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歲進京唱戲,38歲被害離京,55歲再度捲土重來,結果如何了?

南下扬州之后,时年38岁的魏长生还是干自己的本行,继续唱戏,他把自己在京城这八年间的成功经验移植到了扬州,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古以来,扬州就是一个繁华之地,尤其是康乾时代,它是盐运跟漕运的枢纽,商贾云集经济发达,大量的盐商都盘踞在这个地方,而且这里戏曲鼎盛,“花部”勃兴——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等等,什么都有,堪称南方的戏曲中心。

他30岁进京唱戏,38岁被害离京,55岁再度卷土重来,结果如何了?

花部泰斗魏长生一到扬州,就被那些酷爱戏曲的大资本家们捧为座上宾,加之他盛名远扬,演戏别开生面,到扬州又红极一时。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四川魏三儿,号长生,年四十,来郡城投江鹤亭,演戏一出,(春台班)赠以千金。尝泛舟湖上,一时闻风,妓舸尽出,画桨相击,溪水乱香。长生举止自若,意态苍凉。”

魏长生不仅在江南影响力巨大,包括扬州附近的各省市,各个剧种的演员,都专门跑到扬州来,一睹魏长生的风采,甚至连昆曲发源地苏州的那些戏班子,都邀请他过去传授技艺,这也使魏长生带去的北派技法和其他剧种相互吸收和融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所播下的这些种子,使得徽派艺人从中得到了滋养,而且兼收并蓄之后,开始回溯北上,也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可以说魏长生对京剧艺术的形成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催生作用

他30岁进京唱戏,38岁被害离京,55岁再度卷土重来,结果如何了?

公元1792年,在扬州演出了五年之后的魏长生回到了成都,并在东门附近买了一间很漂亮的宅院,其实当时很多四川戏剧界的人士在这一带居住,成都一位举人,在《锦江竹枝词》中记;“魏三在省城唱戏时,众不以为异,及至京都,则名声大噪矣。”还说他“有别宅,在成都东较场口,台榭颇佳。”并赋诗曰:“无数伶人东角住,顺城房屋长丁男。五童神庙天涯石,一路芳邻近魏三。”

他30岁进京唱戏,38岁被害离京,55岁再度卷土重来,结果如何了?

回到成都不久,成都府的华阳知县特地跑来拜访他,正是当年他在京城资助过的一个穷书生,当时,这个姓高的年轻人,进京赶考的时候突然生病,又困在京城里头,也没钱,魏长生可以说是仗义疏财,不仅花钱给他治病,而且还给他银两,助他生活和考试,后来这位高先生一下就考中了进士,最后被派往成都府任华阳的知县,在赴任之前,他还还专门去问了魏长生,说如此大恩,怎样才能够报答他,魏长生就说了一句话:愿在吾乡做一好官

他30岁进京唱戏,38岁被害离京,55岁再度卷土重来,结果如何了?

除此之外,魏长生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忘年交,李调元,他是著名的戏曲理论家、诗人、藏书家等等,甚至被称为川剧之父。李调元比魏长生大十几岁,他们是在北京的四川会馆里面相识的,当时李调元在翰林院任职,没事就去看戏,常常对魏长生精彩绝伦的表演拍案叫绝,甚至有时候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魏长生回到四川之后,已经退休回到德阳的李调元,乘车专门到成都来给魏长生捧场,二人的相会,也被当时的四川艺坛传为佳话,李调元写了很多关于魏长生的诗,其中有一首比较著名的,是他在金堂衙署的筵席上乘酒,兴致大发吟成的两首五律《得魏婉卿书》:

魏王船山客,久别自燕京。

忽得锦官信,来从绣水城。

讴推王豹善,曲著野狐名。

声价当年贵,千金字不轻。

傅粉何平叔,施朱张六郎。

一生花底活,三日坐中香。

假髫云霞腻,缠头金玉相。

《燕兰》谁作谱?名独殿群芳。


他30岁进京唱戏,38岁被害离京,55岁再度卷土重来,结果如何了?

嘉庆年间,魏长生在成都呆了差不多七八年,但他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就想再次出川,北上京城重操旧业,那个时候他已经55岁了。虽然再次进京之后,魏长生的事业依然是非常成功,观众也依旧买他的账,而且还说他是:声容如旧,风韵弥佳。可是毕竟他已经年过半百,身体不比当年,两年之后,在唱完一曲下场之后休息的时候,魏长生气绝而亡,以身殉艺。

死后虽被徒儿们运回了秀水乡,但是现在已找不到确切的位置。不过在成都,依然还能找到他留下的一些痕迹,比如说成都川剧艺术中心,当年成都戏剧界想弄一个梨园公会,还是魏长生主动出来牵头,最终是在现在成都华兴正街北面建起了梨园公会。

他30岁进京唱戏,38岁被害离京,55岁再度卷土重来,结果如何了?

当然,谈了这么久的魏长生,他最让人怀念的地方,还是他在中国戏曲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正是他那种异军突起,打破了昆腔对戏曲艺术的垄断地位,让其它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艺术,有了很广阔的生存空间,还有就是他对旦角艺术的改进和实践,也深远的影响了各个剧种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有人说,魏长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更是咱们中国平民戏曲的奠基人!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清代蜀伶泰斗魏长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