的人,一定有十世的孝子贤孙,保住他的家道。那个没有后代的,或者出了不孝的子孙的,那是没有修福,福德很薄的缘故。

不中科第这桩事情,世间能享受千金之才的人,一定是千金的人物。能够享受百金之财产的人,一定是百金的人物。应该是饿死的,一定是饿死的人物。天道只不过是因其材而顺应自然,从未额外加纤毫的意思在上面。

你如今既然知道自己福薄与没有儿子的原因。从今以后,尽情把它改过洗刷,把一向不登科第、没儿子的原因,作一个大的改变。务必要积功累德,务必要包容别人的过失。务必要爱惜自己的精神。

经过云谷禅师的指点袁黄幡然醒悟,从前种种过失,譬如昨日死,从今以后,改过自新,譬如今日之再生。这就是义理再生之身。 血肉之身尚然有个数理在。义理之身,亦能以感而格新天然之道。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了凡先生的功过格

一个人如果诚心竭力,为善不倦,数就拘他不得。反过来,如果肆无忌惮,怙恶不悛,数也保他不住。后改名“了凡”,意思是从凡夫得到了脱,从而得大自在。

定数也可以逃脱,命由己立,福自己求,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

于是袁黄先生拜禅师为师,获得了摆脱命数之法—《功过格》,把自己的号改为了凡,他每天记录、反省自己的功与过。每个月总结一次,将功抵过。

在一次科举考试前,孔先生给他算的是他会考中第三名。

但是袁黄回到家中,立誓要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按照禅师说的认真、用心的去做,结果这次考了第一名!

接下几次事件孔先生都算的失灵了,了凡先生就更加相信: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从此他断恶修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无论是仕途还是家庭,都变得顺利美满,直至七十多岁寿终正寝。

这都跟袁了凡踏实用心行善有关系,他一生做过无数善事,而且心怀人民,为民做实事,深得百姓们的爱戴。

在去世前,他撰写了自己“亲历、亲见、亲闻”,集“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一体的《了凡四训》。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为什么《了凡四训》被称为中华人生智慧经典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第一章,立命之学

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被命运束缚。

本章记述了袁了凡最初对算命的深信不疑,与了解了命运的原理,决定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

袁了凡在本章写道: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第二章,改过之法

袁了凡在本章写道: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

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只要我们留有一口气,还活着,滔天的罪恶还是可以忏悔改过的。

从前有人一生作恶,到了临死的时候,方才悔悟,发了一念善心,就得到安详地善终。

这是一念猛厉,足以洗涤百年之恶。譬如千年黑暗的幽谷里,拿灯来一照。那千年的黑暗,立刻就消除了。所以过错不论久近,只是以改为贵。

但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这个身体是容易死亡的,等到一口气不来,再要想改过,就无从悔改了,将永远沉沦在恶道里了。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第三章,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本章中,袁了凡教会我们辨别什么是真善,什么是伪善。

袁了凡在本章写道:乃知人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

第四章,谦德之效

人在拥有了名声、地位、财富,或积累了一些善业后,只有做到为人谦和,方能保住所积累的善果。

袁了凡在本章写道: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认为一个人只要做到“立命、改过、积善、谦德”这四点,那么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

人生到底为什么而活,《了凡四训》这部古书早就告诉了我们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恶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实在是的的确确,明明白白的好教训。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

信什么,行什么,便是什么。干什么,是什么,便成什么。

要改命运,先改自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断改变自身、消灾积福来改变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